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PA、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血栓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共15 d.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t-PA以及PAI-1活性的变化及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t-PA及PAI-1活性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I-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F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调节血浆纤溶系统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通窍化栓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50只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通窍化栓汤组高、中、低剂量组和丹参注射液组,另设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血管分离术,各组均10只.通窍化栓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7.50、8.75、4.35g/(kg·d)灌胃通窍化栓汤,丹参注射液组给予丹参注射液5.25g/ (kg·d)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仅抓取,各组每日1次,共15天.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通窍化栓汤高剂量组比较,通窍化栓汤中、低剂量组及丹参注射液组MDA水平升高,丹参注射液组SOD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窍化栓汤可能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MDA水平,升高SOD水平,从而减轻脑缺血损害.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苗药定痛汤加减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法随机分为苗药定痛汤组(41例)和盐酸氟桂利嗪组(42例),两组均5天为一疗程,连用15天。结果:经治疗后,苗药定痛汤组:治愈43.90%;显效22.00%;好转17.10%;无效17.10%,总有效率为82.90%。盐酸氟桂利嗪组:治愈26.20%;显效16.70%;好转9.50%;无效47.60%,总有效率为52.4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X2=83.00,P0.01).提示苗药定痛汤能有效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苗药通窍化栓汤对MCAO大鼠急性期脑梗死区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苗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均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在MCAO造模成功再灌注后6 h,苗药组给予通窍化栓汤中药液,每次5 m L,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剂量0.01 m L·g-1,每日1次。于给药后第2周处死取脑,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两组大鼠脑梗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并观察两组大鼠给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后,给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前均有改善,且苗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提示两组均促进VEGF在梗死区的表达,但苗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对MCAO大鼠梗死区VEGF的表达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督脉穴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督脉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尤以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者多见。恢复期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关键期,而西医在该期疗效欠佳。朱广旗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解毒祛风、活血化瘀、扶正通络等为主疗法,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7.
王强  朱广旗  胡蓉 《中国针灸》2009,29(11):861
目的:观察针刺、药物两种治疗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效应差异及针刺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VBI患者按经颅多普勒(TCD)提示的血流速度不同分为针刺组(31例)、药物组(29例).针刺组针刺风池和"供血"穴,药物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2周后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TCD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针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能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_s)、舒张末血流速度(V_d)、平均血流速度(V_m)回升,亦能使血流速度增快的V_s、V_d、V_m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改善幅度与药物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及药物治疗前后,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V_s/V_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风池及"供血"穴对VBI患者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具有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对椎一基底动脉血管顺应性尚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8.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0%~90%为缺血性脑卒中,常起病急骤,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局部炎症反应及血管损伤中起重要作用[1,2].本研究应用葛根芩连汤化裁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其对患者血hs-CRP及D-D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通窍化栓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t-PA,PAI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通窍化栓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20 mg,tid;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血栓通注射液0.3 g,gtt,q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加通窍化栓汤100 mL,口服,tid,疗程15 d。观察临床疗效、t-PA以及PAI活性的变化及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t-PA及PAI都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t-PA,PAI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NF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升高血浆t-PA、降低PAI水平,调节血浆纤溶系统功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药物组,每组各20例;3组均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针刺1组加用传统针刺法,针刺2组加用醒脑阴阳透刺法;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3组组内比较均能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P<0.01);组间比较,两个针刺组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且针刺2组优于明显针刺1组(P<0.01)。(2)3组组内比较均能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BI)计分(P<0.01);组间比较,两个针刺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针刺2组优于针刺1组(P<0.05)。结论:醒脑阴阳透刺法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