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83例老年AIS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2例作为对照组。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观察组分为轻度狭窄亚组、中度狭窄亚组及重度狭窄亚组;根据颈部狭窄分支血管数量,观察组分为无分支血管狭窄亚组、单分支血管狭窄亚组及多分支血管狭窄亚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组分为轻型神经功能缺损亚组、中型神经功能缺损亚组及重型神经功能缺损亚组。观察所有入组者血清Hcy、hs-CRP水平与IMT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Hcy水平及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颈部狭窄血管数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老年AIS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及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随着老年AIS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部狭窄分支血管数量的增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血清hs-CRP、Hcy水平及IMT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研究超声法提取土茯苓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设计正交试验,采用超声法提取,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对土茯苓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超声法提取土茯苓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0%,乙醇用量15倍,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60℃。结论该工艺方法简单,耗时短,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54.
腹腔镜及开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及开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9年11月-2010年8月收治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开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54例采用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5.5±10.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5.0±14.5)ml,住院时间为(5.5±2.0)d、明显短于对照组(8.0±2.5)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成为临床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3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选取同期2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肌瘤剔除个数、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复发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肌瘤剔除个数、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部放疗后脑转移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的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根据患者各项资料,分析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脑转移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患者中,15例(20.83%)患者出现脑转移,其中腺癌14例,鳞癌1例;单纯脑转移2例,脑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转移13例.患者出现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8.5个月,1年、3年累积脑转移率分别为16.31%、29.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CA125、NSE、CEA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部放疗后脑转移存在一定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CA125升高、NSE升高、非鳞状细胞癌是影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部放疗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有吸烟史、CA125升高、NSE升高、非鳞状细胞癌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部放疗后出现脑转移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究高频彩超和常规彩超在诊断睾丸蒂扭转上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睾丸蒂扭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高频彩超结果及常规彩超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高频彩超及常规彩超在诊断睾丸蒂扭转上的检查结果。结果:高频彩超结果显示,多数患侧睾丸与健侧相比有所增大,其内部表现为低回声或稍强回声,可见分布不均点状回声,边界清晰,阴囊壁有所增厚,有少量或中量鞘膜腔积液。CDFI结果显示患侧睾丸内部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在诊断睾丸形态饱满,睾丸内部回声改变以及睾丸内血流正常,血流减少和血流消失上,高频彩超的检出比例(38.33%,18.33%,23.33%,45.00%,71.67%)明显高于常规彩超(15.00%,6.67%,8.33%,25.00%,41.67%,P<0.05)。同时,高频彩超在诊断60例睾丸蒂扭转上的准确率为96.67%,明显大于常规彩超(78.33%,P<0.05)。结论:在诊断睾丸蒂扭转上,高频彩超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与常规彩超相比误诊率明显减小,能够为其早期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8.
急性胰腺炎在全球发病率呈增高趋势,重症急性胰腺炎占20%~30%,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10%~30%。因此,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及时合理诊治将直接影响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和转归。及早和准确判断成为目前临床上急性胰腺炎诊治的难点。该文根据国内外急性胰腺炎最新诊治指南和评分系统,并结合临床实践讲述如何判断其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九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U,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28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28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通脉颗粒联合甲钴胺和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九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HHcy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1片/次,3次/d;同时口服叶酸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通脉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Hcy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则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MDA、SOD、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颗粒联合甲钴胺和叶酸治疗HHcy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血脂和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