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与目的 端粒酶在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并且可能参与肿瘤耐药。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端粒酶催化亚基脱氧核酶对A549/DDP耐药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端粒酶作为耐药肿瘤细胞治疗新靶标的可能性。方法 合成针对端粒酶催化亚基mRNA的脱氧核酶,脱氧核酶体外切割端粒酶催化亚基mRNA片段。采用TRAP法检测转染脱氧核酶的A549/DDP细胞端粒酶活性,采用MTT法分别检测脂质体转染脱氧核酶、顺铂及其混合物对A549/DDP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端粒酶脱氧核酶在体外可以切割端粒酶催化亚基RNA,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转染脱氧核酶可抑制A549/DDP细胞端粒酶活性;端粒酶脱氧核酶0.25umol/L作用72h,A549/DDP耐药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32.9%,同3mg/L顺铂联合使用时抑制率可达60.5%,两者相互作用指数CDI=0、9。结论 端粒酶催化亚基脱氧核酶可明显降低端粒酶活性,显著抑制人肺腺癌A549/DDP耐药细胞的生长,并且与化疗药物顺铂有协同作用,提示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耐药肿瘤细胞新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四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认识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 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资料。结果  3例为缺乏分化特征型 ,1例为向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 4例均手术切除 ,其中2例进行术后化疗。结论 免疫组化检查可病理确诊 ,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大肠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结果 大肠型淋巴瘤的临床表面以腹痛、腹块及大便性状与习惯改变为主。病变主要位于盲肠(9例)和升结肠(8例)。21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临床贫苦IE期7例,ⅡE期8例,ⅢE期6例。术前误诊率81.0%。手术切除率81.0%。5年生存率32.6%。结论 手术切除是本病诊断和临床分期的主要手段。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加术后化放疗的综合治疗为主。临床分期、根治手术、恶性程度是影响疾病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单纯剜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单纯剜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途径对1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行单纯剜除术。术中沿瘤体边缘外用电钩或超声刀切开肾包膜,肿瘤突出部分沿边缘整块取出,深部剩余部分富脂瘤体组织由吸引器吸出,再以小方纱擦拭瘤窝表面,双极电凝止血。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及可吸收线缝合肾脏创面。结果1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者。平均手术时间84.5min(60~1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1ml(20~1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8d(6~14d),无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随访7~23个月(平均13.4月),影像学检查无局部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单纯剜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与低磷血症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腹部手术前后血磷等指标的变化,探讨手术与低磷血症的关系,低磷对机体的影响以及补磷治疗的效果。方法 雄性SD大鼠64只,分成2组,一组饮用配制液造成体内磷缺乏,另组饮清水作为对照。3周后行胆总管结扎术,观察血磷及其它生化指标的变化。然后每组再分为补磷组及不补磷组,观察4组大鼠生化指标、生存率及重要器官电镜结构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各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磷下降;术前磷缺乏组血磷及平均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室自1985年起,对人胎视皮质、海马、下丘脑、脑干和脊髓的发育作了系列研究,现综述如下:一、应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14例人胎视皮质的分化、成熟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1.胎龄13周(胎龄是根据末次月经推算的受精龄,并结合坐高综合评定),视皮质(17区)脑壁由脑室带、脑室下带、中间带、皮质板和缘带共五层组成。缘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起,我校高职护理专业正式推行民办高职护理专业指导教师的导学工作.笔者在此期间对本院2004级与2005级护生的教育状况进行全程跟踪调查,并对民办高职护理专业指导教师的导学手段和效果加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胰腺癌因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与极差的预后引起了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 ,外科手术仍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最佳选择。遗憾的是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属晚期[1,2 ] ,常因血管侵犯、胰周浸润、远处转移等原因无法切除。在导致病变无法切除的诸多原因中 ,血管的受侵包裹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在未发现远处转移时 ,血管侵犯是最重要的不可切除的指标 ;另一方面 ,血管侵犯的表现在某些病例甚至较胰腺内肿块的出现更早更显著 ,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 ;再者 ,术前明确受侵血管的范围及程度 ,可确定实施血管移植的可能性及方法。因此 ,判断血管…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16岁.因"肛门疼痛,盆腔肿块"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区持续性胀痛不适,卧、坐位稍有缓解,站立、行走加重,伴肛门区发红,无肿胀,排便时疼痛,大便性状无改变,无腹泻.当地医院诊断为"炎症",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0天前至外院就诊.肛门指检于距肛门约6~8 cm处扪及一肿块,邻近直肠内壁光滑.MRI拟诊"神经纤维瘤".行左骶尾部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主要为血块及少量纤维血管组织.遂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并发肾积水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2例IRF并发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以腰、腹痛为首发症状.B超均发现肾积水及输尿管病变,3例发现腹膜后肿块.腹部CT均发现腹膜后肿块,对肿块的大小和部位均能明确.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3.3%.10例行输尿管松解 大网膜包裹或腹腔移位术,1例逆行置人输尿管支架管,1例肾穿刺造瘘.后2例情况好转后,仍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随访无复发,1例因同侧肾积水复发行二次治疗,1例因对侧肾积水而行二次手术.结论:腰、腹痛患者应考虑到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可能;B超对肾积水敏感,腹膜后肿块依赖腹部CT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诊断.输尿管松解 大网膜包裹或腹腔移位术是主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单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随访应同时注意对侧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