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局部应用促进血管瘤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血管瘤患者58例,均有手术切除指征,未行其他治疗。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6)、大剂量胰岛素组(n=19)、小剂量胰岛素组(n=23)。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创面皮下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大剂量胰岛素组创面皮下局部注射1.0 U长效混悬锌胰岛素,小剂量胰岛素组创面皮下局部注射0.1U长效混悬锌胰岛素。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创面面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d和12 d小剂量胰岛素组比其余两组创面面积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胰岛素组的创口收缩率显著提高,愈合时间显著降低,创面感染率明显降低和甲级愈合比例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d和12 d小剂量胰岛素组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局部应用可能有效促进血管瘤术后的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高频超声与磁共振(MRI)对急性外伤性髌骨外侧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临床证实急性外伤性髌骨外侧脱位的高频超声和MRI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高频超声、MRI诊断各种伴随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高频超声、MRI诊断MPFL部分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85.7%,94.7%、89.5%,90.9%、87.9%;诊断MPFL完全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7%、89.5%,85.7%、85.7%,90.9%、87.9%。高频超声、MRI诊断关节软骨Ⅱ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36.4%、81.8%,85%、100%,67.7%、93.5%。高频超声、MRI诊断关节软骨Ⅲ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90.9%,85%、90%,83.9%、90.3%;高频超声、MRI诊断关节软骨Ⅳ级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100%,90.9%、95.5%,93.5%、96.8%。高频超声对MPFL撕裂、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与MRI检查同样能对急性外伤性髌骨外侧脱位的各种伴随损伤明确诊断和准确分级,是一种简单可靠、快捷并可重复的诊断方法,可作为急性外伤性髌骨外侧脱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扩散峰度成像(DKI)序列作为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衍生序列能够显示复杂组织中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反映组织微观结构信息。其在肝脏主要应用于肝功能储备和肝脏纤维化程度评估、肝内良恶性肿块病变鉴别、及对肝癌经动脉化学栓塞术后复发评估等。就DKI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在肝脏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MRA)在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5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行3D DCE-MRA检查,计算机后处理得到下肢动脉血管树,并与其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3D DCE-MRA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5例患者均获得清晰的下肢血管树图像.3D DCE-MRA对血管0~4级狭窄检出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级:76%、83%、77%和82%;1级:80%、82%、87%和95%;2级:84%、90%、96%和71%;3级:89%、91%、93%和98%;4级:92%、96%、97%和94%.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下肢动脉5级狭窄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级别和3D DCE-MRA检出敏感度、特异度显著相关.结论 3D DCE-MRA评价在下肢动脉病变中血管分级、狭窄部位、程度等方面,与动脉DSA检查效果相同,为一种诊断老年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简便、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构建纳米血小板加载miR-145的载药递送系统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超声法制备纳米血小板并用化学方法偶联miR-145获得载药递送系统,将实验分为4组:NP-miR-145组、P-miR-145组、miR-145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划痕、噻唑蓝(MTT)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四组细胞迁移、增殖和凋亡能力,用RT-PCR检测miR-14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相关蛋白Myc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的迁移、增殖:NP-miR-145组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CT检查、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168例我院纳入的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全部患者均行CT检查、MRI检查,总结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结果,并讨论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CT检查真阳性108例,占比64.29%;假阳性29例,占比17.26%;真阴性18例,占比10.71%;假阴性13例,占比7.74%。MRI检查真阳性132例,占比78.57%;假阳性5例,占比29.76%;真阴性29例,占比17.26%;假阴性2例,占比1.19%。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确诊结果阳性137例,占比81.55%;阴性31例,占比18.45%。CT检查阳性121例,占比72.02%;阴性47例,占比27.98%。MRI检查阳性134例,占比79.76%;阴性34例,占比20.24%。(2)疑似腔隙性脑梗死MRI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6.35%)、特异度(93.55%)、准确性(95.83%)均明显高于CT检查(78.83%、58.06%、75.00%),较之于CT检查(89.26%、38.30%),MRI检查阳性预测值(98.51%)、阴性预测值(85.29%)较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诊断准确性水平较高,适用于临床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之中。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患者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患病率,为合理的维生素D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358例住院C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酶标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并常规检测血红蛋白(Hb)、Scr、BUN、CO2CP、白蛋白(Alb)、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分析25(OH)D3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结果 358例患者的25(OH)D3平均水平为(18.58±11.7) µg/L,显著低于正常值(P < 0.01);CKD1~5期患者25(OH)D3水平分别为(25.84±9.71)、(20.76±6.99)、(20.40±17.02)、(19.49±11.29)和(14.16±7.98) µg/L。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39.66%;在CKD1~5期中分别为5.00%、17.50%、37.21%、42.37%和57.14%,患病率随CKD分期逐级增加。维生素D不足患病率为44.97%,在CKD1~5期中分别为72.50%、47.50%、45.35%、33.90%和40.60%。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患病率为84.63%,在CKD1~5期中分别为77.50%、65.00%、82.56%、76.27%和97.74%,CKD各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5(OH)D3与Hb(r = 0.163)、Alb(r = 0.291)、Scr(r = -0.236)、eGFR(r = 0.156)和iPTH(r = -0.178)相关(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OH)D3与Alb呈正相关,而和iPTH、Scr呈负相关。CRP、钙磷乘积等与25(OH)D3无相关。按K/DOQI指南,根据25(OH)D3和iPTH水平,CKD3~5期患者符合维生素D治疗指征的比例分别为87.20%、83.05%和26.31%;而仅根据iPTH水平,符合治疗指征的比例仅为16.28%、35.59%和26.31%。 结论 CKD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患病率高。Alb、Scr和iPTH是CKD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影响因子。应在CKD人群中开展维生素D水平检测,并早期、合理治疗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上海城市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KD)发生情况及其并发症,从而有助高危人群中CKD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方法 收集上海市瑞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新华医院、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仁济医院5家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间住院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经脑CT、脑血管CT(CTA)、磁共振成像(MRI)、脑血管MRI(MR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诊。对患者进行肾脏损伤指标(Scr、尿常规+沉渣镜检、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相关危险因素(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的检测。Scr检测统一在瑞金医院检验中心进行。采用MDRD复杂公式估算GFR,并根据K/DOQI指南进行CKD分期。 结果 共调查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014例,男性559例,女性455例,平均年龄(68.56±12.17)岁。病因依次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197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09例)。11.2%的患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而24.8%患者为显性蛋白尿。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KD患病率为47.7%;CKD 1~5期分别占该人群的6.90%、14.69%、21.60%、2.56% 和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影响脑血管疾病患者短期(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为蛋白尿(OR = 1.69,P = 0.0005)、空腹血糖升高(OR = 1.67,P = 0.0005)和贫血(OR = 1.37,P = 0.04)。 结论 首次在我国进行脑血管疾病人群中肾功能情况调查分析,报道了上海脑血管疾病人群中CKD流行病学数据。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CKD的发生率为47.7%。对该人群进行CKD评估,尤其是在早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筛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VISTA在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及与乳腺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评估VISTA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140例乳腺癌肿瘤组织的病理切片的微阵列,分析肿瘤细胞(TC)VISTA表达、免疫细胞(IC)VISTA表达和VISTA的综合阳性评分(CPS)与临床变量的关系,以及与乳腺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再从癌基因数据库TCGA提取乳腺癌VISTA mRNA表达量数据,验证其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到VISTA表达率为35.0%,其中VISTA在TC中的表达率为11.4%,在IC中的表达率为30.0%。乳腺癌VISTA蛋白的CPS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三阴性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5、0.010、0.001);TC VISTA阳性表达与PR阴性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6);IC VISTA阳性表达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3)。IC VISTA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者相比,生存率显著提高(90.2%vs. 73.4%,P=0.038);而VISTA的CPS(79.3%vs. 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山梨醇通路的影响。方法按空腹血糖水平,从80只Wister大鼠中随机抽取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 STZ建立糖尿病模型,1周后测空腹血糖,血糖≥16.7 mmol/L者入选高血糖模型。高血糖造模8周后,以空腹血糖升高,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速度降低,鼠尾热痛阈值升高,坐骨神经轴突萎缩和脱髓鞘作为DPN造模成功。将40只DP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弥可保组,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给予药物治疗4周后测定醛糖还原酶活力,Na+-K+ATP酶活力及山梨醇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弥可保组及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醛糖还原酶活力升高(P0.01),坐骨神经中山梨醇含量增加(P0.01),Na+-K+ATP酶活力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弥可保组及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醛糖还原酶活力降低(P0.01),坐骨神经中山梨醇含量降低(P0.01),Na+-K+ATP酶活力升高(P0.01)。结论糖痹康能够降低醛糖还原酶活力,降低山梨醇含量及提高ATP酶活力,通过调节山梨醇代谢通路改善DPN,可能是糖痹康治疗DPN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