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218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2篇
  2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氨磺必利组显效率83.3%,有效率89.9%;利培酮组显效率73.3%,有效率86.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不良反应发生率16.6%,利培酮2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术中撬拨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7例不稳定性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4例;年龄为2~14岁,平均7.31岁。按照骨折移位程度分型,完全移位断端接触17例,完全移位断端无接触10例。合并尺神经损伤5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病人在手法复位失败后均采用术中撬拨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4~6周拔出克氏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病人手术时间为15~50 min,平均30 min。病人术中均覆盖防辐射铅衣保护,术中透视5~8次,平均7.5次。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病人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4.5周,术后3个月尺神经损伤均恢复。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8.8%(26/27)。所有病人均未发生肘内翻、骨化性肌炎、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 撬拨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是治疗儿童不稳定性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后的较为理想的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33.
对Bels麻痹的病因及提高本病的疗效进行探讨,以84例Bels麻痹患者与52例神经衰弱患者作对照,进行免疫指标及螨变态反应检测。结果Bels麻痹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值均高于对照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阳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84例Bels麻痹患者中螨变态反应阳性34例,阴性50例;对照组52例中阳性8例,阴性44例,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96例Bels麻痹患者采用中药麻痹1~4号汤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的62例Bels麻痹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96例中治愈9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1例;对照组62例中治愈34例,基本治愈8例,好转3例,无效17例,两组疗效对比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中药治疗Bels麻痹的优点,不仅在于具备中药的独特作用,还具备西药的抑菌、消炎、镇静、止痛、扩血管、降压、抗病毒、抗风湿及类激素等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骨伤科术后盗汗进行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根据骨科术后盗汗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总结规律,进行分型,行辩证论治。结果术后盗汗分为气血亏虚证、阴虚火旺证、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及气阴两虚证五型。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骨伤科术后盗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赋能式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施赋能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新生儿血糖紊乱、巨大儿、羊水过多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实施赋能式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孕妇血糖水平,改善新生儿妊娠结局,提高孕妇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调查肛肠科护士疼痛认知状况,探讨疼痛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方法:采用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中文版(KASRP)对肛肠科126名护士进行疼痛认知状况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总分为(18.000±19.934)分,答对率为46.75%,"给予微笑患者吗啡的剂量(IV.prn)""给予痛苦患者吗啡(IV.prn)的剂量""疼痛原因不明确时不应给予吗啡类药物"为回答错误率前三位,"生命体征总是患者疼痛强度的可靠指征""不应该对有药物滥用病史的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11岁以下儿童的疼痛报告并不可靠"为回答错误率后三位。结论:肛肠科护士疼痛管理基础知识薄弱,且缺乏疼痛管理的主观意识,除需加强对护士疼痛知识的培训外,还应加强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员工援助计划(EAP)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医院应急库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1日~4月30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31名应急库护士为研究对象,实施EAP,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施EAP干预前后应急库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本组护士SCL-90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2017年护士常模组(P0.01);干预后,本组护士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P0.05)。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应急库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2017年护士常模水平,说明应急库护士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应用EAP可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8.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单用FOLFOX方案,治疗组34例FOLFOX方案前3d开始加用香菇多糖1mg,疗程2周,4周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CR2例,PR12例,SD11例,有效率为41.2%;对照组CR1例,PR患者12例,SD10例,有效率为39.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CD3+、CD4+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治疗后各免疫细胞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消化道肿瘤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39.
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关节半脱位.又名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等.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患.多因体位姿势不正,肌肉平衡失调忽然扭转腰部而致,但也有的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史.如气候变化、咳嗽、喷嚏、提鞋系带、弯腰取物而致.脱节一侧骶髂部疼痛,动转失灵,步履困难,患侧下肢不敢负重,站立、走路,骨盆旋转活动有困难躯干稍向前倾,脊柱向患侧弯曲.10多年来,笔者采用放松手法与整复手法相结合,治疗了69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MTA1蛋白定位及表达水平的改变及与食管鳞癌进展、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MTA1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TA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主要定位于胞核,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出现胞浆与胞核同时着色。正常组织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癌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食管鳞癌不同进展阶段的组织中MTA1表达逐渐升高,并且出现异位表达。结论 MTA1与食管鳞癌的侵袭和转移高度相关,在食管鳞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食管癌侵袭及转移能力的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