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患儿,男,13岁。因双下肢进行性障碍10年,加重5年入院。患儿于1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异常步态,父母未予充分重视,肢体异常进行性发展;于5年前开始出现后腰部酸痛,以平躺时疼痛明显,伴有下肢不适及不自主扭曲,行走障碍,夜间睡眠时出现出汗、全身不适等症状,无嘴角歪斜、偏瘫等症状,无大小便障碍。曾于多家医院就诊未明确病因,逐步发展至左下肢足内翻畸形,并出现双小腿轻微肌肉萎缩。于2018年2月28日入我院诊治。否认家族遗传史。入院查体:神清语利,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足踝外科领域对于跟骨骨折的处理逐渐成熟,但是内固定技术一直存在内植物占位以及切口皮肤感染等问题。外固定技术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用外固定处理开放性跟骨骨折以及软组织条件差的闭合性跟骨骨折具有诸多优势。临床上应用外固定技术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早已开展,然而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相关文献却很少。本文就跟骨骨折应用外固定技术治疗的历史及方法作一综述,理清其优劣,便于临床医师选择及制定手术方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最小化内固定结合Ilizarov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内翻畸形中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8例,8例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逐渐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改变,伴屈伸障碍,行走不便.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3~50岁,平均37.1岁.道路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1例,摔伤1例,重物砸伤2例.患者均行最小化内固定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使用螺钉内固定后再结合Ilizarov外固定.通过比较膝内翻偏移角度、术后并发症以及应用改良Karlstrom-Olerud功能评估系统对平均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获平均12.1个月(10~14个月)随访,截骨后的植骨均成骨愈合,内翻畸形改善,未出现感染及骨不连等并发症.术前评估膝内翻偏移角度(26.13±3.29)°,术后第1天再次评估偏移角度(2.13±1.83)°,矫正度数为(24.00±3.39)°,术前术后膝内翻偏移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arlstrom-Olerud功能评估系统评分(29.1±3.2)分,功能状态满意.结论 最小化内固定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内翻畸形,在此研究病例中确实避免了胫骨结节高位截骨矫形内固定等关节内截骨矫正畸形方法 因内固定所带来的并发症,可以减小手术创伤,术后早期负重且矫形效果满意,膝关节功能良好,降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是一种有效创新的保膝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牵引术是创伤骨科治疗肢体骨折常用的技术手段,常用的牵引方法有皮牵引和骨牵引,且有许多与之相匹配使用的牵引装置。从18世纪以来,骨科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肢体骨折牵引装置。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些牵引装置为肢体骨折患者带来了福祉,使其治疗得到了本质上的改善。但随着内固定装置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牵引术作为治疗骨折的方法已很少应用,大多时候仅作为手术的辅助手段。曾经在骨折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牵引术逐渐退出了骨折治疗的舞台,现如今临床工作中已很少使用牵引术,患者也不愿忍受牵引过程中长时间卧床以及牵引的各种并发症。虽然目前肢体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牵引的优点和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肢体骨折牵引技术历史作一综述,旨在更清晰地认识牵引术的优点及其重要性,让牵引术再次发挥其作用优势,更好地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64岁,因右髋部疼痛伴跛行43年,加重4年在当地医院就诊。患者43年前在农作时不慎摔伤后感觉右髋部疼痛,因条件受限,未予以任何检查及治疗。自行卧床3个月后可拄拐下床活动,伴右髋部轻度疼痛;经2个月拄拐下床非负重活动后,疼痛缓解,行走尚可,遂弃拐开始负重及田间劳作,之后间断出现髋部疼痛,并逐渐加重。当地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舒适型下肢抬高垫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抬高消肿,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人体工程学及临床实际研究设计舒适型下肢抬高垫,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原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创伤骨科研究所)需住院消肿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抬高垫组、布朗氏架组,各45例。抬高垫组患者给予半圆弧状下肢抬高垫抬高消肿,布朗氏架组患者患肢置于布朗氏架面上抬高消肿,评估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第3、6天的VAS评分,舒适度,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与健侧对应部位周径)。结果入院第6天抬高垫组VAS评分较布朗氏架组低[(2.67±0.80)分vs.(3.22±0.93)分,P=0.003],表明舒适型下肢抬高垫减轻疼痛作用优于布朗氏架;入院第3天抬高垫组舒适度较布朗氏架组高[(23.62±2.42)分vs.(22.29±3.38)分,P=0.034)]、第6天抬高垫组舒适度较布朗氏架组高[(25.82±1.56)分vs.(24.96±1.64)分,P=0.012],提示舒适型下肢抬高垫较布朗氏架可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抬高垫组第3天[(3.27±0.70)cm vs.(3.60±0.78)cm,P=0.038]及第6天[(1.75±0.39)cm vs.(1.99±0.54)cm,P=0.022)]肢体周径差值均低于布朗氏架组,表明舒适型下肢抬高垫消肿效果较布朗氏架好。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抬高消肿治疗中,舒适型下肢抬高垫可有效抬高消肿、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8年1月—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高能量胫腓骨远端骨折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2~51岁,平均35.9岁;道路交通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摔伤7例,重物砸伤8例;骨折AO分型:43A型3例,43B型14例,43C型13例.术前均应用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行骨牵引术,双针牵引位置分别是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部位.按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行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牵引患肢置于舒适型下肢抬高垫上抬高消肿;B组行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牵引装置+布朗氏架,牵引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抬高消肿.记录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牵引当天、牵引后第3、6天的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侧对应部位周径)和制动舒适度问卷(ICQ)评分.结果 A、B组牵引当天、牵引后第3、6天肢体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牵引后第3、6天的肢体周径差值(4.55±1.44)cm、(2.21±0.73)cm均小于B组(4.75±1.12)cm、(2.29±0.72)cm,认为高能量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术前牵引治疗中,舒适型下肢抬高垫抬高消肿效果与布朗氏架相似,结果 显示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具有有效的抬高消肿作用.患者ICQ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A组ICQ评分高于B组,表明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在术前牵引治疗可显著高患者舒适度.结论 小腿双针可控便携式一体化牵引装置具有有效牵引、消肿、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有效的一体化牵引装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