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九十年代初 ,Younes等提出了比例辅助通气 (PAV)的原理并初步应用于临床[1] 。通过设定不同比例的容量辅助 (VA)与流量辅助 (FA) ,PAV能选择性的对呼吸系统弹性阻力 (Ers)与气道阻力 (Rrs)进行减负 ,从而按设定比例放大自主吸气努力 ,最终使异常的自主吸气努力与通气量关系恢复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高凝状态的实验室指标特征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143例围手术期患者均接受双下肢深静脉加压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检测。对DVT(+)与(-)组围手术期水平变化有明显差异的实验室指标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AUC)及找出诊断界值。结果 术后第3~7天下肢DVT者33例。全组患者术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术后第1~7天均明显升高(P<0.05)。DVT(+)与DVT(-)组围手术期FDP和D-Dimer水平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D1(术后第1天)-FDP、POD3-FDP和POD3-D-Dimer的AUC和诊断界值分别为(0.726、4.65 μg/ml)、(0.811、4.85 μg/ml)和(0.772、1.55 μg/ml),其联合诊断的串联试验敏感度为46.5%,特异度为94.9%。结论 术后第1天及第3天FDP和术后第3天D-Dimmer水平增高对DVT的诊断价值中等,串联试验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特异度。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jCystat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的干预效果。方法54 只 BALB/c小鼠适应性饲养1 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 组,A组)、脓毒症造模组(PBS+LPS组,B组)、蛋白干预组(PBS+ LPS+SjCystatin组,C组)。A组腹腔注射PBS(100 μL),B组、C组腹腔注射含LPS(10 mg/kg)的PBS(100 μL),其中C组小鼠于 注射LPS后30 min腹腔注射含25 μg SjCystatin蛋白的PBS(100 μL)。每组随机抽取10只,造模后24 h取小鼠血清及肝、肺、肾 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检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全自 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BUN和Cr水平;肝、肺和肾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损伤;每组余8只小鼠,造模后记录小鼠72 h 生存率的差别且观察小鼠状态的改变。结果3组小鼠的72 h生存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100%)相比,B组(0%) 72 h生存率降低(P<0.05),经过SjCystatin蛋白治疗后,C组生存率较B组增高(36%)。与A组相比,B组肝、肺、肾组织切片病理 损伤加重,血清中ALT、AST、BUN、Cr、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调节因子IL-10水平明显升高,肝、 肾、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且血清中上述肝肾功能检测指标及促炎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SjCystatin对LPS诱导的 脓毒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4.
背景 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率高,近年来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的管理中,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将超声用于评估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前的心、肺功能,但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超声应用不多。目的 探讨心、肺超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0例持续机械通气后撤机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感染部位。记录常见预测撤机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最大吸气压(MIP)、吸气0.1 s口腔闭合压(P0.1)、SBT后B型尿钠肽(BNP)。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记录患者在SBT前超声检查结果,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A)、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E'),计算E/A、E/E';测量收缩期左心房面积(LAA);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部超声指标为肺部超声评分(LUS)。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肺超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60例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组35例,撤机失败组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基础疾病中的冠心病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两组脓毒症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RSBI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撤机成功组心脏超声指标E'高于撤机失败组,E/E'、LAA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成功组肺部超声指标LUS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E'、LUS、LAA对撤机结果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751、0.680;当临界值E/E'为8.22、BLUS为15.50分、LAA为22.85 cm2时,灵敏度分别为0.760、0.720、0.560,特异度分别为0.857、0.724、0.829。结论 心肺超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撤机结果有预测价值,SBT前E/E'为8.22、LUS为15.50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5.
本例患者临床治疗主要以每周3次规律血液透析为主,并给予降糖、降压、镇静等治疗,加用奥卡西平及氯硝西泮以对症处理。2个月后再次复查,病变范围较前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56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分析手术时间、结石排净率、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45例一次性碎石成功,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移位至肾盂,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6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2.3±18.4)min,术后住院时间(4.6±2.8)d。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肉眼血尿,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失;术后48例有不同程度发热,无感染性休克,选用敏感性抗生素后治愈。245例一次性碎石成功患者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92.2%(226/245),术后3个月结石排净率99.6%(244/24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熟练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经验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核因子-kappa B(NF-κB)是细胞中一个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静息状态下与IκB相结合形成复合体,以无活性状态存在于胞浆中。当细胞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NF-κB暴露出核定位信号(NLS)并进入核内,使其具有生物活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过度失控的炎症反应,NF-κB在SIRS的信号传递途径中占据重要角色。现就NF-κB的生物学特性和信号转导途径、NF-κB与SIRS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
脓毒症的相关指标--内毒素和前降钙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杆菌主要的致病物质,也是引起脓毒症的重要条件;而前降钙素(PCT)对于诊断脓毒症和鉴别感染的严重程度有着很高的特异性,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内毒素、脓毒症和前降钙素三者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
目的:克隆我国地方品种鸡IL-17 cDNA,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融合表达蛋白并鉴定其免疫特性。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隐性白羽鸡IL-17(ChIL-17)的基因片段,PCR产物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ChIL17。将重组质粒pGEX-6P-1-ChIL17转化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结果:成功扩增出ChIL-17基因片段,大小约510 bp,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序列(NM 204460)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9.8%,第477位碱基由G变为A,氨基酸同源性为100%。酶切鉴定结果表明,ChIL-17基因正确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重组质粒pGEX-6P-1-ChIL17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出Mr约46 000大小的目的蛋白表达条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与小鼠IL-17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结论:成功克隆并表达出我国地方品种鸡ChIL-17基因,为抗ChIL-17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血浆NT-proBNP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顺利脱机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9-01~2010-05入住综合ICU的51例经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3 d 的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老年患者,检测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当患者达到脱机拔管条件时行SBT试验,其中通过SBT试验后48 h内无需复插或通气支持为脱机成功组,未通过SBT试验及通过SBT试验但48 h内再次复插或需通气支持为脱机失败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及其差值对顺利脱机拔管的预测价值.结果 51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为0.794,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为0.612,两者差值的AUC为0.833,两者差值的AUC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P<0.05).结论 动态监测NT-proBNP对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的顺利脱机拔管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机械通气时与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差值对能否顺利脱机拔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