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报道应用足背动、静脉为蒂的第一跖背-跗外侧双叶皮瓣移植修复伴有两侧皮肤缺损的手掌贯通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足背皮瓣的解剖,设计成共用足背动、静脉的第一跖背、跗外侧双叶皮瓣,通过伤道将皮瓣分别置于手掌贯通伤的两侧一次性修复其皮肤缺损.同时移植趾伸肌腱、足背皮神经修复手掌肌腱、神经的缺损22例.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外形、色泽、感觉,以及手掌功能恢复情况、供区恢复情况等.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成活.经6个月~3年随访,皮瓣外形不臃肿,色泽逼真,痛、触觉恢复,两点分辨觉达6~8 mm,手指活动度TAM达健侧75%以上.供区无瘢痕挛缩,足部无功能障碍.结论 第一跖背-跗外侧双叶皮瓣很好的解决了手掌贯通伤两侧皮肤缺损的一次性修复问题,并可同时修复神经、肌腱的缺损,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2.
趾侧方皮瓣嵌入足趾跖侧再造手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指部分毁损后应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由于第二趾趾尖呈壶腹样膨大,造成患者术后对再造指外观不满的主要原因。2005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以顺行趾侧方皮瓣嵌入足趾跖侧修饰再造拇、手指,临床应用18例21指均获得成功,再造指外形满意。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儿童内踝骨与皮肤缺损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儿童内踝骨与皮肤缺损9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5~8年,并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有效地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校学习,能参加各项活动,双足发育未见明显差异;移植的腓骨头与内踝重建结合部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生二次骨折;所有移植的腓骨头未出现骨骺闭合现象,移植腓骨头均出现同步生长现象。3例胫骨下端内侧骨骺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骺早闭,出现轻度的足内翻,对于较为严重的2例,1例行外侧骨骺阻滞术(9岁),1例行内侧植骨矫形术(14岁)。根据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定:优3例,良4例,可2例。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是重建儿童内踝骨与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4.
螺旋加压闩插式梅花针拔出器研制与应用魏海温王成琪张成进王剑利张树明潘希贵临床上常用的梅花针拔出器拉钩因抗拉强度低,加上使用时为单向受力,常造成拉钩折断或拉直,使手术陷入困境。为解决这种情况,采用自制的螺旋加压闩插式梅花针拔出器、打入器。经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5.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 ,效果较好。但是在修复伴有肌腱、趾骨外露的前足背软组织缺损时 ,该皮瓣血管蒂长度常显不足 ,使皮瓣的适用范围受限。 2 0 0 1年以来 ,我们对皮瓣的切取进行改良 ,有效延长了血管蒂 ,临床应用 4例 ,全部成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2 3~ 36岁 ,平均 2 8岁。伤情 :4例均为前足被重物挤压 ,造成第一足趾捻挫伤皮肤缺损 3例 ,1例为第 2~ 4趾毁损伤。创面面积 :3.0 cm× 3.0 cm~ 3.5 cm× 5 .0 cm。为保留足趾长度及足弓的维持 ,全部患者接受了改良的逆行足…  相似文献   
56.
断掌移位再植一例路青林,张成进,陈勇患者男,19岁。1993年4月6日不慎被机器辗伤双上肢,急诊入院。检查:右上臂皮肤严重挫裂伤,肌肉豁裂外翻且有较重挫伤,肱骨下端裸露,右手掌中间横纹处有长约10cm皮肤裂口,手指颜色苍白、干瘪,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消失...  相似文献   
57.
小儿孟氏骨折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1980年~1992年手术治疗62例小儿孟氏骨折。其中新鲜孟氏骨折18例,陈旧性孟氏骨折44例。行桡骨小头及尺骨解剖复位或截骨延长内固定手术,环状韧带重建,桡神经深支修复术。经随访1年~12年,疗效优良率为93%。简要介绍了手术方去,讨论了小儿孟氏骨折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有效治疗的重要性。尺骨牢固固定和环状韧带修复或重建是防止桡骨小头再脱位的关键。术后缩短外固定时间,积极进行功能练习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8.
Objective To provide an anatomical basis for repairing the medial malleolus with bone-severed vascularized fibular head epiphysis,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with this method. Methods Figures of fibular head and medial malleolus were measured on 20 fresh lower limbs specimens of child age from 2 to 12 years old, then bone-severed formula was deduced. The bone-severed composite fibular head epiphysis to repair the defect of medial malleolus were carried for 6 child patients of emergency or post-poned cases on one stage. Obersved the clinical effect by following-up. Results The angle between fibular head and stem (M) was(170±8)°, angle of fibular head sadacc(N) was (145 ±6)°, length(1.5±0.2)cm and width (1.4±0.2)cm; angle between medial malleolus and stem(1) was(152±8)°, length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medial malholus was(1.25 ± 0.2)cm and width (1.25 ± 0.2)cm. Angle between defect surface and tibia was(Q). Formula: angle of bone-severing X = L-N-Q, and apex at the upper 1/6 of the reversed articular surface of fibular. 6 cases with this method was completed, all healed at stage one, following-up 1 to 3 years, medial malleolos developed well and no epiphysis ossification anticipation, and the ankle joint has no inversion with its loadind and walking function good. Conclusion The fibular head epiphysis and the medial malleolus differ in shape to some extent, but good donor can be got by bone-severing, can repair the epiphysis and soft tissue defect of the medial malleolus at one stage with additional flap, developing with the chil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perfect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 traumatic defect of child medial malleohs.  相似文献   
59.
带锁髓内钉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自1999年6月~2004年7月笔者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498例,发生骨不连14例,现就骨不连的原因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8例,男312例,女186例;年龄18~64岁。闭合性骨折312例,开放性骨折126例(按Gustilo开放性骨折分类,G  相似文献   
60.
生物粘合剂粘附植皮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