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理想的胃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方法.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确诊的5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染料法组(20例)、核素法组(20例)和联合法组(19例),分别或联合注射专利蓝和99Tcm进行SLN检测.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SLM的检出情况及SLN判断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染料法组共检出SLN 38枚,平均1.9枚/例;核素法组共检出SLN 31枚,平均1.6枚/例;联合法组共检出SLN56枚,平均2.9枚/例.联合法组中同时被染料和核素标记的SLN为46枚,单独被染料和核素标记的SLN分别为6枚和4枚.3组SLN检测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P<0.05).其中联合法组SLN的检出数目明显多于染料法组和核素法组(t=4.21,3.54,P<0.05).染料法组、核素法组和联合法组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5%(19/20)和5%(1/20)、90%(18/20)和10%(2/20)、100%(19/19)和0,其中联合法组的准确率最高(x2=163.01,P<0.05),假阴性率最低(x2=170.14,P<0.05).结论 联合染料和核素标记物示踪法是检测胃癌SLN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2.
髋臼骨折7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41例行手术治疗,37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根据改良的d'Aubigne-Postol功能评定标准:优43例,良22例,可10例,差2例,死亡1例.优良率83.3%.并发症20例:髋关节后脱位1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切口感染1例,异位骨化5例.结论 准确判断骨折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髋臼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髋臼钢板用于髋臼后壁及臼顶骨折的治疗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性。方法:将2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均分为单侧固定组及双侧固定组;在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的基础上,单侧组仅行手术节段单侧椎弓根固定、双侧组行手术节段双侧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术前和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VAS)评分及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低于双侧固定组(P〈0.05)。两组手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术前或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与双侧固定临床疗效相似,但是单侧固定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减少了内植物置入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建立群体模型评价多中心的肝、肾移植患者口服环孢素A常规监测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收集来自3个不同移植中心的2种器官移植患者的数据(稳态谷浓度),考察人口统计学资料、生化指标、移植中心及器官等协变量对米曼动力学参数Vm、Km的影响,并通过自举验证和拟合优度来评价最终模型的拟合性能.结果 最终模型拟合优度良好,群体拟合的相关系数是83.6%;个体拟合的相关系数是96.9%.Vm、Km的个体间变异系数是13.6%,43.0%;个体内变异系数是7.6%.术后,时间、日剂量、性别、移植中心和器官等协变量对参数有显著性影响.自举验证与最终模型的结果偏差均在1.18%以内.结论 日剂量、术后时间、不同移植中心和器官对参数的影响表明,环孢素A用药要有针对性且应实施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15.
采用溶胶 凝胶工艺在α Fe2 O3 K2 O复合体系中掺入SiO2 .XRD、BET比表面吸附、Archimede排水法等对α Fe2 O3 K2 O SiO2 陶瓷表征结果表明 ,适量掺杂SiO2 ,材料仍以刚玉结构的α Fe2 O3为主晶相 ,但抑制了主晶相晶粒粗化 ,增大了材料比表面积及孔隙率 .湿敏性能测试发现 ,掺杂摩尔分数 6%的SiO2 ,可获得全湿区范围内阻—湿特性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适中、湿滞小、稳定性较高的新型湿敏材料 .其中 ,K 被吸收分散在主晶相晶界硅玻璃相中是改善材料湿滞效应及性能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  相似文献   
116.
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弘 《临床骨科杂志》2008,11(4):359-361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减张缝合11例,局部皮瓣转移7例,腓肠肌皮瓣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均一期闭合创面,骨折采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进行固定。结果随访12~40个月。其中3例有针道感染,无骨髓炎发生,28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8(9±3)个月。结论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微创,可同时处理骨缺损,但需防治针道感染。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比较更昔罗韦、利巴韦林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方法小儿病毒性肺炎10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I2个月),用更昔罗韦注射液5mg/(kg次)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100mI中静脉滴注,q12h一次,疗程10~14d。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15个月),用利巴韦林20mg/ml浓度20~30ml雾化吸入1日3次,疗程同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为78%(P〈005)。结果治疗组咳嗽、喘气消失天数及罗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更昔罗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18.
奥美拉唑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弘 《河北医学》2009,15(3):375-377
1973年发现胃壁细胞微粒体内存在H^+-K^+ATP酶,功能是向细胞外分泌H’(即质子),故称之为质子泵。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mn,PPIs)是特异性抑制H^+-K^+ATP酶活性的药物,为弱碱性苯并咪唑类化合物,随血液进入胃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和泡腔,与该处浓度很高的H^+结合,造成药物局部浓集。PPIS与H^+结合后在酸作用下进一步形成活性产物磺酰胺基化合物,再与质子泵半胱氨酸的SH基特异性结合,使之失活,从而抑制其泌酸功能。  相似文献   
119.
药物缓释制剂在抗PVR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药物缓释制剂按其释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2大类:一类为延缓释放制剂,如脂质体、微球。另一类即控释给药制剂,如各种植入体装置。近年来有学者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不需要载体的共药缓释系统。本文介绍了各种缓释制剂的特点及其在抗PVR中的应用,并评价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0.
儿童混合性散光的屈光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混合性散光的屈光演变规律。方法 选择4~9岁混合性散光儿童38例66眼,每年予1%阿托品扩瞳检影验光1次,连续4年,记录屈光状态,分析其等效球镜、远视、近视屈光度及散光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儿童混合性散光绝大多数为顺规散光,经扩瞳检影、配镜可获得较好的矫正视力,视力〉0.6。随访4年,患儿等效球镜及远视主径线的屈光度逐年降低(P〈0.01),近视主径线的屈光度逐年加深(P〈0.01),散光度及轴位基本保持稳定不变(P〉0.05)。结论 儿童混合性散光可能是儿童屈光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多可演变为近视散光,在儿童期,应密切随访,及时、正确地配镜矫正,以提高乖改善儿童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