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建立双贯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用HPLC法测定该药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芍药苷在0.516~2.5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9%,RSD为1.06%。结论:所建立的定量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2.
<正>五福心脑清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之一,由精制红花油,维生素E,维生素B6,冰片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开窍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瘀阻心脉、脑络等证,临床用于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梗死等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有关该药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就该药物对大鼠心梗及高血压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3.
五福心脑清对大鼠局灶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五福心脑清对大鼠局灶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开颅后,用三氯化铁局部损伤血管形成的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MCAT),观察五福心脑清治疗给药对行为障碍、脑梗塞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福心脑清高、中两个剂量组(1.24、0.62g/kg)给药五次,可使脑梗塞范围显著减少,行为障碍程度明显改善。结论:五福心脑清对大鼠局灶性脑梗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的尿液代谢物变化及黄连解毒汤对其干预作用,探索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尿液中的潜在标志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58例作为口腔疾病患者组,所有患者服用黄连解毒汤5d后为黄连解毒汤干预组,另外纳入健康对照组10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orbitrap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Orbitrap MS)法对口腔疾病患者黄连解毒汤干预前和干预后,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尿液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 OPLS-DA)处理数据,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结果]健康对照组和口腔疾病患者组初步鉴定38个差异代谢物,口腔疾病患者组黄连解毒汤干预前和干预后初步鉴定出36个差异代谢物。3组中鉴定出α-N-苯乙酰基-L-谷氨酰胺等10种化合物可能与黄连解毒汤干预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的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有关,分别为癸酰肉碱、α-N-苯乙酰基-L-谷氨酰胺、反-2,顺-4-癸二烯酰肉毒碱、异亮羟基脯氨酸、3-氨基己酸、10,20-二羟基二十碳酸、菊蒿醇B、Sterebin A、亮菌素和L-谷氨酰胺。推测黄连解毒汤治疗胃火炽盛证口腔疾病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为三聚氰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健康对照组和胃火炽盛证口腔疾病患者组,以及胃火炽盛证口腔疾病患者黄连解毒汤干预前和干预后尿液中代谢模式差异,证实黄连解毒汤可以显著修复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尿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5.
[目的]阐明中医证候"上火"及引起"上火"的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整理和总结"上火"与炎症免疫、氧化应激、能量和脂质代谢、调节中枢神经递质以及菌群的文献,并通过文献中差异性分析找到引起"上火"的生物标志物,探讨这些生物标志物与中医证候"上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上火是以"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能量相关因子"为主要指标,炎症因子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4, IL-4)、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MCP-1)等的释放与合成。氧化应激因子主要包括活性氧(reactive oxtgen species, ROS)、4-羟基壬烯酸(4-hydroxynonenal, 4-HNE)、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超氧化物歧化酶3 (superoxide dismutase 3, SOD3)、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等;能量相关因子主要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phate, ATP),能量代谢相关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脂质代谢,并且这些指标同时受中枢神经系统(集中于神经递质)和菌群的影响。[结论]"上火"影响的生物标志物集中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和能量相关因子,这为下一步找到临床可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采用环磷酰胺制作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用以观察长寿长乐口服液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该口服液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提示该口服液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7.
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被认为在研究药物的吸收、代谢和首过效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该模型的方法、应用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8.
黄芩等5种中药醇提物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黄芩、金银花、贯叶金丝桃、木蝴蝶、山楂70%乙醇提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低温条件下制备大鼠肝微粒体,采用Fe2+-ADP-NADPH体外氧化体系诱发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通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评价上述5味中药的抗氧化作用。结果:黄芩、金银花、贯叶金丝桃、木蝴蝶、山楂醇提物的IC50分别为0.066,0.46,0.044,0.098,6.16mg·mL-1。结论:黄芩等5种中药醇提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戊己丸不同配伍对代表成分胆汁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戊己丸不同配伍时,代表成分胆汁排泄的变化.从胆汁排泄的角度解释戊己丸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得到9个戊己丸复方,加上9个单味药,共18个复方.于十二指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胆汁,用LC-MS测定代表性成分的胆汁浓度,以此计算胆汁排泄率,药-时曲线下面积,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结果:吴茱萸与小檗碱、巴马汀胆汁排泄呈负相关;白芍与小檗碱、巴马汀胆汁排泄呈正相关;黄连、白芍与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胆汁排泄呈负相关;并且得到了针对各代表成分胆汁排泄的最优配伍比例.结论:吴茱萸抑制黄连代表性成分胆汁排泄;白芍促进黄连代表性成分胆汁排泄;黄连、白芍抑制吴茱萸代表性成分胆汁排泄;黄连、吴茱萸抑制白芍代表性成分的胆汁排泄.  相似文献   
60.
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炭末排出时间测定法和排便频度试验观察不同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的铨水大黄泻下作用,以干酵母致大鼠发热试验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解热作用的影响,用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法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的铨水大黄,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个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1,2年生铨水大黄组与3年生铨水大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酒蒸,酒炒大黄组与3年生铨水大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生大黄组1~10 h均明显抑制体温升高,酒蒸大黄组0.5~8 h明显抑制体温升高,酒炒大黄组1~8 h明显抑制体温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生大黄组、酒炒大黄组致炎后0.5~4 h、酒蒸大黄组致炎后0.5~1 h大鼠足肿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不同采摘期、不同炮制的铨水大黄均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3年生作用强于1,2年生,铨水大黄经炮制后泻下作用有所减弱;不同炮制的铨水大黄均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