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腰椎椎体后缘骨折伴腰椎间盘突出症(附32例报告)张世斌,郭庆升,董新腰椎椎体后缘骨折首先由日本学者用CT扫描技术于1984年提出这一观点。他报告了29位病人,31个部位的腰椎CT影像学改变,并将此种骨折分成三种类型。此后相继在国外论著中发表过类似的报...  相似文献   
112.
113.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特点,探索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的无创预测指标。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的122例PBC患者,常规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腹部增强CT血管重建、腹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直径以及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Mayo评分共18项指标对预测PBC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的价值。结果 在122例PBC患者中,16例(13%)无食管静脉曲张,106例(87%)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PBC患者有食管静脉曲张与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Mayo评分、白蛋白、胆碱酯酶、血小板计数、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脾静脉直径在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当以SV=8.5 mm为截断点时,其诊断存在静脉曲张的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92.9%,阳性预测值为98.6%,阴性预测值为31.7%。结论 脾静脉内径可较好地预测PBC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的风险,而既往国外报道的具有预测价值的血小板计数和Mayo评分在本研究中未显示出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4.
胸椎间盘脱出引起脊髓损伤临床少见,国内外文献报导较少。我院自1986年~1989年间共收治7例,占我院椎间盘脱出住院患者的3.2%。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49岁,平均37.8岁;脱出间隙:高位1例,中下段6例,其中双间隙1例;术前脊髓造影3例,CT扫描7例,MRI1例;中央型突出5例,外侧型1例;手术治疗6例,非手术治疗1例。术后随访2月~2年,平均12.7个月。 本病临床特点为上行性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以及痉挛性瘫痪。 对于脊髓造影和CT扫描在胸椎间盘脱出症诊断中的作用,我们认为CT扫描优于脊髓造影。CT不仅可以显示间盘脱出的间隙,而且可…  相似文献   
115.
沈阳地区腰腿痛病人与骨矿物质含量的关系(附108例)张世斌,郭庆升,李征我院近年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108例患有腰腿痛的病人进行了骨矿物质含量的测定,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测量对象长期居住在沈阳地区,患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16.
我院自1970年10月至1980年7月所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腰间盘突出症共70例,现就其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作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一、姓别:男性57例(88.4%),女性13例。二、年龄:最小18岁,最大58岁。以31~40岁者最多,平均年龄37.7岁。三、职业:工人30例(43.2%)其次为干  相似文献   
117.
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特征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我国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的存在状况;探讨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自身抗体特征。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初筛1412例肝功能异常血清,从中选择28例:①自身免疫性肝病组42例:初步诊断为AIH18例、PBC21例、PSC3例。②HAV组23例;③DBV组70例;④HCV组33例;⑤非甲—非戊型肝炎组60例。结合Western blot、酶免疫条带技术等分别检测ANA、AMA、SMA、LKM—1、LC—1、SLA/LP和AMA-M2亚型、dsDNA及ENA类多种抗体。结果:1412例中诊断AIH、PBC和PSC者分别为送检标本的12.7‰,14.9‰和2.1‰。28例血清中2例LKM—1阳性和2例SLA/LP阳性;按AIH的分型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属于I型AIH者14例(78%),Ⅱ型2例(11%),Ⅲ型2例(11%);AIH患者ANA抗体未见特定的荧光类型。PBC患者AMA和M2全部阳性;其ANA以核膜型为主(7/14)。NonA—E组4例AMA和M2阳性,3例SMA高滴度阳性,4例出现SS-A、SS-B或dsDNA等抗体。结论:三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在中国都存在,肝抗原自身抗体和ANA及AMA的分型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少数非甲—非戊型肝炎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  相似文献   
118.
张月宁  张世斌  丁惠国  金瑞  邱新野 《北京医学》2015,37(12):1158-1160
目的 了解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用药情况现状.方法 对2015年5~8月北京佑安医院门诊接诊的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抗病毒药物、伴随疾病、目前合并用药等.查阅检索药物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等.结果 对1 78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抗病毒单一药物治疗1 338例.合并服用其他药物1 052例(59.0%),其中1种药物562例(53.4%),2种290例(27.6%),3种117例(11.1%),4种53例(5.0%),5种17例(1.6%),6种及以上13例(1.2%).有1种伴随疾病需合并用药者212例,2种149例,3种以上24例.合并用药种类达91种(肝病辅助用药27种,29.7%),其中39种(42.9%)不在相关疾病指南或专家共识所推荐的治疗药物中.合并使用的药物中有潜在肝脏不良反应的34种(37.4%),存在药物相互反应的亦有34种(37.4%).结论 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用药十分普遍,对肝脏的潜在毒性反应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以肝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的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11年11月-2017年10月以肝功能异常就诊并确诊为HLH的11例患者的病史、病原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学以感染相关HLH最多见(9/11,81. 8%),临床表现以发热(11/11,100%)和脾脏增大(9/11,72. 7%)最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其中ALT升高者10例(10/11,90. 9%),AST升高者11例(11/11,100%),TBil升高者10例(10/11,90. 9%),Alb下降者9例(9/11,81. 8%),胆碱酯酶(ChE)下降者10例(10/11,90. 9%),GGT升高者9例(9/11,81. 8%),ALP升高者10例(10/11,90. 9%),乳酸脱氢酶升高者5例(5/6,83. 3%),病程初期铁蛋白升高对本病的诊断最为敏感(11/11,100%),其次为甘油三酯 3 mmoL/L(6/7,85. 7%),血细胞2系以上下降和纤维蛋白原下降在病程早期阳性率分别为54. 5%和45. 4%,在动态监测中所有患者均出现2系以上血细胞下降。所有患者均可见嗜血现象,7例患者检测NK细胞活性及可溶性IL-2受体(s CD25)水平,均表现为NK细胞活性降低及s CD25水平升高。结论 HLH部分诊断指标早期阳性率不高,对于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伴有持续发热患者,即使早期未出现明显血细胞下降仍不能排除HLH,需动态监测血细胞变化,尽早完善铁蛋白、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0.
胸椎管狭窄症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报告胸椎管狭窄症19例,探讨其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组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手术方法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手术14例,随访11例,5个月~8年7个月,其中9例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胸髓受压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瘫痪是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CT和MRI对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是手术方法之一。对合并椎间盘突出者,椎板切除后,可以通过扩大一例或两侧硬膜前外侧间隙,潜行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