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0只Balb/c系小鼠随机,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A组),普罗布考低剂量干预组(B组),普罗布考高剂量干预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4组,每组15只,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及测量各组小鼠不同感染时点的血清肌钙蛋白Ⅰ。结果:A组生存率为60%,B组生存率为80%,C组生存率为86.7%,D组生存率100%。血清肌钙蛋白随着小鼠生存率的提高而下降。结论:普罗布考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动态观察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和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变化,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60例、排除PRF1基因缺陷的EBV-HLH患儿30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对照组、IM组以及EBV-HLH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8+T细胞和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EBV-HLH、IM患儿CD8+T细胞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以IM患儿表达水平最高(P<0.05),IM患儿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水平高于EBV-HLH和健康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存活的20例EBV-HLH患儿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下降(P<0.05),而NK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升高(P<0.05)。结论:EBV-HLH患儿体内CD8+T/NK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存在差异性表达,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高表达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黄芪甲甙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过程中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65只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黄芪对照、病毒对照及黄芪小剂量、黄芪大剂量等5组。后3组腹腔接种柯萨基B组病毒(CVB3)病毒。黄芪小剂量、黄芪大剂量每日分别给予0.07、0.6 mg/kg黄芪甲甙液灌胃1次。15 d后采血、取心肌组织,用酶标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血浆中IGF-1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IGF-1及相关蛋白的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IGF-1基因表达。结果:感染CVB3病毒后小鼠心肌组织IGF-1及相关蛋白明显升高,大剂量黄芪甲甙干预可调节小鼠IGF-1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小剂量黄芪甲甙则无明显效果。结论:大剂量黄芪甲甙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IGF-1及相关蛋白表达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4.
组织蛋白酶B抑制剂CA-074Me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抑制剂CA-074Me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5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10)、心肌炎对照组(V组,n=15)、低剂量干预组(L组,n=15)及高剂量干预组(H组,n=15)。后三组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CVB3m)诱发急性心肌炎,L组和H组于病毒接种后第2d分别腹腔注射CA-074Me0.4mg/kg和4mg/kg,均连续使用7d(2~8d),第15d处死全部存活小鼠并取其心脏,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半定量分析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cathepsinB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V组与N组比较,心肌中cathepsinBmRNA及蛋白表达水均明显增加(P<0.05);L组与V组比较,心肌中cathepsinB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小鼠生存率虽然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H组与V组相比,心肌组织中cathepsinB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损害减轻,小鼠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074Me通过抑制cathepsinB的表达,减轻心肌损害,提高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对Balb/c小鼠CVB3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病毒性心肌炎(VM)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同龄健康儿童各20例,采用全血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并对VM患儿CAR表达值与心功能(EF值)的变化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表明,心肌炎组(VM组)平均荧光强度(MFI)和阳性细胞百分率(PP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t=6.23、10.87,P均<0.01);其MFI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r=-0.757,P<0.05)。结论CAR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患儿对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对VM的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柯萨奇B组病毒性DCM及正常人各1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并对DCM患者CAR表达值与心功能值[射血分数(EF)]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心肌病组平均荧光强度(MFI)和阳性细胞百分率(PP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9和7.21,P均<0.01),而且其MFI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5).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性DC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增加,外周血白细胞CAR水平的检测,有助于DCM的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重症和危重甲型H1N1流感儿童临床症状体征、基础病、并发症、治疗和转归。方法对65例重症和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儿普遍有发热咳嗽、咽部充血、呼吸音粗等普通流感症状,84.6%的重症和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儿合并有肺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比无基础疾病的患儿更易转化为危重病例,且治愈时间延长,经过抗病毒、对症和辅助支持等综合方法治疗,愈合良好。结论重症和危重患儿病情复杂,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愈合时间长。早发现早治疗甲型H1N1流感,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对减少重症和危重病例,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20p12缺失致Alagille综合征(ALG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肝脏病理。方法回顾分析1例20p12微缺失致ALG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月龄起病,以胆汁淤积为首发表现,伴特殊面容,蝶形椎,肾脏和心脏病变;肝脏穿刺术病理学检测提示肝脏淤胆改变,肝细胞中度损害(G2S3),无胆管减少表现。采集患儿及父母血标本,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发现chr20p12.2:(9288462-10654178)处1.36 Mb的杂合缺失,缺失片段中包含JAG1基因,为新发突变。确诊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随访半年,患儿生长发育无异常,黄疸仍迁延不退,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结论ALG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多样,基因检测和肝活检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9.
高频喷射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EB病毒(EBV)感染患儿SH2D1A mRNA表达情况,探讨SH2D1A mRNA表达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初诊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EB病毒感染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EB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的SH2D1A mRNA表达水平,计算基因相对表达量,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EB病毒感染组共32例,其中普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普通组)20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症组)9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慢性组)1例,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组)2例;对照组10例。各组与对照组SH2D1A mRNA的相对中位表达量分别为25.78、40.14、38.72、18.27、4.65(H=10.68,P<0.05),EB病毒感染组患儿的SH2D1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慢性组SH2D1A mRNA表达水平较普通组、噬血组升高(P<0.05),但重症组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2D1A mRNA表达水平与初诊时最低的纤维蛋白原、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与血清铁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甘油三酯、EBV-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EBV感染患儿外周血细胞SH2D1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