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434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42篇
  1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DME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1周后再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对照组单纯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转换成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平均BCVA为0.75±0.32;对照组为0.74±0.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3)。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平均CMT为(486.87±92.44)μm;对照组平均CMT为(487.13±86.519)μm,两组在治疗前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7,P=0.089)。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3、6个月的BCVA分别为(0.41±4.10)、(0.40±0.85)、(0.36±9.85);CMT分另0为(289.54±104.23)μm、(310.36±98.48)μm、(398.88±93.31)μm;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的BCVA分别为(0.44±1.60)、(0.43±1.73)、(0.44±2.36);CMT分别为(273.53±103.36)μm、(275.21±92.14)μm、(274.65±93.21)μm。两组在治疗后1、3、6个月的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4;t=2.34,P=0.02;t=4.25,P=0.00);两组在治疗后1、3、6个月的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4,P=0.021;t=2.352,P=0.015;t=2.534,P=0.008);与治疗前比,两组BCVA均明显提高(P〈0.05)、CMT均呈璎快速下降(P〈0.05)。后期对照组的BCVA略呈下降趋势,CMT略呈上升趋势,而联合组则基本保持稳定。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状光凝与单纯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均能提高DME患者的视力,减轻其黄斑水肿,联合治疗的疗效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显示 Sirtuin1( Sirt1)可通过去乙酰化酶活性调控 L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病理过程,进而改善临床急诊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通过数据库检索显示microRNA-211(miR-211)与Sirt1具有靶向匹配,然而其生物学关联意义尚无数据。本研究旨在探讨miR-211与Sirt1间的关联,以及它们是否参与LPS加重缺氧对心肌细胞损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 SD)乳鼠心肌细胞,应用 qRT-PCR 法检测 LPS 处理4 h后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 neonatal nat cardiomyocytes, NRC)与H9c2心肌细胞中miR-211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PS处理后对NRC与H9c2心肌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应用CCK8法评价LPS对心肌细胞H9c2的细胞增殖情况;以及TUNEL法定量检测NRC与H9c2心肌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μg/mL、40μg/mL浓度的LPS处理4 h后, H9 c2心肌细胞在24~72 h时间段的增殖能力没有发生改变。然而, LPS预处理后NRC与H9c2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较LPS未处理NRC与H9 c2组凋亡率增加均超过了100%, P<0.05);同时LPS处理后NRC与H9c2细胞中miR-211表达显著上调,且伴随其靶蛋白Sirt1表达明显下降(P分别<0.05)。结论LPS可以增加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这与LPS通过上调miR-211水平进而抑制Sirt1表达这一作用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了27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左侧235例,右侧38例。局麻下经皮穿刺患侧股静脉入路,对髂、股静脉血栓,在导丝引导下插入8~14F鞘管行机械性抽吸,其中53例插入18~24F特大鞘管行机械性抽吸大块机化性血栓。对股、腘静脉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在导丝抓捕技术辅助下,置入翻山鞘管至患侧,在鞘管支撑下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Fogarty球囊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在髂静脉血栓机械性清除后,对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段,再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结果血栓完全清除(Ⅲ级)219例(80.22%),部分清除(Ⅱ级)49例(17.95%),清除最少(Ⅰ级)5例(1.83%)。支架植入后,治愈235例(86.08%),显效29例(10.62%),好转7例(2.57%),无效2例(0.73%)。总有效率为99.27%(271/273),平均住院时间7.5 d,患肢肿胀和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随访疗效:3~6个月血流通畅259例(94.87%);7~12个月血流通畅254例(93.73%),13~24个月血流通畅236例(87.08%),25~36个月血流通畅228例(84.13%)。结论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髂静脉闭塞,疗效显著、病程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颐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i年7月诊治的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例,男I例,年龄41~63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例,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者1例,无症状者1例。4例中仅l例患者血去甲肾上腺素值明显高于正常。4例均行CT及膀胱镜检查。术前均按嗜铬细胞瘤做准备。结果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前2例高血压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膀胱非上皮肿瘤鉴别诊断时应考虑本病可能。血儿茶酚胺测定对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CT和膀胱镜检查在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术前应充分扩容。  相似文献   
995.
解金凤  张兰凤  朱伟 《护理研究》2014,(29):3638-3640
[目的]探讨个案全程管理模式对提高造口病人满意度、造口护理知识掌握度及改善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永久性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个案全程管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按照直肠癌及膀胱癌手术标准化护理规程进行护理、教育与康复指导。[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造口护理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全程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造口病人的满意度、造口护理知识掌握度,改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91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9例,女422例;年龄(58.72±11.95)岁(23~86岁)。左下肢568例,右下肢343例。中央型487例,周围型166例,混合型258例。局麻下经健侧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14 F鞘管机械性抽吸血栓。527例髂静脉合并髋下股静脉急性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导丝抓捕技术辅助,在患侧置入翻山鞘管,依托鞘管支撑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股浅静脉远端或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直径10 mm球囊导管,DSA监视下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球囊拉栓前先经患侧股动脉穿刺,置入直径12 mm球囊至腔、髂静脉汇合处,充胀球囊阻挡回心血流,以防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腔静脉。结果本组911例中单纯取栓423例,取栓+腔内溶栓275例,取栓+腔内溶栓+PTA 91例,取栓+腔内溶栓+PTA+支架置入12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5 d。①出院时疗效:总介入治疗有效907例(99.56%),无效4例(0.44%)。911例患者均行机械性血栓抽吸术,疗效Ⅲ级者556例,Ⅱ级者142例,Ⅰ级者213例。213例Ⅰ级患者中91例因经济原因或恶性肿瘤晚期而仅行PTA治疗,122例行PTA+支架置入治疗。出院时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及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明显小于入院时(P<0.01)。27例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时出现轻度皮下瘀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调整药物后消失。全组未出现大出血、血管夹层等并发症。②随访疗效:6~12个月时,优714例(78.38%),良136例(14.92%),中57例(6.26%),差4例(0.44%)。13~24个月时,优691例(76.18%),良151例(16.65%),中65例(7.17%),差0例。65例出现阻塞,经再次PTA和支架置入,58例血流完全恢复,7例血流部分恢复但无对比剂滞留现象。25~36个月时,优681例(75.08%),良128例(14.11%),中98例(10.81%),差0例。98例肢体消肿不满意,行走后仍有胀痛感,但较术前显著好转,嘱患者长期穿血管弹力袜,未再介入性干预。结论急性下肢DVT的微创治疗,能更早解除静脉腔内栓塞,迅速恢复血流通畅,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具有微创优势,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与单纯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围生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79例初产妇按产妇意愿分为对照组(A组)21例和观察组40例(B组),将观察组产妇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硬膜外分娩镇痛(B1组)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B2组),观察产程中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娩方式及分娩前、分娩时、分娩后48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宫口开4 cm后,3组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儿娩出时及娩出后,B1、B2组的TNF-α、IL-6水平低于A组(P<0.05),胎儿娩出时B2组的IL-6、TNF-α低于B1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能够减轻围生期TNF-α、IL-6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对机体有益.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宫颈癌Hella细胞中干扰HPV E6对eIF4E表达的调控,探寻HPV E6促癌的新途径,为宫颈癌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 构建高效的靶向HPV18 E6的shRNA质粒(shE6)并测序,而后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而后以Real-time PCR检测E6及eIF4E的mRNA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Hela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shE6质粒.shE6-3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后48 h,E6及eIF4E 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约为80%,76%.shE6-3对Hela细胞的增殖活性在48 h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增殖抑制率约为21%;相对于NC组,shE6组Go/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而S期比例减少,G2/M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RNA干扰HPV E6能够下调eIF4E转录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eIF4E有望成为宫颈癌防治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99.
背景与目的 丙酮酸激酶肌肉同工酶M2(pyruvate kinase muscle isozyme M2,PKM2)是糖酵解的限速酶,参与肿瘤的代谢和生长。PKM2在肿瘤中的调控网络复杂,在膀胱癌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PKM2 mRNA的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idine,m5C)修饰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病过程,机理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PKM2在膀胱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用Western blotting、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KM2和Aly/REF输出因子(Aly/REF export factor,ALYREF)的表达水平。通过一系列体内实验和体外试验,研究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过程。通过RNA免疫沉淀、RNA测序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探讨PKM2在膀胱癌中的调控机制。结果 在膀胱癌中,我们首次证明了ALYREF稳定了PKM2的mRNA,并与其3’-非翻译区的m5C位点结合。ALYREF过表达通过PKM2介导的糖酵解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此外,PKM2和ALYREF高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生存不佳相关。最后,我们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基于CT断层图像重建腰椎模型及三维可视化的方法研究如何确定腰椎“人”字嵴顶点,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将30例腰椎CT导入Mimics 10.01获得骨骼三维几何模型.在三维重建模型上应用“人”字嵴顶点法、“人”字嵴顶点上法及“人”字嵴顶点下法模拟置钉,测量进钉点至椎弓根轴线的距离及其与上下缘、内外缘的位置关系. 比较3种方法在腰椎各节段的差异及优缺点.结果 在L1-5,“人”字嵴顶点法的进钉点到椎弓根轴线距离小于它其两种方法.说明该确定方法较为理想.同时随着椎体序列的增加逐渐低于椎弓根轴线.结论 在此基础上模拟的3种确定“人”字嵴顶点的方法与椎弓根轴线的解剖关系存在较大差异;“人”字嵴顶点定位法的钉道与椎弓根纵行中心线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