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1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医学教育更加注重交叉整合、协同发展.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方法,注重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大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2.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的机理和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感染机体后,机体免疫能力的强弱,能否及时、有效、彻底的清除病毒可能成为决定急性自限性感染或慢性持续性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人、儿童、幼儿感染HBV后分别有5%、30%、95%的患者转为慢性HBV感染。根据中医对免疫耐受机制的认识,运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汤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气虚毒蕴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自拟益气解毒汤为主治疗,对照组服用恩替卡韦治疗,2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2组肝功能和HBV—DNA、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症状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病毒数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总体应答率治疗组为70.0%,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解毒为主治疗乙肝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以及总体临床疗效方面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人工麝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中、低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缺血2h再灌注24、48h大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再灌注脑组织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以模型组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1),高、中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组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最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中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组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最为显著(P<0.01)。结论人工麝香能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人工麝香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MMP-9的表达,降低脑组织血脑屏障基底膜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芳香开窍药对脑水肿大鼠脑组织SOD、MDA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芳香开窍法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机理,为临床上运用芳香开窍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ulsinelli的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脑组织水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结果:①芳香开窍中药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模型组及尼莫通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芳香开窍药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OD水平,与模型组及尼莫通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芳香开窍中药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 MDA含量,与模型组及尼莫通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芳香开窍药能降低缺血性脑水肿,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脑组织MDA含量及升高SOD水平有关,这可能是其芳香开窍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6.
岭南温病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文献、临床、实验以及多学科等方面对岭南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群体质对该地区温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证治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阐明中医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探索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证论治规律。  相似文献   
37.
医学教学资源库是医学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但医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效果不尽人意。《温病学》课程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温病学》教学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办法与教学素材,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实践应用表明,《温病学》教学资源库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体现教改意识。  相似文献   
38.
高年级专业分化教学改革中的《温病学》PBL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目前单门课程中PBL教学理念模糊这一问题,探索将PBL教学与中医高等教育中高年级专业分化改革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中医"经典与临床"分化班进行《温病学》PBL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学生普遍接受、欢迎PBL教学,教学效果良好。PBL对于讨论、发言、交流、阐述与归纳病例、查阅资料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学习适应性和清楚学习的重点方面逊于对照组。结论:高年级专业分化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发挥PBL教学的优势。考虑到PBL的诸多优越性以及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实际病例,作为进入临床阶段前的过渡,所有高年级分化班学生应进行PBL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