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估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术及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5例老年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术15例(Dynesys组),Wiltse入路TLIF 20例(TLIF组);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活动度(ROM)。结果 Dynesy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术后5 d腰背痛VAS评分及ODI均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固定节段ROM较术前减小,TLIF组固定节段ROM降至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上下邻近节段末次随访时的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TLIF组上下邻近节段末次随访时ROM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相较于TLIF,Dynesys技术不需要支具外固定,允许早期活动,因不需植骨融合而避免了假关节的形成,能够保留固定节段部分ROM,减少邻近节段的过度活动,在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脊柱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ILDH)的临床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椎间孔区三维解剖结构的超远外侧入路(FFLB)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例I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26~68岁,平均(46.5±11.8)岁;体重指数21.1~27.8 kg/m^(2),平均(25.04±1.94)kg/m2;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MRI矢状位和轴位椎间孔距离。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7±15)min。术后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7.5±2.2)个月。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腿抬高角度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轴位椎间孔内孔、正中央、外孔前后距离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矢状位椎间孔上区和下区的椎间孔内孔、正中央、外孔前后距离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LB增加了操作器械的外展角,方便椎间孔内外操作。准确的初始定位和清晰的三维解剖结构为治疗ILDH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83.
1 病例报告男,32岁. 因外伤后左胸大肌红肿、疼痛、活动障碍5 d于2005-07-25就诊. 查体:左上肢屈曲悬吊位,左胸部外侧缘皮肤明显皮下瘀血,左胸大肌外缘呈明显梭状肿胀,局部触压痛明显,触诊腋前胸大肌左肱骨附丽点处明显空虚感,左肩关节内收、抬举、旋转活动受限,左肩部及上肢皮肤痛触觉无异常,左桡动脉搏动存在,左上肢指端血运良好.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脑膜补片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2014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标准化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脑膜补片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42,P=0.006<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9,P=0.017<0.005).结论:脑膜补片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预后,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85.
骨结核是主要的肺外结核之一,在不同部位骨结核发病率不全相同,以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最高,达50%左右[1] ,腰椎结核占脊柱结核37%左右[2]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腰椎结核并不少见,多数患者均有结核病史,以及早期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出现腰椎结核后往往合并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进一步辅助检查可发现X线、CT、MRI脊柱骨质破坏表现以及结核寒性脓肿形成,但有少数患者腰痛症状明显,但辅助检查并没有典型表现,容易导致误诊.2010年12月我科收治来自外院腰椎结核病例1例,前期临床症状明显,辅助检查腰椎局部影像学类似肿瘤表现,有穿刺活检史,来我科后进一步检查并行手术治疗,病理进一步证实确为腰椎结核,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杜俊杰 《中外医疗》2010,29(16):92-92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观察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例乳前牙反合患者,戴用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1~3个月疗效观察,对其解除乳前牙反合所需时间及复发人数来评价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疗效。结果 1个月内解除反合5例,1.5个月内解除反合5例,2个月内解除反合4例,3个月内解除反颌6例,3个月后复查1例复发,可能与不良习惯未破除有关。结论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靠的,为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甲素对C57BL/6-Ins2Akita小鼠的安全剂量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C57BL/6-Ins2Akita小鼠和C57BL/6J野生鼠,每4周检测体血糖和体质量,每8周收集24 h尿液和血液,检测和对比糖尿病肾病相关指标,确定C57BL/6-Ins2Akita小鼠糖尿病肾病的评估和形成时机。另取8周龄C57BL/6-Ins2Akita小鼠以100、200、400、800μg·kg~(-1)·d~(-1)分成4个剂量组灌胃14 d,观察急性毒性反应,通过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以25、50、100μg·kg~(-1)·d~(-1)这3个剂量干预24周龄C57BL/6-Ins2Akita小鼠,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野生型对照组,干预8周,期间收集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率,处死后收集血液检测肌酐、尿素氮、血清清蛋白等指标,组织取材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C57BL/6-Ins2Akita小鼠的24 h尿蛋白排泄率、血糖、三酰甘油在8周龄开始即高于C57BL/6J野生型小鼠(P0.05),血清蛋白低于C57BL/6J野生型小鼠(P0.05),且随周龄增加差距逐渐明显,但肌酐未出现升高趋势。急性毒性实验中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值为356.45μg·kg~(-1)·d~(-1)。雷公藤甲素干预高、中、低剂量组的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均较对照降低,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蛋白尿的减少,血清清蛋白水平得到提高,HDG组较CON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提高约2.5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体质量、24 h尿量、肾脏重量、血糖、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病理检查发现高剂量组的系膜面积/毛细血管襻面积和肾小球系膜扩张比例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00μg·kg~(-1)·d~(-1)的雷公藤甲素可减少C57BL/6-Ins2Akita小鼠的蛋白尿,提高血清蛋白水平,减少系膜区系膜基质的聚积,增大剂量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Maffucci综合征的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1例Maffucc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25岁男性,因“发现右足及双手多发肿物17年”就诊。5岁时曾因右侧股骨远端内生软骨瘤行矫形手术治疗。专科检查示:右下肢短缩畸形,跛行,右膝、踝关节周围局部隆起,无压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双手部及足部均散在分布数十个蓝紫色肿物,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X线检查提示:双手部、右足部可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影,右股骨、胫腓骨骨质结构紊乱,髓腔内骨小梁正常结构消失,骨干弯曲变形,局部可见膨大,右膝关节面欠光整,关节间隙不等宽。右踝关节前方可见一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缘钙化。根据患者要求行双手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双手部血管瘤)符合血管瘤伴血栓形成,纤维化及钙化。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新发肿物。结论:Maffucci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内生软骨瘤并发软组织血管瘤为特点的非遗传性疾病。该病是否由于基因缺陷引起尚未明确,常常在早期发生恶变,以软骨肉瘤恶变为主。Maffucci综合征也常伴发其它恶性肿瘤。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在诊断Maffucci综合征及其恶变中起关键作用。该病治疗目的为缓解疼痛和早期发现恶变,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体内的诱导成骨作用进行探讨。方法19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5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TGF-β/载体为实验组,rhBMP-2/载体、单纯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1d共10个时间点取材,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实验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对照组,成骨量优于对照组,其碱性磷酸酶水平高峰较对照组提前,其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MP-2和TGF-β在体内诱导成骨调节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0.
硫酸镁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及其对钠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硫酸镁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其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讨硫酸镁抗心律失常的部分离子通道机理。应用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计算对照组及硫酸镁组诱发大鼠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所用乌头碱的量;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乌头碱、硫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Na的影响。结果:诱发大鼠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时,硫酸镁组所用乌头碱的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31.23±6.95μgvs24.67±5.25μg;45.00±7.93μgvs28.15±6.26μg;82.73±10.31μgvs75.47±11.26μg)。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到对照组、乌头碱组及硫酸镁组INa密度分别为:90.57±11.25pA/pF,98.31±26.63pA/pF,73.10±14.25pA/pF,3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乌头碱组及硫酸镁组INa的IV曲线分别向下方及上方移位。结论:硫酸镁能够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其机理之一与它能够阻断I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