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院采用潘氏法矫正内翻者计有123例,其中8例于术后12至32天内发生了角状畸形。手术眼睑中央部分之睑缘呈三角样翘起及局限性外翻,原手术切口内有肉芽组织增生,睑结膜充血较重,经常有异物感、流泪、视物模糊,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而且有碍美观。这类病例除轻度者外均需手术矫正。手术方法:消毒,麻醉均与内翻手术相同。半翻转眼睑,在睑结膜面原手术切口处,沿切口一侧的边缘作平整切开。切口长度视原切口裂开程度及肉芽组织的多少而定。如果肉芽组织较多,睑缘呈角状翘起较明显,所作切口需与原切口等长。否则切开原切口中部的一段即可。剪除部分肉芽组织,眼睑即可完全  相似文献   
12.
13.
理筋手法联合颈椎关节调整手法治疗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清广  房敏  沈国权  姜淑云  程英武  周楠 《中医杂志》2011,52(15):1290-1292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颈椎关节调整手法对颈椎病颈部肌群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进行理筋手法和颈椎关节调整手法治疗,隔天1次,每周3次,疗程2周;对照组进行牵引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疗程2周。治疗前后应用TeleMyo 2400T表面肌电图仪分别测试两组患者颈伸肌群疲劳程度,指标包括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部右侧肌群IEMG、MPF、MF及治疗组左侧肌群IEMG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部、左侧、右侧肌群IEMG、MPF、MF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理筋手法联合颈椎关节调整手法可以增加颈椎病患者颈伸肌群运动神经元募集数量和运动单位放电频率,从而缓解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作用机制。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根据DAS2.1.1版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32例与对照组(牵引组)33例。应用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颈部肌群疲劳程度,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 2组治疗前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EMG、MPF、MF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EMG、MP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以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状,牵引疗法也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状,但推拿手法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5.
足内偏步态是困扰家长和儿科医生常见问题,大多数是特发性的,无明确病因,也可能是潜在性疾病的表现。大部分的症状和异常可随儿童发育及步态成熟自行纠正,仍有少数不能自行纠正,并可能继发更严重的畸形。其治疗由年龄、具体原因、结构或功能严重程度决定。回顾国内外儿童特发性足内偏步态的病因、评估和治疗,使家长和医生能正确理解和看待足内偏步态,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和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鱼油脂肪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辅助应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8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而试验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鱼油脂肪乳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人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测定两组病人血清前降钙素(PCT)和D-乳酸水平. 结果:试验组病人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病人治疗后PCT和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PCT和血D-乳酸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鱼油脂肪乳可明显降低ARDS早期病人血D-乳酸和PCT水平,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拟定手法操作参数规范。方法:应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和推拿手法测试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的手法操作数据。受试者为每一种研究纳入手法专家3名;研究纳入手法法、一指禅推 法、掌摩法、掌按法、指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侧击法、拍法、四指拿法、指振法及掌擦法12种手法;手法操作严格按照手法操作标准的要求进行,每种手法按照受试者个人临床经验按用力大小分为轻、中、重三型进行采集,同一手法类型每个受试者操作2遍,每遍30 s,中间间隔10 min。在测试采样全部结束后,回放采样曲线和数据,选择连续周期稳定的数据,用自行开发的配套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手法的三维力、周期和频率。结果:拟定了法、一指禅推法、掌摩法、掌按法、指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侧击法、拍法、四指拿法、指振法及掌擦法等12种手法力与频率的操作参数规范。结论:力与频率是推拿手法的主要特征,但并不是力量越大、频率越快,手法的疗效就越好,每一种手法有其一定的施力范围和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18.
颈椎治疗过程中骨与椎体的生物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和颈周肌群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探讨颈椎稳定性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对颈椎病患者非手术疗法的效果以及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结果进行评定.方法:实验于2005-09/2008-11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生物力学三级实验室完成.将6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牵引组,30名正常人做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对照组相匹配的颈椎病患者30例,比较两者不稳节段发生率、不稳发生节段部位,以及颈肌力学指标,并观察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和牵引治疗2周后的颈椎椎体位移以及颈周肌肌力.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颈椎节段出现不稳病例数及节段数均显著升高.②推拿组患者治疗后颈椎不稳病例数和不稳节段数均显著减少.③颈椎病患者颈伸肌和颈屈肌在60(°)/s等速运动状态下峰值力矩(PT)、F/E显著低于正常人群.④推拿手法治疗后颈椎病患者的峰值力矩、主动肌/拮抗肌比值都有显著的改善.结论:①颈椎稳定性和颈椎周围肌群尤其是颈伸肌肌力变化足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改善颈椎周围肌群尤其是颈伸肌的肌力是颈椎病手法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发生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弥漫型肺泡癌21例CT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支气管肺泡癌,简称肺泡癌,按病变范围又分为孤立结节型和弥漫浸润型两种,近几年来,肺泡癌,尤其是弥漫型肺泡癌呈增多趋势,因其CT征象及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故在临床不易早期发现,我院1989-06/2000-04经病理证实的误诊病例21例,现就误诊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析针灸推拿联合功能性训练和单纯功能性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5-2020年发表的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RCT,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 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on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