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295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3篇
  1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取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头皮,采用两步酶消化分离法分离人毛乳头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人毛乳头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L,将实验分为20μg/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及只加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结果低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VEGF表达较强,随着传代次数增多,表达逐渐减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曲线停滞期减少,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VEGF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值相比较明显升高(P=0.002)。结论 VEGF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52.
转运体是决定药物体内过程、药效及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转运体的表达和活性变化与机体的应激反应、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雌、孕激素对转运体的表达和活性具有显著地调控作用,而雌、孕激素水平不仅随女性生殖周期变化而变化,且受到年龄、疾病、药物等因素的调节。因此,阐明雌、孕激素对转运体的调控规律对临床药物治疗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雌、孕激素对转运体表达和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3.
目的考察茵栀黄颗粒对胆汁瘀积大鼠肝脏转运体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4(Mrp14(Mrp14)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茵栀黄组,每组5只。大鼠颈部皮下连续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B,5 mg/(kg·d)]造模。Western blot实验考察茵栀黄颗粒对肝脏转运体Mrp14)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茵栀黄组,每组5只。大鼠颈部皮下连续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B,5 mg/(kg·d)]造模。Western blot实验考察茵栀黄颗粒对肝脏转运体Mrp14的调节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茵栀黄组肝细胞膜转运体Mrp14的调节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茵栀黄组肝细胞膜转运体Mrp13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而Mrp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能明显上调胆汁瘀积模型大鼠肝细胞膜转运体Mrp13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而Mrp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能明显上调胆汁瘀积模型大鼠肝细胞膜转运体Mrp13的表达,但对Mrp4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954.
目的研究经不同手术入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其中40例患者术中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设为改良组;另外40例患者术中采取传统中间入路,设为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左结肠后间隙打开时间、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及远期预后情况,对比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下切缘距离及术后排气时间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及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改良组发生7例(17.50%),传统组发生8例(2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有效缩短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上较传统中间入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分析青年人肺癌的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效果,探讨放疗、化疗的必要性。方法 以118例青年人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单纯手术及不同的综合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生存率病历调查,统计数据以卡方处理。结果 1年生存率为34.75%(41/118);单纯手术组1年生存率为11.11%,明显低于其他综合治疗组(P<0.01)。术后综合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低于术前综合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青年人肺癌的生存率,其中术前综合治疗效果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956.
我科自 1 992年起采用保留上颌骨底壁的上颌窦切除术 ,至今已完成 5例上颌窦癌病人的手术治疗 ,积累了一些经验 ,特报告如下。男性 4例 ;女性 1例。年龄 2 1~ 6 3岁 ;平均年龄47.8岁。以一侧眼球突出为主症者 4例 ;以患侧额部头痛 2年就诊者 1例 ,前 4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视及患侧眼球活动障碍 ,眼底检查正常。 5例中右侧 2例、左侧3例。术前均作 CT扫描检查 ,报告上颌窦新生物并骨质破坏 ,上颌窦底壁无破坏。手术方法 :采用 Wiber- Fergusson,外翻组织瓣后自眶下缘、上颌骨额突及颧骨切开骨膜 ,暴露骨质并剥离眶下壁。自梨状孔下缘凿断…  相似文献   
957.
目的 探讨主题式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肿瘤放疗患者效果。 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12月肿瘤放疗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2019年7—12月)52例、对照组(2019年1—6月)44例。干预组联合应用主题式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健康教育。 随访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癌症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CCMQ)、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IGI)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创伤后成长。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创伤后成长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肿瘤放疗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34.21±5.32) vs. (40.36±6.15)、(33.45±5.24) vs. (42.21±6.32)](t=5.254、 7.426, 均P<0.05);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与压抑、屈服、幻想评分低于对照组[(20.45±2.14) vs. (18.55±2.36)、(9.45±1.13) vs. (11.64±1.32)、(8.80±1.02) vs. (10.52±1.24)、(6.64±0.85) vs. (7.45±1.02)](t=4.135、 8.759、7.457、4.245, 均P<0.05);个人力量、人际关系、精神变化、欣赏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15.36±2.14) vs. (13.04±1.45)、(21.35±4.13) vs. (18.34±3.52)、(6.96±1.02) vs. (5.70±0.85)、(12.59±1.42) vs. (8.72±1.23)](t=6.101、 3.804、 6.502、14.137, 均P<0.05)。 结论 主题式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肿瘤放疗患者负性情绪,规避消极应对行为,促进患者积极面对放射治疗、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958.
目的采用核酸扩增方法(NAAT),估计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急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AHI)的新发感染情况。方法采集MSM抗凝和非抗凝全血各10mL,非抗凝血分离血清检测HIV抗体。HIV抗体阴性的MSM抗凝全血分离血浆,进行HIV1核糖核酸(RNA)混合NAAT检测。NAAT检测阳性样本计算新发感染。结果800名调查对象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阳性64人,经蛋白印迹试验(wB)检测均确定为HIV1感染,阳性检出率8.00%E95%可信区间(CI):6.04-9.96)。ELISA检测HIv抗体阴性的736人,经过HIV-1RANNAAT检测,检出5例阳性。依据公式计算,AHI检出率为0.68%(5/736)。每年新发感染率为8.86%(95%CI:1.07~16.65)。结论NAAT是能有效检测出HIV新发感染的方法,可以减少血清学试验的漏检,对防控艾滋病的扩散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59.
张国强  吴乔  刘明 《大家健康》2013,(17):145-146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方法纳入4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和40例开腹手术患者,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数、清扫淋巴结数目、转移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无显著差异;两组在手术时间、切缘阳性数、清扫淋巴结数目、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可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当临床疗效,可安全地用于结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