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指无明确致病源(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一个类型。有报道机化性肺炎的发病率估计为6~7/10万,其中超过半数为COP[1]。作为一种少见病,且因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COP误诊率高,常被误诊为社区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42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CT和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学异常征象主要包括脑膜增厚、脑梗死灶、不同程度脑积水、基底池或鞍池或脑实质内异常密度等,MRI诊断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64.29%(P0.05)。多数患者CT平扫显示脑积水、脑梗死、单发或多发结核瘤等异常改变,呈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改变,部分伴有钙化;增强扫描时多数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少数可不强化。MRI表现在脑底部脑池形态变窄或消失,T1加权像显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加权像显示等信号,脑膜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多数受累脑膜呈线条状、点状、斑片状等强化,少数可不强化;且粟粒样结核病灶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病变中心为高信号,强化后呈多发性小灶性强化。结论 MRI检查诊断TBM阳性率较高,结合CT检查可为TBM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理类型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3.
Castleman Disease(简称CD)是一种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属于临床罕见病。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上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治疗上根据分型不同可选择淋巴结切除或放化疗治疗。李国勤教授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1例浆细胞型CD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IPF患者3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口服,每日1剂,每服200 mL,每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以呼吸疾病问卷(SGRQ)作为测评工具,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SGRQ中呼吸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总分积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疾病影响评分也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对改善IPF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5.
1992年9月~1998年5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急性细菌性肺炎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住院患者97例,诊断均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写制定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组49例,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61~87岁,平均(73.6±13.2)岁。发热:37.9~38.9℃者19例,39~40℃者30例。血白细胞检查:WBC <10×109/L,中性粒细胞0.75~0.80者19例;WBC 10×109~20×109/L,中性粒细胞0.81~0.90者27…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补肺健脾、化痰祛瘀法治疗轻中度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轻中度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试验组予补肺健脾、化痰祛瘀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予西药联合中成药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观察表总评分(包括咳嗽、喘息、痰量、呼吸频率、肺部听诊、三凹征、血氧饱和度、单月感染次数、半年住院次数)、临床症状(咳嗽、喘息、痰量)及血氧饱和度评分、肺功能[第一秒钟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钟呼气节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胸部高分辨CT(HRCT)评分。结果两组最终纳入合格病例共6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66.67%(20/3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4.056,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观察表总评分、临床症状(咳嗽、喘息、痰量)及血氧饱和度评分、肺功能指标、胸部HRCT评分均改善(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补肺健脾、化痰祛瘀法治疗轻中度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可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肺功能及胸部HRCT。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芪术肺纤汤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搜集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IPF患者4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乙酰半胱氨酸胶囊加百令胶囊,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术肺纤汤,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中医症状积分、血清K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最大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ital capacity max/predict value,VCmax%)、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predict value,DLCO%)及肺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otal lung capacity/predict value,TLC%)均上升,T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LC%、DLCO%及VCmax%均下降,且VC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VCmax%、TLC%和DLCO%均高于对照组,且DL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主症总积分及次症总积分均较前下降(P<0.01,P<0.05)。其中试验组主症喘息、气短、咳痰积分及次症乏力积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1,P<0.05),对照组仅主症气短积分显著下降(P<0.05),余如喘息、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积分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症状总积分、主症总积分、主症喘息、气短、咳嗽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血清KL-6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KL-6水平上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血清K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芪术肺纤汤可提高IPF患者肺功能,显著升高DLCO%指标,改善喘息气短、咳痰乏力等症状,并能降低血清KL-6水平,延缓肺纤维化进程,治疗干预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8.
重度哮喘气道重塑严重、糖皮质激素反应性降低,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指南推荐的生物制剂靶向治疗价格昂贵,且仅对Th2高表达型哮喘疗效明显,低Th2表达型重度难治性哮喘患者的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李国勤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症。李国勤治疗重度哮喘善用风药以祛散风邪,善用虫类药以祛伏邪,善用疏肝药物以调畅气机、舒畅情志,善用补肾药以纳气固本,并强调哮喘共患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