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目的 以玉竹为例探讨含多糖成分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方法 采用TCMSP(https://old.tcmsp-e.com/tcmsp.php)、Batman-TCM(http://bionet.ncpsb.org.cn/batman-tcm)等数据库搜索玉竹活性成分,以OB(oral bioavailability,OB)≥30%、DL(drug likeness,DL)≥0.18为筛选阈值,构建“玉竹”成分库;在此基础上,加入玉竹多糖与肠道菌群作用的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构建“玉竹+SCFAs”成分库。收集“玉竹”“玉竹+SCFAs”两成分库中的成分的对应靶点,建立成分靶点库。以“糖尿病”(diabetes)为主治病症,建立疾病靶点库。然后分别取“玉竹”成分靶点、“玉竹+SCFAs”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再对两交集靶点进行PPI(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GO(gene ontology, GO)、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并比较两者的异同。以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玉竹多糖,采用q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TNNB1、RAP1B的表达。结果 “玉竹”成分库共有9个成分,在此基础上增加乙酸、丙酸、丁酸,得到“玉竹+SCFAs”成分库;“玉竹+SCFAs”成分靶点与糖尿病靶点的交集靶点为113个,而“玉竹”成分靶点与糖尿病靶点的交集靶点为94个。PPI分析显示,与“玉竹”比较,“玉竹+SCFAs”不仅增加了SRC、AKT1、PIK3CA等Hub蛋白的度值;同时,排名前10的Hub蛋白还增加了CTNNB1。GO分析显示,“玉竹+SCFAs”治疗糖尿病的细胞定位主要涉及细胞膜、细胞外,而“玉竹”的细胞定位主要涉及细胞膜、细胞核。KEGG分析显示,与“玉竹”比较,“玉竹+SCFAs”归属于RAP1信号通路的靶点数增加,同时P值减小。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玉竹多糖可显著降低CTNNB1及RAP1B的表达。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网络药理学不仅关注小分子成分,同时关注大分子成分,研究结果为含有多糖中药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3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入双盲治疗:替比夫定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30.9±7.8)岁,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治疗104周;拉米夫定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30.4±8.5)岁,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次/d,治疗104周。104周后2组患者均进入替比夫定开放治疗,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继续治疗104周。每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完全应答率和ALT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104周后HBeAg血清转换情况、治疗期间病毒学反弹率及替比夫定的不良反应。结果:双盲治疗阶段,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患者治疗52周和104周时HBV DNA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72.2%(16/22)、77.3%(17/22)和47.1%(8/17)、47.1%(8/17);ALT的复常率分别为100%(22/22)、86.4%(19/22)和82.3%(14/17)、76.5%(13/17)。替比夫定组治疗60周、104周和第3年HBV DNA反弹率分别为4.5%(1/22)、18.2%(4/22)和28.6%(6/21),第4年未增加反弹的病例;拉米夫定组治疗52周、104周HBV DNA的反弹率分别为23.5%(4/17)和41.2%(7/17)。2组共有4例耐药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8~24周后HBV DNA下降至可检测值下限。双盲治疗阶段替比夫定组有5例患者发生9例次肌酸激酶(CK)升高(1065~4915U/L),但无肌肉症状;开放治疗阶段有6例患者发生9例次CK升高(1036~45984U/L),均出现肌肉症状。结论: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患者对替比夫定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4.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中药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信息熵在中药提取工艺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菝葜为模型药物,以总黄酮、白藜芦醇、落新妇苷和黄杞苷含量为评价指标,计算多指标的信息熵及权重系数,确定综合评价指标.结果:利用基于信息熵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正交试验数据,筛选出影响菝葜提取效果的因素,优选菝葜提取的最佳方案为加10,8倍量水分别提取2,1.5h.结论: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应用于中药提取工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5.
目的:维生素D(VD)缺乏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相关,针灸对UC有显著的疗效,起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从维生素D受体(VDR)及与VDR相关的p53信号通路角度,观察针灸对UC大鼠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DSS制备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和维生素D组。对双侧天枢穴采用电针或隔药灸干预1周,维生素D灌胃1周。分析大鼠结肠黏膜形态并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QPCR检测结肠VDR蛋白和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p53、PUMA和Caspase-3蛋白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经电针、隔药灸和VD干预后各组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VD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53、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隔药灸组和维生素D组的VD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53、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电针、隔药灸可以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炎性反应,该效应可能与针灸对VDR及下游p53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回顾性研究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4例狂犬病例,分析研究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加强狂犬病防治能力.结果 本组病例壮年人群发病多,男性多,农村地区病例多,夏秋季节发病多,潜伏期随暴露部位距头部的距离而延长.36.8%的患者在暴露后处理了伤口,15.8%的患者注射...  相似文献   
97.
目的:考察制川乌-白芍配伍后对白芍中芍药苷经皮吸收的影响,从经皮转运角度探讨该药对协同增效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为透皮屏障,通过HPLC测定接受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计算白芍、制川乌-白芍、白芍-氮酮、白芍-油酸、白芍-丙二醇5组接受液中芍药苷的透皮速率、渗透系数及时滞。结果:5组接受液中芍药苷的透皮速率分别为0.818,2.532,3.974,0.621,0.430μg·cm-2·h-1;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2.538×10-8,7.856×10-8,12.328×10-8,1.928×10-8,1.335×10-8cm·s-1;时滞分别为6.168,0.071,10.462,1.487,11.827 h。结论:制川乌-白芍配伍可促进白芍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的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98.
WHO于2005年10月14日在WHO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大流行性流感必须知道的10件事情: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艾灸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造模组,每组20只.造模组大鼠连续7 d饮用4%DSS建立实验性大鼠UC模型.随机选取造模大鼠2只,正常大鼠2只用于模型鉴定.确认UC模型成功后,将剩余18只造模大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科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再给予ERAS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洓.05)。结论 ERAS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