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补肾健骨法治疗肾虚型骨关节炎的病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中药治疗肾虚型骨性关节炎后膝关节的病理变化,从而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Wistar大鼠60只,建立骨关节炎肾虚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芬必得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后2、4、8周各组随机处死大鼠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对比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关节软骨及超微结构的破坏较其他组轻,软骨同源细胞数增多,关节软骨厚度明显增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健骨中药促进髓内血管生成,维持软骨细胞的正常形态,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改善关节软骨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伤科学教学的广泛应用,探讨了其对传统中医伤科学教学模式带来的深刻变革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关节康片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关节康片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250×4.0mm,5μm);以甲醇-水(43∶5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分别在0.0127~0.4064μg(r=0.9999)、0.01152~0.3686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RSD=2.1%),102.3%(RSD=1.9%)。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关节康片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肾虚血瘀与膝骨性关节炎关系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则,结合文献资料对膝骨性关节炎与肾虚血瘀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肾虚可以从氧自由基,微量元素,酶类,性激素等方面影响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而血瘀也可以从血液流变学,骨内高压,氧自由基等方面影响膝关节炎的发病,采用补肾活血为主要治则,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上均能获得满意效果。因此,膝骨性关节炎客观存在肾虚血瘀,应用补肾活血法具有确切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于1999年及2000年连续两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科学成果之一,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最佳的支架外固定方式及优化参数,采用7 具新鲜尸体股骨(含股骨头)标本,人为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外支架固定的优化生物力学实验。将试件置于WE5 型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分别对支架的四种力学参数(倾角、偏心距、针距、针数)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绘出载荷位移曲线,比较不同固定条件下支架的强度。结果表明,倾角在130°固定时支架刚度明显优于100°时,偏心距、针距均与支架强度成反比,针数与固定强度成正比。提示临床治疗应根据生物力学原理,优化利用外固定支架各参数,达到最佳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介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中西药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在实验中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共56只,造模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坯事,将动物分为二组:川芎嗪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每只动物介入治疗2次。结果显示治疗组血管中断现象有改善,终末小血管数目增多。股骨头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导管灌注治疗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2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ANFH患者采用经导管股骨头供血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随访观察1年~6年,平均4年2个月。按Ficat分期,0期4髋;I期44髋;II期116髋;III期35髋,IV期17髋。结果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后,患者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较前明显改善(P<0.01);X线平片显示治疗后3个月无变化,6个月可见部分修复,1年可见明显修复,同时坏死加重亦明显,以后随时间延长病变趋于稳定;MRI随访58髋,发现32髋(55.2%)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9髋(32.8%)病变基本保持不变,7髋(12.1%)病变加重。血管造影或DSA评价191髋,77髋(40.3%)有好转表现,112髋(58.6%)未见明显血管改变,2髋加重。评价指标以血管形态学改变为主。结论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ANFH对促进坏死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能终止逆转部分ANFH坏死病理进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背景:补肾活血复方中药能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但对其作用途径尚无统一认识。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复方中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透明质酸、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及自身对照的细胞因子及酶学检测实验,于2002—09/2005-01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髋中心完成。 对象: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1),即补肾活血中药组和骨仙片组。另外选择10例无关节疾病的骨折愈合后来本院拆除内固定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方法:补肾活血中药组以补肾活血方治疗,中药复方由杜仲、熟地、枸杞子、补骨脂、川牛膝、独活、红花、木瓜、川芎、丹参和木香组成,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制,5片/次,3次/d;骨仙片组采用口服中成药骨仙片治疗,4片/次,3次/d。3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主要观察指标:补肾活血中药组和骨仙片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及透明质酸含量;应用试剂盒测定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 结果:治疗前补肾活血中药组和骨仙片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及透明质酸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1个疗程后,补肾活血中药组和骨仙片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透明质酸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治疗前(P〈0.05)。 结论:补肾活血中药与骨仙片具有类似的效果,可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透明质酸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免疫损害进程,从而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连、颈吸收伴股骨头坏死寻求保留自身髋关节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多条血管束植入为主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础上 ,设计并应用了股骨颈重建术。具体方法 :采用带缝匠肌蒂的髂骨瓣或游离的髂骨瓣重建股骨颈 ,用鹅颈三翼钉做内固定 ,将血管束植入到股骨头与重建颈部。结果 本文报告 5 1例 ,平均 43岁 ,随访时间为5~ 12年 (平均 8.7年 )。按自拟的疗效评价标准 :优 2 0例 ,良 18例 ,可 8例 ,差 5例 ,优良率为 74.5 %。结论 本手术能最大限度恢复股骨头颈的正常解剖 ,并同时恢复股骨头的血运 ,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得以恢复 ,能够延缓或避免股骨头的人工关节置换 ,是中青年患者的理想方法。该手术的技术关键在于固定是否牢靠与血运是否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