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研究火电厂噪声和高温的联合作用对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通过选择4组组间基本均衡的现场作业工人做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环境进行噪声测试与高温测试,分析所选4组研究对象听力水平的差异。结果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高温噪声组的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比噪声组和高温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组、高温噪声组的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高温作业组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高温对工人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没有影响,但同时接触噪声和高温可加重噪声对人耳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72.
钙结合蛋白S100A7在肺癌中的选择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S100A7是S100蛋白家族成员,它的过表达与一些癌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S100A7在肺癌中的差异表达.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等技术探讨了S100A7蛋白在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S100A7只在肺鳞癌和大细胞肺癌组织中有表达,而在肺腺癌、小细胞肺癌及其他亚型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并发现S100A7蛋白的表达在高分化的癌细胞中较强.结论 S100A7蛋白可选择性地在不同亚型的肺癌中表达,很可能成为肺癌亚型诊断的标志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73.
新的肺癌血清标志物——甲状腺运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缺乏临床诊断可用的分子标志物.本实验应用SELDI技术寻找肺癌新的血清标志物.方法 对227例血清样品(包括146例肺癌、13例肺炎、28例结核性胸膜炎和40例正常人血清样品)进行蛋白质谱检测.对候选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并结合免疫共沉淀和ELISA技术筛选出肺癌新的候选标志物.结果 通过Biomarker WizardTM软件分析显示13.78 kDa、13.90 kDa和14.07 kDa的蛋白峰在肺癌病人血清样品中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1-D胶分离,质谱鉴定和免疫沉淀分析显示这3个差异蛋白峰为野生型甲状腺运载蛋白(nativeTTR)和它的两个变体(cysTTR and glutTTR).ELISA和SELDI技术分析上述血清样品均发现TTRs在肺癌血清中的表达下调.结论 采用SELDI技术首次筛选并鉴定出TTRs,表明其可能作为肺癌诊断的候选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4.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针对预测模型进行网络Meta分析的新方法即两阶段Meta回归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产生背景、具体理论基础和案例解读,并对该方法的应用注意事项及未来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盐酸地芬尼多在保存血液样品中的分解动力学.方法 将盐酸地芬尼多灌胃处死犬的血液分四等份,分别置于20℃、4℃、-20℃和20℃(1% NaF)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气相色谱-质谱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盐酸地芬尼多含量;WinNorLin5.2软件拟合分解动力学方程,计算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 20℃、4℃、-20℃和20℃(1%NaF)保存30 d~60 d,血液中盐酸地芬尼多浓度显著下降;保存300 d,血液中盐酸地芬尼多浓度显著下降为初始浓度的(58.39±1.74)%、(48.27±2.61)%、(66.12±3.92)%和(31.51±1.35)%,其分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分解半衰期t1/2分别为462.32 d、490.56 d、238.21 d和168.84 d.结论 盐酸地芬尼多在保存血液样品中可分解,保存温度和抑菌剂对其影响不大.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案件法医学鉴定中所采血样应在30 d内送检和检验,否则可用其分解动力学参数推断检材采集当时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76.
实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精准预测,确定肝硬化失代偿及肝细胞癌的高危患者,进而加强干预降低相应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目前已发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模型,主要从方法学角度阐述预测模型构建的思路及基本步骤,以期为乙型肝炎领域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创面溃疡愈合受损或延迟是世界性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中表现突出[1],糖尿病皮肤溃疡,往往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则形成顽固性难愈溃疡,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2]。如果溃疡发生在足部则形成糖尿病足(DFU),约15%~25%的糖尿患者最终发展为DFU,这不仅造成患者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更降低了他们的生存质量。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局部清创、必要时的血管重  相似文献   
78.
肺在血管活性物质合成和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珊珊  郑辉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337-1338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医学界认为肺仅仅是一个呼吸器官。直到1953年GADDUM证实肺具有灭活5-羟色胺(5-HT)的作用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肺参与合成、降解、移除及释放生物体内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过程。近10年来已确立了肺不仅是一个呼吸器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代谢器官的概念。特别是肺能够代谢循环血液中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这些功能发生紊乱,患者就会出现肺外某些系统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成人漏斗胸微创矫形后胸廓骨的重塑变化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漏斗胸患者82例,男67例,女15例,年龄18~57(23.5±6.1)岁,对称型(I型)37例,非对称型(Ⅱ型)45例,漏斗胸指数(HI)3.2 ~ 11.8(3.98±2.96).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两侧腋中线切口,胸腔镜监视下将制备好的支撑杆置入胸骨后(1根60例,2根22例).术前和术后1周行胸部CT扫描三维重建胸廓影像,在矢状位上以胸椎体中心线为切线位,测量胸骨与胸椎体前缘之间的距离,并观察心脏移位情况.结果 使用l根矫形杆矫形后胸骨体中部及下端分别前移8.69、15.69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骨体上端及胸骨柄上、下端分别前移2.39、-2.38、1.44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2根矫形杆矫形后胸骨柄下端及胸骨体上端、中部、下端分别前移10.8、12.45、17.61、20.62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骨柄上端前移2.34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扫描显示矫形后心脏恢复正常位置.使用2根矫形杆者胸廓外观优于使用1根者.结论 微创矫治成人漏斗胸时矫形杆的支撑力可使胸骨重塑成形;使用1根或2根矫形杆时胸骨的重塑变化规律及力学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儿童漏斗胸微创手术矫治后胸廓骨的重塑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北京军区总医院74例漏斗胸患者经微创手术矫治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11例;年龄(11.90±8.50)岁,10岁11例。74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在两侧腋中线做切口,在电视胸腔镜下引导穿通器经胸骨后创出通道,并抬举胸骨成形后,再将制备好的支撑板置入胸骨后。术前和术后1周行胸部CT、胸廓CT三维重建,矢状位以胸椎体中心线为切线位,测量胸骨与胸椎体前缘的距离,并观察心脏移位恢复情况和胸廓外形。结果 7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使用1根矫形板66例(89.19%),使用2根矫形板8例(10.81%)。使用1根矫形板、年龄10岁的11例患者术后7 d胸骨柄下端和胸骨体各部位与术前比较均向前移位3.76~22.92 mm,11~17岁的55例使用1根矫形板患者胸骨体中间和下端与术前比较分别向前移位2.08 mm和10.42 mm,两者胸骨体下端较术前向前移位的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4,P0.05)。术后7 d时11~17岁使用2根矫形板患者胸骨柄下端和胸骨体各部位与术前比较向前移位4.19~15.03 mm。术后7 d胸部CT显示65例(87.84%)患者心脏位置恢复正常;用2根矫形板患者胸廓外观优于用1根者。随访74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23个月,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消失,胸廓外形饱满,心脏位置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漏斗胸微创手术矫治一次性成形具有良好的重塑性;随着年龄增加,矫治支撑胸骨的力也需要增加,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