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81.
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镜(MED)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中药骨康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6月龄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和对照组。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给予中药骨康灌胃,每天一次;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灌胃,每周一次;手术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每天一次。治疗3个月后测量各组大鼠的骨密度和血中IL-1、IL-6、E2含量。结果中药组与手术模型比较,明显提高了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P〈0.05);显著降低血中IL-1、IL-6水平(P〈0.05),E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药骨康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在一定程度地提高了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抑制骨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3.
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自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6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二夹板组和四夹板组,分别予以手法复位和二夹板或四夹板(连旋中板共五块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 二夹板组与四夹板组外固定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解除夹板后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为3~6个月。结论 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满意,与传统的四夹板外固定比较,具有简便、易掌握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4.
中药对软骨细胞代谢作用的研究现状及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研究逐渐深入广泛 ,发现关节软骨细胞的代谢异常致变性、退化、凋亡 ,继而发生软骨的破坏、骨质和滑膜改变与骨关节病 (Osteoarthritis ,OA)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OA的治疗药物以非甾体类药物为主 ,现正逐步转向软骨保护剂。祖国医学中并无骨关节病的病名记载 ,而将其纳入“痹症”范畴 ,并从“肾主骨”理论出发 ,使用补肾、柔肝、活血及行气消肿类中药治疗该病 ,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国内有关中药对软骨细胞代谢影响的报道较少 ,现将近年来中药与软骨细胞代谢方面的相关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1 软…  相似文献   
85.
尺神经皮下和肌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肘管综合征患者分为 2组行尺神经松解术 ,其中 8例行皮下前置术 ,13例行肌下前置术 ,比较 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肌下前置术组优良率为 6 9% ,皮下前置术组为6 3% ,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肌下前置术更有利于神经病变的修复。结论 选择肌下前置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6.
背景:研究证实,胰岛素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目的:实验拟验证补肾复方中药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3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共同完成.材料:选择SPF级6 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约260~280 g.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手术组,分别为22只和46只.术后3个月后从两组随机各选出10只以确定造模成功.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各12 只.剩余12只为空白对照组.补肾中药主要由淫羊藿、补骨脂、丹参、黄芪等10味中药组成,含生药量为1 430 g/L,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制剂室提供.方法:中药组给予补肾中药按4.8 g/kg灌胃,1次/d;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按1 mg/kg灌胃,1次/周;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蒸馏水按10 mL/kg灌胃,1次/d,连续治疗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双髋部骨密度,以及外周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肿瘤坏死因子α及雌激素含量.结果:最后进入结果分析64只.①造模组全身骨密度低于空白组(P < 0.05).②治疗后,中药组和雌激素组的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 < 0.05),中药组和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能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和提高雌激素水平(P均< 0.05),与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组还能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P < 0.05),雌激素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明显均低于其余3组.结论:中药补肾复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的过程中类雌激素样作用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但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影响不同于雌激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用小针刀松解术加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效果。[方法]将220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症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加穴位注射组(120例)、小针刀组(50例)和穴位注射组(50例),对比观察各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小针刀加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8.3%,单纯小针刀组为88.0%,穴位注射组为74.0%,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疗效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访两年,小针刀加穴位注射组复发1例,小针刀组复发9例,穴位注射组复发39例。说明小针刀加穴位注射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小针刀组和穴位注射组。[结论]该疗法可以迅速解除肩胛上神经受压所产生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对骨质疏松症信号转导基因的影响,探讨补肾健睥活血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前后外周静脉血信号传导基因的表达,通过美国国立医学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信息学分析,运用Pathway Studio软件进行信号转导信息学分析.结果:补肾健脾活血方调控18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介导的20条信号转导通路,其中11个基因上调,7个基因下调,有8个基因共表达调控大于、等于4套信号转导通路.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效应是多信号转导基因共同调控的结果.补肾健脾活血方能上调成骨细胞抗凋亡和增殖基因,上调成骨基因和胶原基因,抑制蛋白酶基因,抑制破骨因子,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基因,抑制炎性因子,重塑骨重建基因表达良性平衡,并能保护NEI网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89.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为临床引起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将其所压迫的神经根彻底减压松解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伺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创伤,保持腰椎的力学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医生的共同目标。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NED)的出现最初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开发的新技术,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和手术器械的反复更新,近年来,国内外同行将NED技术应用到侧隐窝狭窄症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我院自2002年10月-2005年8月,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5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循证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 ,病人期望值的增高以及人口老年化等众多医疗卫生问题的出现 ,导致卫生资源日趋紧张 ,如何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解决众多的卫生问题是当代卫生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和循证卫生保健 (Evidence- based healthcare)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EBM其创始人为英国著名的流行病学专家 Archic Cochrane,EBM从文字的表述上可以认为指的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 (即病人的处理 ,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