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334篇
预防医学   149篇
药学   139篇
  2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新生儿窒息综合评分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评分方法,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正常儿和138例窒息儿作为研究对象。在Apgar评分基础上,经反复筛选提出9项参数作为新生儿窒息综合评分的指标。结果新生儿窒息综合评分的指标分别为呼吸(R)、心率(HR)、肤色(SC)、血氧饱和度(SAT)、血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脐血pH值(UB-pH).无创血压(N-BP)及胎儿监护(CTG)等。初评方案Ⅰ由R、P、SC、SAT、CTG和UB-pH组成,初评方案Ⅱ由R、P、SC、CTG、PaO2和PaCO2组成.复评方案由pH、PaO2、PaCO2、SaO2、N-BP和Silverman呼吸评分组成。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采用初评方案Ⅰ、Ⅱ评价,分别有5%、8%的新生儿存在轻度窒息。Apgar评分属于窒息者,采用初评方案Ⅰ、Ⅱ评分均正常者4例,初评方案Ⅰ为正常者6例,初评方案Ⅱ为正常者8例。结论采用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采用初评方案Ⅰ诊断新生儿窒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2.
加强岗前培训 控制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每年都有不少新职工加入到医院这个大集体中。由于新职工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历各不相同,因而对医院感染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其中大部分人对医院感染知识不够了解,所以对他们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尤为重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我院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岗前培训方法,收到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5例复杂性髋臼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45例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32例,满意复位9例,不满意复位4例.发生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牵拉伤各1例,股外侧皮神经牵拉伤3例,术后1~3个月恢复;深静脉栓塞2例,经保守治愈;异位骨化6例,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创伤性骨性关节炎2例;无血管损伤、深部感染和手术死亡发生.随访1~3年,根据改良d'Aubigne-Postel功能评定标准,髋关节功能:优25例,良12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82.2%.结论正确判断骨折类型,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精确复位,牢固固定,能够提高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4.
淋病是我国性传播疾病(STD)的主要病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菌。淋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滥用以及用药的不规范,产生了新耐药菌株和新的耐药谱,给临床治疗用药带来了困难。为了解我区淋球菌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与质粒的关系,我们于2 0 0 2年从深圳市龙岗区各医院STD门诊病人中分离到4 0株淋球菌,并对其质粒谱与耐药谱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及菌株来源 规范采集深圳市龙岗区各医院STD门诊病人标本,按照文献[1 ] 介绍的方法,分离出淋球菌4 0株。1.2 标准分子量质粒菌株 E.coli V 5 17…  相似文献   
25.
为对名中医张绍富的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经验进行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价,以规范操作,便于推广.将153例小儿股骨干骨折采用多中心(4家医院)双盲随机(DME)[1]法,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采用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分别进行临床疗效与卫生经济学评定.经1~3.5年(平均1.8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肿胀消退快,并发症减少,疼痛积分减少2.69分,临床愈合时间缩短5.7天,骨性愈合时间提前7.4天,肢体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提前7.3天,远期疗效无差异,治疗费用明显减少.表明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能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26.
自1996~2004年,我们应用单臂外固定架结合尺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1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复方导滞排石方对单纯性肾阳性结石患者24 h尿THP(Tamm-Horsfall蛋白)及尿钙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单纯性肾阳性结石患者采用区组随机观察化方法分配到G1组、G2组、G3组和G4组。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充分术前准备的情况下根据结石实际情况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或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或二者结合治疗。术后G4组按西医常规治疗,其它3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导滞排石方。G1组每天3次,每次200 mL温服;G2组每天2次,每次200 mL温服;G3组每天1次,每次200 mL温服。用药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5天、第7天按《外科术后康复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并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THP及尿钙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4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治疗后G1、G2和G3组中所有患者24 h尿THP水平显著升高,尿钙水平明显下降,其中G1组效果最佳(P〈0.05);而G4组中所有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THP及尿钙水平变化不大(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按《外科术后康复评价量表》进行评分,发现G1组中患者外科术后康复评分情况要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复方导滞排石方不仅能够显著影响患者24 h尿THP(Tamm-Horsfall蛋白)及尿钙水平,还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评分,改善症状,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应用Geno Type MTBDRplus方法和传统比例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进行对比检测。方法同一份痰标本分别进行Geno Type MTBDRplus方法和传统比例法检测,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结果 52份涂片阳性痰标本,Geno Type MTBDRpuls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97.9%。结论Geno Type MTBDRpuls方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为临床早期诊断耐药结核病提供快速检测依据,利于临床早期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活血固精方治疗脾肾阳虚夹血瘀型系膜增殖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夹血瘀型系膜增殖性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以温肾健脾活血固精方为基本方加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予以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血β_微球蛋白(β microglobulin,β_MG)、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且患者血β_MG、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温肾健脾活血固精方对脾肾阳虚夹血瘀型系膜增殖性肾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0.
脑缺血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然而成功地建立一个与人脑缺血缺氧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相似的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脑缺血疾病的重要前提,国内外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一般包括内膜损伤型、血管阻断型和异物栓塞型等,本文就目前脑缺血缺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