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加载在椎间盘上的重力引起的静态压力刺激是椎间盘细胞代谢的重要调节因素。 目的:观察静水压对体外单层培养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形态学及基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在静水压加载系统中对体外单层培养的传4代人髓核细胞施以0.3,0.7,3 MPa的静压,分别加压30,60,90,120 min,以常压0.1 MPa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①髓核细胞形态:在静水压干预下细胞体积均变小。0.3,0.7 MPa静水压下轻微缩小,细胞形态相对完整;3 MPa静水压下缩小最明显,且细胞形态不完整。②髓核细胞存活率:在持续静水压刺激下开始的30 min,不论压力大小存活率都偏低,在0.3,0.7 MPa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或维持稳定,细胞增殖逐渐增强,在3 MPa时随时间趋于下降,最终细胞总体数量减少。③髓核细胞蛋白多糖:各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加,当持续加压120 min时,在0.3,0.7 MPa静水压下合成量呈高表达状态,在0.1,3 MPa静压表达相对较少。表明静水压会对髓核细胞形态学、存活率及基质表达产生影响。 关键词:静水压;髓核细胞;形态学;蛋白多糖;组织构建细胞学实验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01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身痛逐瘀汤对不同静水压下人退变髓核细胞形态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只雄性新西兰兔,体质量分别为3.2 kg和3.8 kg,按"兔表面积/人的表面积=兔的给药量/人的给药量"的换算方法,计算出兔的中药颗粒给药剂量,将颗粒溶于水后灌胃,灌胃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制备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将人髓核细胞分为两组:单纯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保留颈后纵韧带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Hybrid术式治疗的颈椎病1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2例,女86例;年龄36~58岁,平均45.3岁;病程 3~16 个月.神经根型22例,脊髓型68例,混合型48例.所有患者Ⅰ期行Hybrid手术治疗,前路减压时均保留颈后纵韧带.通过JOA评分、影像学检查(手术前后置换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脊髓矢状径)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25 min,平均90.6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30.1 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 22.2个月.病变节段减压充分,术中保留的颈后纵韧带均无明显肥厚、增生及钙化等异常,假体位置及切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术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根性症状全部缓解,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肌力和感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JOA评分由术前的 (8.62±1.2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4.26±1.47) 分(P<0.05).人工椎间盘稳定,置换节段和颈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14.2±5.6)°和(33.8±10.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脊髓矢状径由术前的(5.2±1.3) mm增加到术后的(8.8±0.5) mm(P<0.05).结论: 对颈椎后纵韧带无明显病变的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中保留后纵韧带可获得充分的减压,手术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对静水压下人髓核细胞(NP)凋亡率及髓核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SOX9、CollagenⅡ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按照兔与人的表面积转换方法得出兔中药灌胃量为28 g/(kg·d)颗粒剂。连续灌胃3 d后,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将人NP细胞分为6组,压力组:0.3 MPa压力组、1 MPa压力组、3 MPa压力组;中药组:0.3 MPa压力+中药含药血清组、1 MPa压力+中药含药血清组、3 MPa压力+中药含药血清组。将6组人NP细胞在医用恒温静水压压力罐中作用2 h、4 h、6 h后,使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每组NP细胞的增殖活性;使用Annexin V-FITC/Propidium Iodide双染法检验各组NP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验SOX9、CollagenⅡ在NP细胞中含量的变化。结果:CCK-8法检验2组NP细胞的活性:在相同压力和时间下,含药血清组NP细胞活性比压力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NP细胞凋亡:在相同压力和时间下,含药血清组NP细胞凋亡率低于压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中药组SOX9、Collagen II的总体水平高于压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水压环境下下,身痛逐瘀汤能够增加细胞活性,减少细胞凋亡,并促进人NP细胞CollagenⅡ、SOX9表达,具有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脑内血管紧张素II受体亚型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不仅作用于外周血管,而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压升高,脑内RAS的发现对于了解局部生成肽激素及其与全身激素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不仅具有一种循环激素的功能,而且也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多肽在血压调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AngⅡ在脑内的信息传递。本文就脑内AngⅡ受体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着重讨论AngⅡ受  相似文献   
26.
孙旗  徐成斌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1):875-877
内皮素(endothalln,gy)是影响心肌肥厚的重要促生长因子,具有促心肌细胞肥大作用[’:。原癌基因_表达产物PZI蛋白是一种小分子量的G蛋白,可与GTh结合向细胞内传递增殖信息卜」。因而l的作用可能与W蛋白有关。本研究选用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反义Nrasl基因体外转染乳鼠心肌细胞,观察其对心肌细胞增殖和肥大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利用反义技术治疗心肌肥厚的可能性。一、材料和方法l.材料:N一鹏1基因质粒由上海肿瘤研究所提供,基因片段长度0.9kb。包装细胞PA317和NIH3Th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提供;受体菌E.C0liHB101为本室…  相似文献   
27.
作者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纳多洛尔(萘羟心安)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两种不同剂量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多洛尔的降压疗效确切,增加剂量效果更加明显。并指出动态血压计具有重复性好,病人易接受,观察药物疗效更准确、更科学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下后路内固定及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进行影像导航引导下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融合率达92.1%,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术中三维影像导航引导下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准确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点,减少并发症,提高后外侧植骨融合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
卡维地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卡维地洛治疗组(卡维地洛组),疗程为4周,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取静脉血测定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内皮素(ET)水平。结果:4周后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卡维地洛组血浆NO、PGI2升高,ET下降。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降低缺血心肌的耗氧量,同时可以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0.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常突然发生,表现为成群的密集小水疱,沿一侧神经呈带状分布,常伴有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的肿痛,尤其是皮肤灼热及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和不便。笔者于2003年2月~2006年2月期间,使用食醋调制金黄散佐治带状疱疹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4例带状疱疹患者均有皮肤灼热、红肿、疼痛,有水疱。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情轻重基本一致,治疗组30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0岁;对照组24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2岁。1.2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消炎抗病毒常规治疗,并针对病情进行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