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男,47岁,跌倒致胸部疼痛。查体:胸壁正中前突畸形,压痛。X线片示胸骨体中段斜形骨折,骨折端呈前后移位。入院后在C臂X线机透视下行自制钢板螺丝钉经皮撬拨复位并外固定术。随访6周,骨折愈合。胸骨前方无畸形,拆除外固定架。  相似文献   
32.
我院自1993年2月至1998年5月使用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 (UnilateralAxialDynamieFixator,UADF )治疗胫骨骨折192例 ,其中184例获得随访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84例中男122例 ,女62例 ,年龄8~78岁 ,平均32.3岁。新鲜骨折156例 ,陈旧性骨折6例 ,骨不连22例。开放性骨折119例 ,闭合骨折65例。骨折在上段40例、中段85例、下段49例、多段10例。粉碎性74例 ,横形28例 ,斜形37例 ,螺旋形45例。28例骨不连和陈旧骨折 ,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相似文献   
33.
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并分析1988年-2001年间48例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患资料,所有病例均先输入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有效Ⅱ期行骨折固定,无效及晚期7例即行切开减压并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4例脱水治疗有效的早期轻型患及27例早期重型患经急诊切开减压骨折内固定的患,疗效优良,占85.4%(41/48),而7例晚期患疗效不佳。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减压(8h以内)是治疗关键,如超过12h,则疗效不佳;骨折早期复位和固定是减压的重要措施;重视创面处理和晚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4.
<正>我国护理常规要求对手术患者于术前晚术区备皮,而临床多采用剃毛备皮的方法。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在1999年发布的《预防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distal humeral plate,D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男3例,女15例;年龄62~83岁,平均71.4岁。骨折按照AO分型:A2型1例,A3型3例,B1型2例,B2型2例,C1型3例,C2型4例,C3型3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或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均采用切开复位DHP内固定,术后早期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无感染、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再移位。肘关节平均屈伸78°(10°~131°),屈曲113°(65°~134°),伸直25°(0~75°)。MEPS评分平均(92.2±9.6)分(65~100分),其中疼痛(42.5±5.8)分(30~45分),关节活动范围(19.2±1.9)分(15~20分),稳定性(9.2±1.9)分(5~10分),日常功能(21.4±2.9)分(15~25分)。本组患者优11例,良5例,可2例。结论:应用D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能获得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从而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2个月)。术后胸背部疼痛消失27例,疼痛明显减轻5例,骨水泥渗漏2例,其中1例并发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术后X线片及CT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随访观察无疼痛复发,X线片未见明显椎体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良好,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7.
早期骨折内固定在救治多发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8.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指征已明显扩大[1] 。该方法具有固定牢固 ,防止骨折端缩短、成角及旋转畸形 ,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2 ] ,是目前骨折内固定术中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我院从 1 997年3月开始应用国产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 2 2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 6例 ,女 6例。年龄2 4~ 75岁 ,平均 39岁。骨折部位和性质 :股骨 1 5例(右 9例 ,左 6例 ) ,其中左股骨中段及下段多段骨折1例 ,上段 4例 ,中段 7例 ,下段 3例 ,均为粉碎性骨折 ;胫骨 7例 (右 3例 ,左 4例 ) ,其中中段 5例 ,下段…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观察初次全髋置换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液体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近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乐清市人民医院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初次全髋置换手术患者12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采用围手术期限制性液体治疗方案;B组(40例)采用围手术期非限制性液体治疗方案;C组(40例)采用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观察三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补液量、尿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24h内HR、MBP、PaO2/FiO2、FEV1%等生命体征和肺功能,术后切口感染、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心衰、肾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一月内死亡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相比较,C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尿量明显低于A、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输入量相比,B组〉C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PaO2/FiO2、FEV1%明显高于A、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恶心呕吐率5.0%,明显低于A、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2.5%、1月内死亡率为0,与A、B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全髋置换围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老年全髋置换术中因液体治疗方案不当而引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缩短患者住院日期、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延长寿命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对3种固定方式治疗52例Pilon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估,旨在找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自1985年2月 ̄1998年12月间共治疗53例患,按时间阶段可分为3组:即采用有限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16例(Ⅰ组);三叶形钢板内固定16例(Ⅱ组);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20例(Ⅲ组)。结果 经6个月至5年随防发现3种固定方法在并发症及疗效上有显差别:Ⅲ组疗效最佳(优良率70%),而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