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80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尿酸浓度以及治疗前后其浓度的变化.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浓度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Ⅱ、Ⅲ、Ⅳ级心力衰竭血尿酸浓度分别为295.6±44.1μmol/L,343.5±144.9μmol/L,556.7±197.3μmol/L.治疗前,血尿酸浓度为576.4±98.7μmol/L(LVEF≤0.30),356.8±72.1μmol/L(LVEF>0.30),治疗后,血尿酸浓度分别为456.4±87.5μmol/L,328.7±65.1μmol/L,与治疗前相比,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浓度增高,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治疗后,血尿酸浓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2.
对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昼夜动脉血气和血清电解质测定,以研究肺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规律。结果:室性早搏发生率100%,急性发作期频发室性早搏明显增多,脾肾阳虚型夜间短阵室速发生率增多(P<0.05)。符合中医"阴阳论"观点。缓解期多为偶发室性早搏。经多变量分析认为发作期室性心律失常与动脉血气恶化有关,缓解期与低血钾有关。故认为肺心病肺性早搏防治重点在纠正血气紊乱、改善心功能和维持电解质平衡,尤其重视夜间氧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合理选择应用二联抗血小板药物或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方法经本院收治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300例,术后均为常规方法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应用美国Hamoscope公司的TEG分析仪测定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分为抑制率达标及抑制率未达标,选取未达标患者60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利维)+阿司匹林,加用西洛他唑(即三联抗血小板组);另1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利维)+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组).2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不良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二联组与三联组两组间患者PCI术后第3天血小板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联组(10.8±3.3)%,三联组(11.4±3.9)%;术后1个月复查血小板ADP抑制率,二联组(10.2±6.6)%,三联组(55.7±16.8)%,两组间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病人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对心力衰竭心功能、神经内分泌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待病人心衰病情稳定1wk后,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10例心力衰竭病人分为大剂量比索洛尔组,剂量(8.9±1.2)mg和小剂量比索洛尔组,剂量(3.4±1.3)mg,观察其对心功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脑钠素(BNP)的影响。结果治疗后,大剂量比索洛尔组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脑钠素、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无1例退出研究。小剂量组上述参数无显著改变。结论与小剂量比索洛尔组相比较,心力衰竭病人住院早期应用大剂量比索洛尔对神经内分泌活性抑制更大,心脏功能改善更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stent implantation)后 QT离散度 (QTdispersion,QTd)的变化。方法  6 8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5 %而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前 ,术后进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 QTd和 QTcd,还同期测量了 6 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 QTd和 QTcd。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组 :冠状动脉造影后与冠状动脉造影前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 (2 )支架植入术组 :支架植入术后与术前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明显缩短 (P<0 .0 5 ) ,但术后 4 h、2 4 h、1周之间的 QTd和 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多支病变组 QTd、QTcd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延长 (P<0 .0 5 )。单支病变组术后与术前 QTd、QTcd比较均亦明显改善 (均 P<0 .0 5 ) ,但术后 4 h、2 4 h、1周 QTd、QTcd相互比较无明显变化 (均 P>0 .0 5 )。多支病变组术后与术前比较 QTd、QTcd均无明显变化 (均 P>0 .0 5 )。结论 通过支架植入术不仅改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 ,而且早期 (4h)即可改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的 QTd、QTcd,并持续至少 1周 ,从而可能预防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活性、细胞因子、心功能和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小剂量比索洛尔组[平均(3.5±1.2)mg]和大剂量比索洛尔组[平均(8.5±1.2)mg],每组60例,观察其对去甲肾上腺素、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心钠素、脑钠素、心功能及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心率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大剂量比索洛尔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短轴缩短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纽约心功能分级及神经内分泌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均<0.05).而小剂量比索洛尔组治疗前后上述参数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随访二年,大剂量比索洛尔组1例心源性死亡,因心衰恶化再入院12例,而小剂量比索洛尔组6例心源性死亡,因心衰恶化再入院24例,死亡和再入院复合终点两组间均达极显著差异(P均<0.001).结论:与小剂量比索洛尔相比,大剂量比索洛尔对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抑制更大,心功能改善更好,心脏事件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7.
充血性心衰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5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血清IL-6、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在CHF各组均升高,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IL-6、TNF-α、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P<0.05).IL-6、TNF-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63,P<0.01;r=-0.54,P<0.05;r=-0.58,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TNF-α、IL-6和NE浓度越高.TNF-α与NE,IL-6与NE明显正相关(r=0.57,P<0.01;r=0.51,P<0.05).③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IL-6与TNF-α浓度越高,且二者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并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L-6、TNF-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8.
阻塞性失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呼吸暂停,低通气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心律失常、必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本文就OSAHS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及其机制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比较氯沙坦、卡维地洛和人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数目的影响,了解氯沙坦、卡维地洛和人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对强度。方法制作成年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手术对照组、氯沙坦治疗组、卡维地洛治疗组、人参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共5组,分别予药物或生理盐水,于术后48 h处死取相同缺血再灌注区部位心肌检测计数凋亡细胞数。结果手术对照组、氯沙坦治疗组、卡维地洛治疗组、人参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凋亡数分别为37.53±8.75个/高倍视野、8.75±4.21个/高倍视野、7.63±3.97个/高倍视野、6.50±3.56个/高倍视野和0.18±0.91个/高倍视野,手术对照组、氯沙坦治疗组、卡维地洛治疗组、人参治疗组等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手术对照组显著高于氯沙坦治疗组、卡维地洛治疗组和人参治疗组(P<0.01),氯沙坦治疗组与卡维地洛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卡维地洛治疗组与人参治疗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氯沙坦治疗组显著高于人参治疗组(P<0.05)。结论氯沙坦、卡维地洛和人参均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增加,人参和卡维地洛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优于氯沙坦,而人参和卡维地洛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可能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0.
总结161例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血中柯萨奇病毒B核酸片段的结果,并与非心肌炎组98例对比研究。结果:阳性检出率心肌炎组57.8%,对照组4.1%(P<0.01),诊断特异性95.9%。男、女性病人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由于该法能快速、早期、准确检出病毒感染,比检测相应抗体阳性率高而早,特异性高,因此,可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近期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