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刘菲  李娟  韩颖  杨赵栋  肖阳  刘晶  李熳  彭彬  张静  李玲俐  施静 《中国针灸》2006,26(6):436-440
目的:探讨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炎症组(n=10)、穴位电针组(n=10)、非穴位电针组(n=10)及对侧穴位电针组(n=10)。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制备关节炎模型。对穴位、非穴位及对侧穴位电针组大鼠隔天针刺,穴位为“环跳”“阳陵泉”;非穴位为两穴旁开5mm处。观察背屈踝关节疼痛试验评分、足部肿胀程度,以及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性。结果:炎症组大鼠注射足出现了明显的痛觉过敏和局部肿胀,同时外周局部组织GDNF表达增加。电针患侧、对侧穴位可以显著缓解疼痛,加速炎症足肿胀的恢复,并显著降低炎症侧踩关节真皮层及皮下浅层组织GDNF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百分比;而非穴位电针对照组没有显著疗效。结论:电针可以调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痛病灶局部皮肤组织GDNF的表达,从而发挥消炎镇痛的作用。穴位与非穴位之间存在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2.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中的有机溶剂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原料药中5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用HP-1毛细管柱(50 m×0.32 mm,0.52μm)和FID检测器.结果 5种有机溶剂均达到了完全分离,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甲醇、异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2.2、1.7、2.0、1.9、0.7μg·mL-1,精密度的RSD均小于4.0%,平均回收率为95%~105%.样品均符合要求.结论 所用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均达到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要求,可用于硫酸氢氯吡格雷原料药中5种残留溶剂的同时检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及其对MMP-9 mRNA和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塞来昔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塞来昔布25、50、100μmol/L),处理SGC-7901细胞24 h后,应用损伤修复实验观察塞来昔布对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法检测塞来昔布对SGC-7901细胞MMP-9 mRNA和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SGC-7901细胞的迁移距离随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2.33±0.75、245.51±0.58 vs 713.23±0.44,P<0.05)。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塞来昔布处理浓度的增高,胃癌细胞MMP-9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迁移,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下游的MMP-9和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6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泼尼松,30mg/次,2次/d,3d后改为10mg/次,连用1周。维生素B1,100mg/次,1次/d,肌注。维生素B2,1000ug/次,每周1次,肌注。治疗组28例针灸治疗,取穴:同侧颈夹脊、攒竹、丝竹空、四白、阳白、地仓、颊车、颧髎、迎香、下关、翳风、双侧合谷;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味觉消失、舌麻加廉泉;迎风流泪、目赤配睛明;素体赢弱配足三里、曲池。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起针后点按耳后翳风、颈夹脊及面部攒竹、太阳、印堂、颊车、地仓、人迎、承浆、四白等腧穴及相关神经分布区域3~5min/次,1次/d。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间间隔1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0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金粟兰酊在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患者92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均同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维生素C、维生素B12静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皮损处用金粟兰酊湿敷加TDP照射20 min,对照组采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20 min.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皮损痊愈时间、是否留有后遗神经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粟兰酊湿敷配合TDP照射可显著缩短带状疱疹患者病程、减少或减轻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47.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joint synovia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to verif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A.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及Hp阴性患者胃镜下黏膜表现的差异,旨在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经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14C呼气试验(+)及14C呼气试验(-)并同时间段行胃镜检查的受检者共1 792例内镜下观察,对胃黏膜表现进行记录,并分析Hp阳性及Hp阴性的胃镜下黏膜差异。 结果(1)不同Hp感染状态胃镜下黏膜表现差异分析上,单因素分析显示,消化性溃疡、点状发红、斑片状发红、线状红斑、黏膜出血、结节样改变、黏膜水肿、黏膜萎缩、皱襞肿大、增生性息肉在Hp感染者及Hp阴性患者的胃镜下黏膜表现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以上表现在Hp感染者中发生率高。反流性食管炎(RE)、规则的集合静脉(RAC)、胃底腺息肉在Hp阴性者中发生率较Hp阳性者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黏膜糜烂在Hp阳性者及Hp阴性者中无显著统计意义(P>0.05),但胃窦部隆起型糜烂在Hp感染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H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RAC、胃底腺息肉在Hp阴性者中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点状发红、结节样改变、黏膜水肿、黏膜萎缩、线状红斑、斑片状发红、胃窦部隆起型糜烂在Hp感染者中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胃镜下黏膜表现对于预测Hp感染与否的诊断价值分析上,RAC对预测Hp阴性的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50、65.6%、84.5%、77.8%及74.7%;胃底腺息肉预测Hp阴性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8%、96.4%。RE患者诊断Hp阴性的特异性高达94.7%;黏膜点状发红作为预测Hp阳性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4.9%,AUC为0.774,阳性预测值为79.3%;结节样改变对于预测Hp阳性其特异性可高达99.9%,阳性预测值高达92.3%。消化性溃疡、增生性息肉、黏膜萎缩及线状红斑对于预测Hp感染的特异性分别为90.8%、98.2%、86.3%及85.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3%、71.4%、80.4%及75%。 结论(1)RE、RAC、胃底腺息肉为Hp阴性的独立的胃镜下黏膜征象;消化性溃疡、点状发红、结节样改变、黏膜水肿、黏膜萎缩、线状红斑、斑片状发红、胃窦部隆起型糜烂为Hp阳性独立的胃镜下黏膜征象;(2)RAC、黏膜点状发红预测Hp感染与C14呼气试验结果的符合率较高。结节样改变、黏膜萎缩、消化性溃疡、胃窦部隆起型糜烂、线状红斑作为预测Hp感染的表现有较大价值;黏膜水肿、皱襞肿大、增生性息肉、黏膜出血、斑片状发红作为单独诊断Hp阳性的指标不推荐;胃底腺息肉对于预测Hp阴性有较大价值;RE作为单独诊断Hp阴性的指标不推荐。  相似文献   
49.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IL-1β、TNF-α、VEGF和MMP-2等相关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门诊和住院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内美通),穴位埋线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IL-1β、TNF-α、VEGF、MMP-2等相关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3.02%(40/43),西药组总有效率83.72%(3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的VAS评分、血清IL-1β、TNF-α、VEGF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但穴位埋线组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能显著降低孕三烯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见穴位埋线疗法可以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通过改善通路下游的IL-1β、TNF-α、VEGF和MMP-2水平,发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