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李依民  胡本祥  彭亮  沈霞  高静  王昌利  颜永刚  张岗 《中草药》2018,49(21):4967-4974
目的获得银线草Chloranthusjaponicus根茎转录组信息特征。方法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HiSeq TM2000150PE进行银线草根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68458750条高质量序列(cleanreads),Trinitydenovo组装获得56 096个unigenes,平均长度801 nt。BLAST分析显示分别有25 773(45.94%)、17 801(31.73%)、16 082(28.67%)、9649(17.20%)个unigenes在NR、Swiss-port、KOG、KEGG数据库得到注释信息,可归为GO分类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40分支,涉及131个KEGG标准代谢通路,其中包括16个次生代谢标准通路。进一步分析获得170个基因参与单萜、二萜、倍半萜、三萜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通路。同时,转录组预测编码蛋白框序列1 887个;高等植物转录因子54个家族。借助MISA软件发现8 987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二碱基重复SSRs数量最丰富,有5 948个,出现频率为66.2%,五碱基重复SSRs相对较少,占1.3%。结论基于RNA-seq分析获得银线草根茎转录组信息特征及萜类合成代谢通路关键基因,为后期银线草活性成分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陕西产不同生长年限野生和栽培黄芩中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芹菜素、白杨素和千层纸素A 9种化学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黄芩药材粉末经乙醇(每次30 min)超声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色谱条件采用Ultra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μm,5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柱温30℃。结果所测9种主要有效成分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5;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94%~99.88%,RSD为0.68%~1.90%。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黄芩中9种主要化学成分,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为黄芩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3.
HPLC法测定火麻仁油中大麻二酚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岗  郭江宁  毕开顺 《中草药》2003,34(5):415-417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火麻仁油中大麻二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固定相为Irregular H C18柱 (2 5 0mm×4 6mm ,10 μm)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冰醋酸 (2 5∶5 0∶2 5∶0 4 ) ,流速为 0 8mL/min ,检测波长为 2 2 0nm ,柱温为室温。结果 大麻二酚在 1 2~ 9 6 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4 ) ,平均回收率为 94 6 % ,RSD =1 9%(n =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全的MRI征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胼胝体发育不全病例的MRI征像。结果胼胝体体部部分缺如4例,缺如段长度为1.5。2.5cm;胼胝体压部缺如或失去正常球茎状结构6例,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均缺如1例,胼胝体前后径与脑组织前后径之比〈0.3;胼胝体各部分均变细、变薄、变小1例;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形态变小、呈细线状1例。其中,伴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7例,分别为胼胝体脂肪瘤3例,脑裂畸形、灰质异位、透明隔缺如、脑白质发育不良各1例。结论MRI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直接征像清晰、准确,以正中矢状面显示为佳。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胼胝体发育不全病例多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相似文献   
85.
梁小燕  李元敏  李依民  李慧  杜鹃  张明英  高静  彭亮  张岗 《中草药》2021,52(23):7302-7308
目的 克隆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转录因子基因RpNAC1,进行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及表达模式分析。方法 根据转录组中一个NAC unigene,利用RT-PCR克隆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通过生物信息软件预测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等分子特征。采用DNAStar 6.0和MEGA 7.0分别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载体,以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的瞬时表达法分析亚细胞定位。运用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 分离到RpNAC1基因,ORF(1269 bp),编码一个由42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47 070,等电点5.80,包含一个保守NAC结构域(32~181),与多种植物NAC蛋白一致性较高(62.42%~88.7%),聚在植物NAC分子进化树的NAC2分支,与甜菜NAC(XP_010694507)亲缘关系较近。RpNAC1-GFP融合蛋白定位在烟草细胞核内。RpNAC1基因在一年生植株根中表达量最高,根茎中表达量最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叶中的5.37、0.012倍;该基因响应200 μmol/L赤霉素(gibberellin,GA3)处理后在24 h内总体上调,200 μ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1 h和12 h基因显著上调,200 μmol/L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12 h显著诱导基因表达,200 μmol/L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抑制基因表达,200 μmol/L乙烯(ethylene,ET)处理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获得掌叶大黄RpNAC1基因序列及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蒽醌类成分合成与积累中的转录调控作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6.
张岗  刘文义 《黑龙江医学》2007,31(4):297-298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结果(1)28例患者69个椎体受累,单椎体4例,2个椎体11例,3个椎体10例,4个椎体以上3例。T1WI呈均匀低信号31个,混杂低信号38个。T2WI及T2-TIR呈均匀高信号33个,混杂高信号36个。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2)21例32个椎间盘受累。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TIR呈不均匀高信号。(3)椎旁寒性脓肿19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及T2-TIR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称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4)6例8个椎弓根受累;6例脊髓受压。结论 MRI多平面成像有利于观察脊柱、脊髓及周围软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7.
张岗  刘思思  彭亮  周丽思  刘亮亮  李欢  黑小斌  沈霞  郭顺星 《中草药》2017,48(14):2930-2936
目的克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转录因子基因DoWRKY3,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取基因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等分子特性;用软件DNASTAR 6.0和MEGA 6.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借助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分离到DoWRKY3基因(GenBank注册号KT957549),cDNA全长2 065 bp,编码1条由50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55 580,等电点6.58;推定的DoWRKY3氨基酸序列具有植物WRKY蛋白家族保守的2个WRKY结构域(217~279、381~449)、2个WRKYGQK位点和2个C_2H_2型锌指结构元件(C-X_4-C-X_(22-23)-H-X_1-H);该蛋白预测无信号肽或跨膜域,定位在细胞核;DoWRKY3蛋白与多种植物WRKY蛋白一致性较高(46.3%~57.4%),与拟南芥At WRKY3、At WRKY4和丹参Sm WRKY54蛋白等亲缘关系近,聚在WRKY分子进化树的Group 1分支;DoWRKY3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其转录本在石斛根和叶中表达量较高,分别为茎中的2.32倍和1.69倍。结论 DoWRKY3基因全长的分子克隆与特征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逆境生理以及次级代谢调控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颜永刚  王红艳  邓翀  张岗  陈莹  沈霞  程虎印  彭亮 《中草药》2017,48(11):2285-2291
目的分析生长年限、海拔、光照因素对大黄中蒽醌和鞣质类等8种成分量的影响,为大黄种植最佳生长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人工种植的54批药用大黄样品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儿茶素8种成分的量,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海拔、不同光照环境(阴坡、阳坡)与各成分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2、3年生的游离型蒽醌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26、5.18、8.10 mg/g,结合型蒽醌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67、5.62、6.76 mg/g,(+)-儿茶素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3.12、4.18、4.72mg/g。在海拔(1 300±50)、(1 500±50)、(1 700±50)m 3个不同的范围,1年生与2年生和3年生比较,大黄中8种成分的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3个不同的生长年限之中,海拔(1 300±50)m处的大黄中8种成分的量与(1 500±50)m和(1 700±50)m处大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3个不同的生长年限和3个不同海拔范围,阴坡和阳坡的大黄中8种成分的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生长年限,随海拔的升高,以及同一生长海拔范围,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大黄中蒽醌和鞣质类的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而光照(阴坡、阳坡)不同时,大黄中蒽醌和鞣质类的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蒽醌和鞣质类量的均数阳坡高于阴坡。大黄人工种植宜选择海拔在1 400 m以上,生长年限不低于3年,阳光直接照射的阳坡环境,有利于提高药用大黄中蒽醌和和鞣质类化学成分的总量。  相似文献   
89.
高静  王楠  刘阿萍  张明英  陈莹  关思静  彭亮  张岗 《中草药》2019,50(21):5307-5312
目的 克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类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RLK)基因,命名为DoRLK(GenBank注册号ANC68272.1)。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RACE技术获取基因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等分子特性;用软件DNASTAR 6.0和MEGA 7.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借助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 DoRLK基因cDNA全长1 715 bp,编码1条由42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47 800.88,等电点为9.47。DoRLK蛋白包含RLK蛋白家族的1个蛋白激酶结构域(85~370)和一个跨膜基序(250~270)。DoRLK基因与多种植物RLK基因相似性很高(43.62%~63.35%),与小兰屿蝴蝶兰、海枣、芦笋等植物亲缘关系较近。DoRLK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其转录本在石斛根中表达量较高,分别为叶和茎中的2.22、2.75倍。结论 DoRLK基因的分子鉴定为进一步揭示RLK在铁皮石斛与环境互作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1、2、3年生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根、根茎、叶片中10种成分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为大黄质量评价和药材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中各成分的含量;借助SPSS 24.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建立的HPLC分析体系线性范围良好(r20.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96.10%~107.10%。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部位中,没食子酸的含量逐年或次年下降(P0.05),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葡萄糖苷、番泻苷B的含量逐年或第3年显著增加(P0.05);根中大黄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含量次序为3年生1年生2年生、1年生3年生2年生(P0.05),二者在根茎及叶片中逐年或第3年增加(P0.05);根或根茎儿茶素含量随年份增加,叶片中降低。同一年限内,除大黄素甲醚、大黄酚-8-O-葡萄糖苷外,根或根茎其他8种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叶片(P0.05);根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8-O-葡萄糖苷、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含量高于根茎(P0.05)或与之相当;2年生大黄酚-8-O-葡萄糖苷根茎中含量高于根中(P0.05);2、3年生大黄番泻苷B的含量在根、根茎、叶片依次显著降低(P0.05),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依次为根茎根叶片(P0.05)。结论基于HPLC分析的药用大黄10种成分在不同年限、不同部位样品中差异积累;同一部位样品中多数成分含量随生长年限延长而增加;同一年份的根或根茎中多数成分含量高于叶片;3年生大黄根及根茎中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