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重点介绍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指出区域卫生信息化面临的9大挑战及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功能要求,阐述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方案与发展方向,并对未来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2.
我科2008年11月至2011年6月成功为67例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肝穿),通过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3.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化疗敏感性与一些分子表达相关。本研究检测和分析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lille,GBM)患者肿瘤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突变型P53(TP53)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MGMT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探讨调控MGMT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GBM患者肿瘤组织标本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TP53、MGMT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及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表明NF—κB、TP53表达与MGMT表达呈正相关(r=0.244,r=0.271,P均〈0.05),NF—κB与TP53表达亦呈正相关r=-0.329,P〈0.05)。MSP结果显示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MGMT蛋白表达强度无相关性。结论:转录因子NF—κB与TP53对原发性GBM肿瘤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可能存在正调控作用,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MGMT蛋白表达强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4.
蝎毒提取物抑制Lewis肺癌化疗期间再增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转移性Lewis肺癌在5-Fu化疗期间再增殖加速现象及蝎毒提取物(PESV)对再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尾iv Lewis肺癌细胞,从第7天开始,每隔7天ip 5-Fu 1次,建立Lewis肺癌化疗期间再增殖模型,以PESV干预,每隔7天处死6只动物,统计肺转移灶数目和肺质量,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ewis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tity,MVD)。结果模型组从第21天到第28天,大肿瘤转移灶数目平均增加2.5个,而从第14~21天仅平均增加0.8个;模型组肺质量增加在第21~28天显著大于第14~21天;模型组PCNA表达在第21天表达最低,在第28天最高,但第28天与第14天差异无显著性,PESV高、低剂量组在第28天表达水平皆低于模型组,以PESV高剂量组作用显著。模型组VEGF表达在第28天显著上调(与模型组第21天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ESV高剂量组在第21、28天肿瘤组织VEGF表达下调,尤其是在第28天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PESV低剂量组仅在第28天与模型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MVD计数显示,模型组在第21天最低,在第28天最高,但在第28天和第14天差异无显著性。而在PESV高剂量组,第14天高于第21天,第21天高于第28天,差异均有显著性。在PESV低剂量组,第14天高于第21天,但第21天与第28天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5-Fu对Lewis肺癌化疗期间存在再增殖加速现象,PESV可有效抑制此Lewis肺癌再增殖,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细胞再增殖。  相似文献   
125.
肿瘤相关糖抗原(tumor-associated carbohydrate antigens, TACAs)是肿瘤表面重要的分子标记物,基于TACAs的肿瘤疫苗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寻找合适的糖抗原与大分子载体连接,或者在免疫过程中添加免疫佐剂,是目前抗肿瘤糖疫苗设计的主要思路,如将TACAs与蛋白载体共价结合制备糖结合物疫苗,或与T细胞肽表位或免疫刺激表位连接制备多组分糖疫苗。从天然糖抗原疫苗,到半合成和全合成的糖抗原疫苗,抗肿瘤糖疫苗的发展十分迅速,并有一些疫苗进入了临床研究。近年来,联合应用TACAs类似物糖疫苗和肿瘤细胞糖质工程在肿瘤免疫治疗中也取得了可喜的结果,更多有效的TACAs相关肿瘤免疫策略也在积极研究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诱导肿瘤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化疗组(CTX组)和实验组(CTX+PESV组),每组8只。实验组在常规化疗的间隔期给予蝎毒多肽提取物干预,连续治疗21d,记录肿瘤生长曲线,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对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成熟表型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微环境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生长转化因子β1(TGF β1)的表达变化,从肿瘤组织微环境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常规化疗的间隔期给予蝎毒多肽提取物连续治疗21d后,实验组中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数量以及CD80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化疗组和实验组肿瘤微环境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分别为荷瘤对照组的32%和12%;TGF-β1 mRNA表达量也降低,分别是荷瘤对照组的42%和21%(P<0.05)。结论 蝎毒多肽提取物在化疗间期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VEGF和TGF β1的表达,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恢复其功能表型。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儿童型脑膜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年龄<14岁的临床确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6例,回顾性分析其脑脊液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46例细菌培养阳性的儿童脑膜炎患者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8.7%(27/46株),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28.3%(27/46株),主要菌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无乳链球菌;白色念珠菌13.0%(6/46株)。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性较高,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氯霉素的敏感率较差。革兰阴性杆菌中共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7株,未检出对美罗培南和亚安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菌。青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的敏感性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结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广泛,临床应以参照实验室结果为依据,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8.
张俊平 《医学信息》2010,23(17):3071-3072
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医院提供防弊、兴利、增值服务。那么要实现审计职能,必须要有适宜的内部审计环境,否则审计工作将难以持续开展。打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除了领导重视和支持外,更重要的是需要良好的审计业绩来支撑。这就要建立审计机构、完善审计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形象,做好协调沟通,紧紧围绕医院工作中心开展工作,使审计成果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9.
130.
目的:探讨生存期3年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问卷、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EORTC QLQ-C30)中文版、体能状况评估表(ECOG)对73例生存期3年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存期3年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82.2±20.7)分,其中躯体功能得分最高,社会功能得分最低。在症状维度中,恶心呕吐症状最轻微,经济困难情况最严重。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总健康状况的因素为:体能状况、是否恢复工作。结论:生存期3年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癌症相关症状得到控制。可根据患者体能状况及恢复工作情况给与康复指导,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