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生与脑肠轴密切相关,针刺治疗PSCI的疗效肯定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梳理PSCI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脑肠轴对PSCI的影响,从针刺调节肠道菌群、脑肠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等多个角度,探讨针刺通过调控脑肠轴治疗PSCI的作用机制.发现针刺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平衡...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可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累及呼吸、泌尿系统,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本文从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微循环、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方面对近5年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全球老龄化以及交通事故频率升高,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生率持续上升。TBI后认知障碍可能影响患者与医生的配合与反馈,其总体影响明显超过躯体障碍,因此认知障碍的康复应在发生后尽早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且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求恰当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经颅刺激疗法作为无创伤且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正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就经颅刺激的3种主要疗法进行综述,分析各自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清晰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艾灸起效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效应,不仅受传统因素如艾灸材质、施灸方法、施灸时间等影响,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的热效应、光效应、烟效应也与艾灸疗效呈相应量效关系。本研究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简述各因素在艾灸起效中的不同作用,探讨艾灸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艾灸疗效的标准化与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透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照组8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7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各24只。造模完成后6 h开始针刺治疗,取穴百会透悬厘。于2天、7天、14天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处死大鼠,取标本做指标检测。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脑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结果:针刺和西药治疗均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2天、7天、14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大鼠脑组织中IL-6检测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在造模后2天、7天、14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两者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百会透悬厘"针刺法能明显减少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能明显降低IL-6在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保护在急性期脑出血中受损的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8种针灸方法(针刺、艾灸、针刺+艾灸、温针灸、电针、耳穴疗法、穴位贴敷和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维普数据库(VIP)对于上述8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19日,运用Stata15.0和ADDIS 1.16.8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相关文献2850篇,最终纳入63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合计52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涉及针刺、艾灸、针刺+艾灸、温针灸、电针、耳穴疗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8种针灸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总有效率:针刺+艾灸、温针灸、耳穴疗法、穴位埋线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针刺。总有效率疗效排序:穴位埋线 > 温针灸 > 针刺+艾灸 > 耳穴疗法 > 穴位贴敷 > 艾灸 > 电针 > 针刺 > 布洛芬;②痛经症状评分:穴位贴敷优于针刺,穴位贴敷优于艾灸。痛经症状评分疗效排序:穴位贴敷 > 针刺+艾灸 > 穴位埋线 > 艾灸 > 温针灸 > 针刺 > 布洛芬。结论 8种针灸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率均高于布洛芬,且穴位埋线体现了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近年来研究发现,艾灸能够促进压疮(PU)愈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通过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在皮肤损伤的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 观察艾灸对PU大鼠创面愈合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在皮肤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2月选取SPF级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20只大鼠参照缺血-再灌注原理进行PU造模,造模后按1∶1比例随机分为艾灸组和模型组,另外10只为空白组不予造模。模型组给予碘伏清洁创面,1次/d,10 d为1个疗程;艾灸组采用艾灸在创面局部治疗,15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干预1、3、5、7、10 d观察比较创面愈合率、创面病理损伤情况、磷酸化Akts473、磷酸化Bads136、磷酸化Caspase-9s19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3、5、7、10 d艾灸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可见较多新生肉芽组织及血管。干预1、3、5、7、10 d模型组与艾灸组磷酸化Akts47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干预1、3、5、7、10 d艾灸组磷酸化Akts47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 干预1、3、5、7、10 d模型组与艾灸组磷酸化Bads13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干预1、3、5、7、10 d艾灸组磷酸化Bads13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干预1、3、5、7、10 d模型组与艾灸组磷酸化Caspase-9s19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干预1、3、5、7、10 d艾灸组磷酸化Caspase-9s19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艾灸能够促进PU大鼠创面皮肤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ire-needle therapy in treating deglutition disorders due to pseudobulbar palsy in the remission stage of stroke.

Methods

Sixty-two eligibl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a fire-needle group and a rehabilitation group by a simple randomization method at a ratio of 1:1.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same basic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he fire-needle group received fire-needle treatment, while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all received a 3-week treatment and were evaluated by the dysphagia severity rating scale (DSRS), 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 ability (MMASA) and Kubota Toshio swallow test (KTS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trial were recorde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t the third week, the DSRS, MMASA and KTST scores chang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in both groups (P<0.05), and the changes in the fire-needle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P<0.05). The between-group comparison at the third week showed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the fireneedle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Fire-needle therapy can obviously change the DSRS, MMASA and KTST scores in pseudobulbar palsy in the remission stage of stroke,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deglutition disorders in this stage.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联合“逆流补营”火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和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火针组和浮火针组,每组55例(疗效观察过程中浮针组脱落1人、火针组脱落2人)。浮针组采用扫散手法后留置软管24h;火针组选取疼痛区域边缘的阿是穴采用围刺法治疗;浮火针组采用浮针进行扫散手法后(不留置软管),同时火针进行“逆流补营”法治疗,三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治疗后VAS评分火针组、浮针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8.7%;浮火针组有效率为92.7%;三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患者满意度(PP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浮火针组与火针组、浮针组比较疗效更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火针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治疗次数少,快速缓解疼痛,有效改善焦虑状态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