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3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不同程度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Ⅱ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67例,根据骨折形态参照AO/OTA分类分为两组,稳定性较好组36例,稳定性较差组31例,其中轻-中度骨质疏松42例,严重骨质疏松25例。术中除2例31-A3型骨折小切口辅助复位外,均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微创置入PFNA-Ⅱ。出院后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5(6~18)个月。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稳定性较差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6.2±15.6)分钟、(82.3±23.5)ml和(16.7±4.7)天,稳定性较好组分别为(43.6±8.4)分钟、(56.7±12.1)ml、(14.6±3.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较差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4.62±7.44)分,稳定性较好组为(83.57±5.6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围手术期无伤口并发症、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并发症。所有获得随访的病人均在6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随访期内X线检查未见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植入物周围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PFNA-Ⅱ适用于各种类型且合并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老年髋骨折,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良好的复位和准确置入内固定物是取得好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2.
近二三年来,有关针灸疗效的文献资料,屡见不鲜,但以针灸治疗骨折,尤其用电针治疗骨折的报导资料,尚未见及。本教研室自1960年10月至1961年6月,曾用电针治疗骨折22例,发现电针确有促进骨折癒合的作用,特此介绍。一、方法的来原王××,男,33岁,工人。1958年12月23日右上臂被大车撞伤,肱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曾做柳枝接骨,术后半年因形成假关节而掉柳枝予以植骨,又半年后植骨被吸收而行第三次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手术,术中因  相似文献   
43.
选择唐山地震所致外伤性截瘫住院病人250例,其中193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骶尾及双侧甲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行间、关元俞、股骨粗隆共15点的体表血流量,与同期53例正常人相比较;129例病人进行了甲襞微循环检查,观察16项参数按加权积分法分析比较与60名健康者相对比。结果表明:(1)193例截瘫患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主要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D-Dimer)对VT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实施单侧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954例,其中术后发生肺栓塞(PE)或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47例为VTE组,其余90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资料和术后48 h的D-Dimer。结果VTE组患者吸烟史比例、手术时间、术后48 h的D-Dimer显著高于对照组,在VTE组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吸烟史、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和术后48 h D-Dimer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风险因素,术后48 h D-Dimer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当D-Dimer水平为 2.175 mg/L时,其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84.6%。结论吸烟、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和术后的48 h D-Dimer水平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生的高危因素的风险因素,术后的48 h D-Dimer水平对术后VTE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 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我科对32例36髋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均在真臼处重建,骨水泥固定16髋,非骨水泥固定20髋。术后平均随访31.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肢体延长(3.4±1.3) cm。并发股骨骨折2例,坐骨神经牵拉症状1例;未出现感染、脱位、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将术后第3天、第14天和最终随访时间的Harris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内X线照片未见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无翻修病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在真臼处重建髋臼和选择恰当假体置入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先天性胫骨前弯畸形是婴幼儿骨科少见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功能和发育,不进行治疗可能引发骨折的危险。我们对1例先天性胫骨前弯畸形患儿进行了Ilizarov支架矫正治疗,经临床观察及长期随访,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7.
1 国际截瘫医学会(The lnternational Medical Society of Paraplegia IMSOP)目的和性质   1.1 目的1.1.1 IMSOP为非官方、非盈利的学会,其成立的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脊髓疾患、脊髓创伤的研究人员建立联系、提供帮助,涉及范围包括:病因、预防、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药物和外科治疗及临床实践、教育、康复和回归社会等方面.IMSOP提倡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爆裂骨折伴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21例。所有患者初次手术均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伴或不伴相应节段椎板切除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28岁,平均(25.00±2.38)岁;椎体残留骨块椎管内占位>50%;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级)或马尾神经损伤;VAS评分6~10分,平均(7.14±0.91)分。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MRI、CT、X线检查,记录止痛药使用种类及用量,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ASIA分级)及疼痛状况(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7.29±6.02)个月。21例患者均经后路手术去除椎管内占位骨块,解除其对脊髓、神经根压迫;12例患者感觉平面下移,但ASIA分级没有变化;术后VAS评分0~8分,平均(2.43±2.4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例停用镇痛剂,7例镇痛剂减量,3例无改善。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术后伴严重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应尽早行MRI、CT、X线等影像学检查,如果椎管内存在明显占位骨块,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49.
<正> 本病又称韧带状瘤(desmoid tumor)或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是介于良恶性之间的纤维性肿瘤。其特点为纤维组织的增生并形成瘤样病变,增生的纤维组织较为成熟,与纤维瘤相似,但无包膜。病变源自肌筋膜,常呈浸润性生长,侵袭性强,广泛发生干骨骼肌及筋膜,并向周围增殖扩散。完全切除后多反复复发,甚至有被迫而截肢  相似文献   
50.
陈旧性髋脱位是属于能引起重症创伤后遗症(严重的残废)这一类疾病的。苏联和外国的文献中对这一问题都很少有论述,即使有,也只是个别的病例报告。从1945年到1953年的9年中,我院共收容了52名新创及39名陈旧性髋脱位患者。在研究这些患者之所以变成陈旧性的原因时,我们发现39人中有7人是未能及早得到救治,这主要是发生在战时及战后的第一年。32名得到治疗的患者中只有15人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其余17人则完全未确定或误诊或诊断过晚。应该指出,在那些未被诊断出为髋脱位的患者中,有5人在受伤而入院后,其脊柱、胫骨及股骨骨折(与髋关节伤同时发生的)已得到妥善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