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感染来源明确的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 方法 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实验室确诊、感染来源明确的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原学特点. 结果 共计108例诊断为有明确感染来源的血流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其中93例为单一菌感染,15例为复数菌感染. 常见的感染来源为泌尿系统、腹腔和呼吸道. 泌尿系统和腹腔来源血流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分别占75.8%和42.4%;下呼吸道来源血流感染者中,鲍曼不动杆菌占62.5%,且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为100%. 108例30 d死亡21例(19.4%),其中泌尿系统来源血流感染者病死率最低(3.0%),而下呼吸道来源血流感染者病死率最高(45.8%),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5.0%和50.0%. 结论 不同感染来源的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差异较大,抗生素治疗应密切结合感染来源、菌种及细菌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细菌耐药性及感染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确诊的成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BSI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 92例患者中分离出粪肠球菌21例,屎肠球菌71例;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25例,医院感染67例。粪肠球菌BSI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为尿毒症(42.9%)、心脏病(23.8%)、肺部疾病(19.0%)和神经系统疾病(19.0%);屎肠球菌BSI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为肝、胆、胰腺疾病,各种肿瘤和肺部疾病,分别占40.8%;主要易感因素包括中心静脉置管(73.2%)、30 d内手术史(62.0%)、年龄65岁以上(52.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32.4%)和有创机械通气(26.8%)。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敏感率为95.2%,对利奈唑胺敏感率90.4%;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6.9%,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于90%。年龄65岁以上、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和罹患肿瘤是肠球菌属BSI患者在入院15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8 h内合理抗菌药物应用是BSI患者15 d内免于死亡的保护因素;基础疾病为肝、胆、胰腺疾病患者病死率较低。结论肠球菌属BSI以屎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年龄65岁以上、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和罹患肿瘤是肠球菌属BSI患者入院15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8 h内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葱油对高脂人群血脂的影响。方法受试人群连续服用葱油软胶囊45d后,检测服用前后的血脂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样品组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值低于试食前,同时低于对照组;样品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试食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样品组TC有效率、TG有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食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葱油软胶囊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作用,且对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4.
背景细胞的自噬是肿瘤细胞非凋亡形式的死亡过程,研究证实三氧化二砷(As2O3)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As2O3是否可致SO—Rb50细胞发生自噬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As2O3体外诱导SO—Rb50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用浓度为0.5、1.0、2.0、4.0μmol/L的As2O3培养液及不含As2O3的未处理组处理SO—Rb50细胞系48h,采用MTT法测定各As2O3,浓度组SO—Rb50细胞的吸光度(As2O3)值。构建自噬标志物磷酸化绿色荧光蛋白(pGFP)-LC3体外转染SO—Rb50细胞,并分为新鲜RPMI一1640培养组(未处理组)、As2O3,RPMI一1640培养组(As2O3处理组)和rapamycin培养组(阳性对照组),于48h后行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自噬;用自噬特异性染料单丹磺酰戊二胺(MDC)行荧光染色检测SO—Rb50细胞的自噬,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SO—Rb50细胞的自噬表现,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不同浓度As2O3,处理组自噬泡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未处理组和0.5、1.0、2.0、4.0txmolAs2O3,作用48h后SO—Rb50细胞的A570值分别为2.194+0.066、1.841±0.213、1.035±0.046、0.374±0.042和0.167±0.019,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7.636,P〈0.05),其中各浓度As2O3组A。值均明显低于未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As2O3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可见GFP—LC3融合蛋白呈点状聚集在相应的自噬泡,未处理组GFP—LC3呈弥散分布。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未处理组SO—Rb50细胞超微结构正常,As2O3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见大量双层膜状结构及自噬溶酶体。未处理组48h见极少量MDC阳性荧光颗粒,As2O3处理组及阳性对照组48h可见明显的MDC阳性荧光颗粒,聚集在细胞质相应的自噬发生区。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未处理组和0.5、1.0、2.0、4.0μmol/LAs2O3及rapamycin作用48h后自噬泡阳性的SO—Rb50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15.6%、42.7%、57.9%、79.5%和89.0%,随As2O3,浓度的增加MDC阳性细胞百分比递增。结论As2O3,抑制SO—Rb50细胞的生长和增生,并致SO—Rb50细胞发生自噬;SO—Rb50细胞经As2O3处理后,自噬的发生早于细胞核的改变,早中期自噬程度呈明显的As2O3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95.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约占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10%~15%。一组跟踪随访12年的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的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62.3%和32.7%。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主,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与  相似文献   
96.
抗肿瘤治疗在近十年得到了显著进展,但肝脏及胆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肝胆恶性肿瘤作为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临床背景、病理表型及生物学特征复杂多样,需要"精分"、"精治"。以个体化诊疗为主要模式的精准医疗在肝胆恶性肿瘤亟待更多临床实践,同时,将肿瘤免疫治疗更加精准化是临床运用的主要发展方向,这就要求临床医师更多探索以多学科诊疗为主要手段的肝胆恶性肿瘤的精准及免疫治疗模式,构建以运用前沿诊疗技术手段、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诊疗团队。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以及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A组63例,B组64例,同期纳入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A组口服金双歧.B组采用金双歧+乳果糖,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5、10、15以及20d,分别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01),肠球菌及内毒素增加(P〈0.001)。内毒素与双歧杆菌呈负相关性(r=-0.296,P=0.042),与肠球菌呈正相关性(r=0.331,P〈0.021)。②治疗10d时A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内毒素下降(P=0.021),两者间呈负相关性(r=-0.228,P=0.033)。治疗20d时双歧杆菌以及内毒素较治疗10d时无变化(P分别为0.318和0.484)。③B组肠球菌、酵母菌及内毒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肠球菌在第5d、酵母菌和内毒素在第10d下降到最低值(P值分别为0.048、0.033和〈0.001)。之后三者均快速上升,在第20d均超过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为0.017、〈0.001和〈0.001)。内毒素与肠球菌(r=0.251,P=0.037)及酵母菌(r=0.353,P=0.018)之间呈正相关。④治疗第10dB组内毒素低于A组(P〈0.001)。继续治疗10d,A组内毒素无明显变化,而B组内毒素上升。治疗20d时B组内毒素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高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相关性存在动态变化。②单用金双歧可轻微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金双歧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但持续使用可能会加重菌群失调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98.
对我国云南省某县的县级行政、医务及公安人员的有关HIV/AIDS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对这三组人的人口学特征,各组人对HIV/AIDS知识的关心程度、知识来源、掌握水平及其态度进行了探讨。讨论了作为艾滋病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的健康宣传教育应包含的内容,传播形式和媒介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
目的以往对低级别浸润性胶质瘤演进的研究,多存在肿瘤组织学分级系统不统一,治疗方法差异,以及肿瘤演进后组织学认定缺乏等不足。作者选取初次诊断为低级别浸润性胶质瘤行单纯手术治疗,因肿瘤病程进展行二次手术的成年病历资料,对可能影响肿瘤演进的多种临床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作者回顾性复习了本单位1990~2000年间300例初次诊断为低级别浸润性胶质瘤的病历资料,其中符合标准的40例,对其临床、神经影像、病理学资料等多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男29例,女11例;年龄23~48岁,平均35.5岁。二次手术后,肿瘤病理学证实50%病例发生肿瘤演…  相似文献   
100.
非外伤性颅内疾病开颅手术,并发非术区颅内血肿并非少见。我科自1993年1月至1996年3月,术中及术后并发此类血肿14例,均为手术或CT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女各7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幕(?)脑膜瘤6例,额顶叶脑胶质瘤2例,脑室内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星形细胞瘤各1例,颅咽管瘤,中颅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