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57篇
  免费   7061篇
  国内免费   4486篇
耳鼻咽喉   1287篇
儿科学   1629篇
妇产科学   905篇
基础医学   6082篇
口腔科学   2072篇
临床医学   17839篇
内科学   10288篇
皮肤病学   1297篇
神经病学   2704篇
特种医学   46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8篇
外科学   9072篇
综合类   40091篇
预防医学   16504篇
眼科学   1456篇
药学   15430篇
  128篇
中国医学   16405篇
肿瘤学   3764篇
  2024年   786篇
  2023年   2636篇
  2022年   2323篇
  2021年   2269篇
  2020年   2670篇
  2019年   2871篇
  2018年   2890篇
  2017年   1860篇
  2016年   2406篇
  2015年   2512篇
  2014年   7308篇
  2013年   5348篇
  2012年   6266篇
  2011年   6831篇
  2010年   6508篇
  2009年   6289篇
  2008年   6328篇
  2007年   6553篇
  2006年   6238篇
  2005年   6274篇
  2004年   5793篇
  2003年   5333篇
  2002年   4481篇
  2001年   4413篇
  2000年   4653篇
  1999年   4502篇
  1998年   4123篇
  1997年   4094篇
  1996年   3990篇
  1995年   3478篇
  1994年   3345篇
  1993年   2514篇
  1992年   2250篇
  1991年   1991篇
  1990年   1735篇
  1989年   1611篇
  1988年   1039篇
  1987年   910篇
  1986年   762篇
  1985年   746篇
  1984年   624篇
  1983年   533篇
  1982年   493篇
  1981年   391篇
  1980年   289篇
  1979年   141篇
  1978年   96篇
  1977年   68篇
  1965年   58篇
  1959年   5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 探讨分离于广西猪流感病毒SW/Guangxi/NS2783/2010和SW/Guangxi/NS650/2012跨种属感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miRNA93和miRNA192对病毒复制及宿主抗病毒免疫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不同稀释浓度的病毒感染细胞HA滴度值,确定病毒最佳稀释浓度。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感染细胞后miRNA93和miRNA19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病毒NP和HA蛋白表达水平;转染miRNA93和miRNA192抑制剂后,重新检测miRNA93、miRNA192、IFN-β及病毒NP、H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稀释度病毒感染人A549细胞后HA滴度的结果显示病毒SW2783的最佳稀释度为10-3,而SW650的HA滴度无明显变化趋势,提示病毒SW2783对人A549细胞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感染能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两株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NP和HA蛋白表达均先升高后降低,加入miRNA93抑制剂,两株病毒NP和HA蛋白的表达均上调;加入miRNA192抑制剂,病毒SW2783的HA蛋白表达下调(P=2.10×10-4),而SW650的HA蛋白表达上调(P=5.45×10-5),NP蛋白反而下调(P=0.034);ELISA结果提示病毒SW2783和SW650感染细胞后炎症因子IFN-β表达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 研究表明miRNA93和miRNA192的表达与SIV病毒增殖及宿主抗病毒免疫有关,可作为干预猪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经皮电刺激联合导乐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60例在我院住院待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予导乐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经皮电刺激联合导乐分娩镇痛。观察比较两组的VAS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剖宫产率、产妇满意度、新生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与镇痛前比较,观察组镇痛后各时间段VA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降低,产妇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联合导乐镇痛可减轻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妇满意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李囿蓉  刘银  喻德富  杨婧   《护理与康复》2021,20(7):46-49
总结1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气道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方案为成立循证小组,明确患者的临床问题,通过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 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评价证据级别后确定最佳临床证据,并建立危重患者气道管理、氧疗流程及氧疗目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氧疗效果的动态监测,进行病情预警评估.经过治疗及护理,该患者高碳酸血症得以改善,呼吸道分泌物清理有效,氧分压维持在62~70 mmHg,后因并发感染性休克伴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要求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小儿肛门直肠异物导致肛周脓肿的治疗方式以及术后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份-2014年7月份我院接诊的5例小儿肛门直肠异物导致的肛周脓肿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痊愈,随访无复发现象,无不良反应现象出现。结论:临床中采用手术治疗小儿肛门直肠异物致肛周脓肿,不仅疗效确切,并且在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上全面细致,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复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76.
<正>植入性胎盘谱系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是最初由Luke等提出的,涵盖了包括胎盘粘附和侵入异常的相关疾病:1)胎盘粘连;2)胎盘植入; 3)穿透性胎盘植入~([1-3])。胎盘植入指因子宫内膜-肌层之间的缺陷,尤其是创伤性子宫内膜缺陷,导致正常蜕膜化和宫腔容受功能非同步化,使得绒毛外滋养层浸润和绒毛组织在子宫肌层深处发育~([1])。2005年发表的1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该病的发病率为1/533,较20世纪70、80年代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术后患者氧化应激因子及炎性因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88.33%(53/60),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显效率81.67%(4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67%(31/6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DA、SOD、CR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MDA、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RP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应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心肌梗死中可显著提高术后血清SOD、MDA水平,降低CRP水平,减少心肌缺血与心肌再灌注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前的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联合指标F PLT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肿瘤切除术的244例大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分析大肠癌患者FIB和PLT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ROC曲线确定FIB和PLT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FIB、PLT组成联合指标F PLT评分,并据此评分将本组244例患者分为0分组51例、1分组68例、2分组115例。分析F PLT评分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比较3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① 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大肠癌患者的术前FIB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大肠癌病理等级患者的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② 大肠癌的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TNM分期晚的患者其F PLT评分较浸润深度浅、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TNM分期早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病理等级差、有远处转移、病理分期晚、术前FIB和PLT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④ 术前F PLT评分越高,其5年生存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FIB和PLT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术前F PLT评分可较早筛查出高危患者并给予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9.
80.
<正>患儿,男,13岁。因双下肢进行性障碍10年,加重5年入院。患儿于1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异常步态,父母未予充分重视,肢体异常进行性发展;于5年前开始出现后腰部酸痛,以平躺时疼痛明显,伴有下肢不适及不自主扭曲,行走障碍,夜间睡眠时出现出汗、全身不适等症状,无嘴角歪斜、偏瘫等症状,无大小便障碍。曾于多家医院就诊未明确病因,逐步发展至左下肢足内翻畸形,并出现双小腿轻微肌肉萎缩。于2018年2月28日入我院诊治。否认家族遗传史。入院查体:神清语利,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