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高糖和葡萄糖降解产物甲基乙二醛(MGO)对血管周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脑血管周细胞作为实验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5%、2.5%和4.25%葡萄糖(设立相应浓度的甘露醇对照组)及400μmol/L和800μmol/L MGO进行分组干预,以不含血清DMEM培养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于处理后12、24、48和72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D490 nm).于处理后6h和12h,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Ang-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Ang-1蛋白表达.结果 4.25%葡萄糖组和甘露醇对照组、800μmol/L MGO组各时间点D490 nm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1.5%葡萄糖和甘露醇对照组外,其余各干预组Ang-1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干预组相应时间点Ang-1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干预后6h均低于干预后12h;葡萄糖各浓度组均低于甘露醇对照组;800μmol/L MGO组低于400μmol/L MGO组;4.25%葡萄糖组低于1.5%和2.5%葡萄糖组;以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糖和MGO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体外培养的血管周细胞增殖,并下调Ang-1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Klotho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 n=5)和假手术组(Sham组, n=5),采用双侧肾蒂夹闭术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于造模后24 h留取小鼠的血清及肾组织。应用酶法分别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ELISA法检测血清Klotho蛋白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水平,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肾组织Klotho、Bax、Bcl-2和Caspase-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急性肾损伤时小鼠全身及局部的Klotho水平和肾脏凋亡的关系。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小鼠术后24 h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肾脏凋亡细胞明显增加,肾组织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Ba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比值均显著升高。I/R组小鼠血清Klotho蛋白水平较Sham组小鼠显著降低[(669.89±136.51) pg/mL vs. (2 107.92±549.22) pg/mL,P〈0.01],肾组织Klotho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较Sham组下调约9/10 (P〈0.001)及1/5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肾组织bax/bcl-2 mRNA比值与血清Klotho蛋白及肾组织klotho mRNA均呈显著负相关(r=-0.833,P〈0.01;r=-0.916,P〈0.001),肾组织Bax/Bcl-2蛋白比值和肾组织Klotho蛋白也呈显著负相关(r=-0.637,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后小鼠全身及肾组织局部Klotho表达均显著下调,Klotho水平的下降可能与凋亡诱导的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方法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_3,CD_4,CD_8),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肾阴虚和肾阳虚证T细胞总数(CD_3)明显下降,CD_4百分率显著下降(肾阳虚无显著性差异)和CD_8百分率显著增高,CD_4/CD_8比值亦显著下降(P<0.001)。而CD_3、CD_4、CD_4/CD_8与血肌酐呈负相关。由此说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存在着细胞介导免疫功能的紊乱,且与肾功能减退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ObjectiveToasessthediferentmembranebiocompatibilityonhemodialysis.MethodsRTPCR,celinsituhybridizationandELISAwereusedtomeas...  相似文献   
17.
联合应用标志物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18(IL-18)、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成人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预测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相的血尿标本,选取其中AKI患者14例,分别测定血清CyC、Scr及尿NGAL、IL-18、RBP、NAG、Cr(Ucr)水平;并选择临床资料相匹配的非AKI患者15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上述5种生物学标志与Scr的动态变化。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标志物的单独或联合应用时诊断AKI的精确性。AKI定义为Scr水平较基础值增加≥50%。 结果 29例患者平均年龄(62.9±13.7)岁,基础Scr (73.2±11.9) μmol/L。除AKI组患者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非AKI组较长外[(60.63±13.92) min比(43.00±9.20) min,P=0.047],两组其余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患者的血尿生物学标志分别在术后早期的不同时间点显著升高。术后10 h血CyC取1.31 mg/L作为诊断截点时,其在AKI诊断中的敏感性(ST)和特异性(SP)分别为0.71和0.92,AUC=0.83(0.67~1.00);术后0 h 尿NGAL取49.15 μg/g Ucr时,ST=0.84,SP=0.80,AUC=0.85(0.70~1.00)。术后2 h尿IL-18取285.65 ng/g Ucr时,ST=0.85,SP=0.73,AUC=0.81(0.64~0.97)。术后0 h尿RBP取2934.65 μg/g Ucr时,ST=0.75,SP=0.67,AUC=0.77(0.60~0.95)。术后4 h尿NAG取37.05 U/mg Ucr时,ST=0.86,SP=0.67,AUC=0.72(0.53~0.92)。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联合以上5种标志物的最佳诊断时间点,得到AUC为0.98(0.93~1.02)(P<0.01)。 结论 心脏手术后AKI患者血尿生物学标志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显著升高,诊断AKI的时间早于Scr,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成人心脏手术后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尿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尿RBP也显示了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生物学标志可更好地预测临床上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生成素2(Ang2)和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4.25%葡萄糖(高糖组)、4.25%甘露醇(甘露醇组)和800μmol/L葡萄糖降解产物甲基乙二醛(MGO)(MGO组)对体外培养的HUVECs进行干预,设立空白对照组。以MTT比色法测定的D(490 nm)比较各组HUVECs干预后12、24、48 h时点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中Ang2和Tie2 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及HUVECs中Tie2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干预后12 h时点的D(490 nm)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后24 h时点的D(490 nm)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中Ang2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高糖组和甘露醇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十碳五烯酸(EPA)对早期阶段的糖尿病肾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中,KKAy/Ta小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EPA1g·kg-1.d-1腹腔内注射共8周,对照组同步予以生理盐水注射,应用免疫组化和实时RT-PCR检测肾脏中MCP-1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应用ELISA方法检测高糖和EPA刺激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清MCP-1的表达。结果:EPA治疗后KKAy/Ta小鼠肾脏MCP-1的蛋白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减弱。实时RT-PCR结果显示EPA治疗组小鼠肾皮质MCP-1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25mmol/LD-葡萄糖作用72h可引起HUVECs分泌MCP-1明显增加,30μmol/L和50μmol/LEPA均可显著地抑制高糖诱导的MCP-1表达。结论:EPA降低了KKAy/Ta小鼠肾脏及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MCP-1的表达,提示EPA可能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研究旨在建立成功率高、稳定的人肾细胞癌原位动物造模方法.方法:采用人肾细胞癌细胞(786-0、ACHN)进行细胞悬液原位注射法、皮下成瘤后引瘤原代细胞悬液原位注射法、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及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周筋膜内法建立原位移植裸鼠模型,采用PET/CT、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清生化检测等手段观察成瘤率及肿瘤生长情况,评估4种方法的建模效果.结果:人肾细胞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ACHN组成瘤率(90%)高于786-0组(30%);人肾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786-0原位注射组、ACHN原位注射组、ACHN皮下移植瘤引瘤后原代细胞原位注射组、ACHN组织块肾包膜下包埋组和ACHN组织块肾周筋膜内包埋组的成瘤率分别为33%、80%、90%、100%和20%,其中以ACHN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成瘤率最高,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符合低分化肾细胞癌.结论:成功建立4种人肾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其中以ACHN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成瘤效果最佳,为肾细胞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