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目的 探讨更换髓内钉与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1998年 4月至 2009年 6月收治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患者 20例,11例更换髓内钉,9例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术后 1、2、3、4、6、12个月及以后每年 1次影像学和临床功能随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和患肢功能。结果两组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住院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和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下肢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更换髓内钉组住院费用多于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组(t'=16.4,P=0.013)。更换髓内钉组 4例未获得骨性愈合,其中 2例为股骨下 1/3骨折,1例为狭部 B型骨折,1例为 32-A3型骨折。再次手术,其中 3例采用髂骨植骨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固定,1例行动力化。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组全部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愈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1,P=0.008)。结论 更换髓内钉只适用于股骨狭部肥大性骨不连。对干骺端骨不连、伴有大蝶形游离骨块、骨缺损及更换髓内钉失败病例可采用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182.
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探讨应用经皮骶髂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技术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9年8月应用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54例,获随访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9~64岁,平均3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11d,平均8.5d。所有病例有垂直移位,移位8~40mm,平均28.5mm。术前大重量牵引,复位后在透视下应用骶髂螺钉固定技术以7.3mm空心钉过髂骨、骶髂关节、达S1椎体固定。术后患者均摄X线片,按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6例得到随访,时间1.5~3年,平均29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平均5.2个月恢复正常生活能力。按照Matta复位标准:优40例,良6例。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32例,良12例,一般2例。无严重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3.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的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钻孔冲洗+闭式引流术治疗CSDH120例。应用统计学分析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年龄、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引流量、单或双侧的CSDH、CT密度及血肿腔间隔等因素。结果:复发10例。复发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未复发组,且引流量和复发率呈正比。血肿厚度和血肿腔有间隔也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后引流量较多、血肿腔有间隔、血肿厚度是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4.
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术中乌拉地尔不同给药方式对控制性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行DBS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患者179例,术中使用乌拉地尔进行控制性降压,分为乌拉地尔持续泵注组(C组,92例)和乌拉地尔分次静脉推注组(...  相似文献   
185.
关于脑动脉瘤病理发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脑动脉瘤发生、扩大和破裂的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许多问题尚有争议。传统的病因学理论认为:颅内动脉分叉处的中膜缺损是先天性的,是动脉瘤形成的基础。目前的理论认为:内弹力膜是维持动脉壁强度的主要结构,其退行性改变是囊性动脉瘤形成最主要的因素,囊性动脉瘤是致病因素造成内弹力膜损害后引起的获得性疾病。本研究对动脉瘤发生、扩大和破裂的机制进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大脑颞叶血肿的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92例创伤后单纯颞叶血肿患者,以住院临床死亡为终点事件,统计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92例中住院期间临床死亡10例,占10.9%。年龄均>45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创伤后单纯颞叶血肿病死率与患者年龄、血肿量、入院GCS评分、血肿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及是否手术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血肿量及手术治疗具有相关显著性。结论 创伤后颞叶血肿的临床不良预后与年龄、血肿量和手术治疗呈显著相关。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可作为重要参考,但是应随时评估,及时有效地把握手术指征对于患者的生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7.
目的:通过调研中医药专业人员,了解“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药物警戒思考。方法:围绕“有毒中药”设计调研问卷,对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6名中医师、中药师进行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放调研问卷136张,回收136张。调研对象对于“有毒中药”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关注重视程度不足,临床使用行为存在不规范现象,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相对片面。结论:医疗机构医师、药师应以本院的“有毒中药”为基础,提升对“有毒中药”整体的认知水平;以不良反应为切入点,加强对“有毒中药”的重视程度;将科研成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规范“有毒中药”的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8.
目的 观察小儿癫痫手术患儿的特点,麻醉管理注意的问题,麻醉用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55例患儿分为低龄组(6岁以下)和大龄组(7~12岁),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4~6 mg·kg-1·h-1)联合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同时吸入异氟烷0%~1%,ECoG监测时停止榆注丙泊酚和异氟烷吸入.术中需唤醒的小儿采用插管前1%丁卡因咽喉喷雾表面麻醉、切皮前头皮0.25%罗哌卡因浸润麻醉、术中不用肌松剂.记录围麻醉期SBP、DBP、HR及BIS位.结果 55例患儿肥胖率高于正常儿童,尤其7~12岁组.丙泊酚十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小儿血压、心率有影响,痛灶切除时两组SBP、HR低于术前(P<0.05).3例唤醒麻醉成功实施.结论 长期使用抗癫痫药(AEDs)的患儿肥胖率增加,术中用药应注意调整,注意AEDs对患儿各系统的影响.丙泊酚十瑞芬太尼适用于小儿癫痫手术,尤其是需术中唤醒的麻醉.从术前准备到术中输血补液、体温保护都是麻醉医生对于小儿癫痫手术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