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0月,11例(男8例,女3例)晚期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5~67岁,平均56岁;9例为外伤引起,2例为习惯性扭伤。均采用关节镜行踝关节融合术,镜下清除踝关节内增生肥厚滑膜,磨削胫骨及距骨表面的关节软骨及其硬化骨,取出游离体,并以两枚松质骨螺钉固定踝关节于屈曲0°,外翻5°~10°,外旋5°~10°及距骨轻度后移位。术后平均随访26周(20周~32周),分别采用Mazur评分系统及Angus and Cowell评价标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结果:11例患者术前Mazur评分平均49.5分,术后平均86.7分(P<0.05)。11例患者术前Angus and Cowell评价标准为差,术后8例优,2例良,1例差(即踝关节未融合患者)。术后患者完全融合时间为11.2周(8周~16周)。融合率为90.9%。1例未达到骨性融合,进行对症治疗未见骨质融合倾向遂取下螺钉并清理钉道溶解骨行自体骨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14周时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后,股骨头内血运变化情况。方法 24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9例,女5例,ARCO分期标准Ⅱ期20髋,Ⅲ期4髋,应用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治,术后行患侧DSA检查。全部患者在术后6周~5年再次行患侧DSA复查。结果 24例术前股动脉DSA造影均显示股骨头供血的异常改变,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充盈良好。术后6周DSA显示22侧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良好,股骨头内供血明显改善;2例术后DSA显示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不佳或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其中1例术后12个月复查DSA显示血管蒂充盈满意,股骨头血供良好。1例术后2年随访,DSA造影显示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行人工关节置换。本组病例临床成功率为91%,影像学成功率为85%。结论①旋股外血管升支解剖位置恒定,无较大变异,适于切取带血管骨瓣进行移植。②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有效重建股骨头内血运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外固定架治疗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对7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55~85岁,平均71岁.研究其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疗效追踪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2.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5周.随访期内无感染及松动发生,1例皮肤钉道口延迟愈合.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膝关节术前评分 (60.6±16.0)分,术后评分(77.6±11.6)分,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67,P<0.05);其中,优2例,良4,可1例.结论:应用外固定治疗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特别对于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耐受手术高龄患者是一种较适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对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中药组方制丸或煎汤服3个疗程,每个疗程1个月,疗程间隔时间为一周。结果:疗效主要观察胆囊炎的缓解,胆结石的消除。50例中显效50例,占100%,有效38例,占75%。结论:该方剂可做为临床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5.
王本杰  王卫明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432-2432
2005全国髋关节及周围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学习班于2005年7月22~25日在大连召开。卢世壁、王国照、俞明哲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专题讲座。这些报告涵盖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学、组织工程学、治疗方案选择及其术后并发症等多个领域。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卢世壁院士介绍了组织工程技术在股骨头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比较股骨头缺血坏死显微外科保头治疗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THA)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差别。方法对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失败后改行THA治疗的57例(61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同期初次即选用THA治疗的58例(65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随访观察,骨瓣组平均年龄47.2岁(36-65岁),非骨瓣组平均年龄60.5岁(48-82岁),THA手术前根据Ficat分期标准,骨瓣组Ⅲ期7侧,Ⅳ期54侧;非骨瓣组Ⅲ期29侧,Ⅳ期36侧。手术方式:骨瓣组:小切口26侧;常规切口手术35侧;非骨瓣组:小切口22侧;常规切口手术33侧。两组病例平均随访6.2年(2-9年)。比较两组病例切口长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半年及随访期末HHS评分及髋关节翻修情况的差异。结果骨瓣组手术切口长度9-17cm,平均12.8cm。对照组为9-16cm,平均12.2cm(P=0.213);骨瓣组术中出血平均480ml(400-750ml)。非骨瓣组术中平均出血420ml(350-600ml;P=0.09);骨瓣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5min(90-130min),非骨瓣组为100min(90=120min;P=0.168);骨瓣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骨瓣组术后半年的HHS平均为85.8分(80-92分),非骨瓣组为80.5(76-90分),骨瓣组随访期末的HHS平均为96.9分(92-100分),非骨瓣组为92.6分(86-100分)(P〈0.05)。两组在随访期间均无翻修病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头手术治疗失败的股骨头坏死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不增加手术难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和带血运骨瓣移位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1986年3月~1993年3月,共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1例。将其中59例单侧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6例行THR,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48.3分;另一组33例采用带血运骨瓣移位术,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48.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年龄段患者Harris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随访10年3个月~16年5个月,平均15年2个月。Harris评分变化术后初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远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评分变化THR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带血运骨瓣移位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均较满意,THR更适合治疗中老年患者,而青壮年患者选择带血运骨瓣移位术治疗更合适。  相似文献   
78.
冠状窦肌袖及其与左心房肌连接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冠状窦肌袖及其与左心房之间的肌性连接。方法 解剖 7个国人心脏标本 ,沿冠状窦长轴纵切 ,通过连续的大组织切片观察冠状窦肌袖及其与左心房之间的肌性连接。结果所有标本均可见形态与左房肌相同的肌袖 ,长度 2 1~ 35mm ,厚度 0 2~ 1 7mm。均见肌袖与左房肌之间的肌性连接。肌连接在大小部位上差异很大。有的仅有 1~ 2个大肌束 ;有的肌连接多而宽 ,和左房肌互相融合。同时观察到在冠状窦和左房肌之间的脂肪中可见许多小肌束。结论 围绕冠状窦有丰富的肌袖 ,其与左房间通过数目不等的肌纤维进行连接。冠状窦肌袖及其与左房间的肌连接构成了左右心房间传导通路的基质。  相似文献   
79.
D27kip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27kip1基因转移能显著抑制食管癌和胃癌细胞生长,该基因疗法在体内实验中是否同样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p27kip1腺病毒重组体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携带人p27ki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导人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中.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中p27kip1和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结果:经p27kip1基因治疗的裸鼠,肿瘤生长抑制率达64.1%,移植瘤中p27kip1呈高表达.生存素呈低表达。结论:p27kip1腺病毒重组体能显著抑制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上调p27kin1和下调生存素的表达可能是其雷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考证大蓟、小蓟治疗痈肿疮毒等功效,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对大蓟、小蓟的记载,及其方剂的应用;综述大蓟、小蓟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区别。结果 历代本草一致认为大蓟具有治疗痈肿疮毒的功效,也有治疗相应疾病的方剂;现代研究表明,大蓟、小蓟含有不同的止血及调节血管的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小蓟能够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大蓟则无,与古文献不一致。结论 中国药典称大蓟、小蓟具有相同功效,均能治疗痈肿疮毒是不严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