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51.
银屑病辨证分型与红细胞4项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屑病辨证分型与红细胞4项指标的关系刘华昌,李冠勇,吴玉生,薛吉栋,于晓宏为了解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变化的特点,我们采用SysmexF-800血液分析仪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  相似文献   
52.
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醒脑静组,每组25只,模型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ml/kg体重),醒脑静组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4ml/kg体重),均为2次/d,共5d。然后对模型组及醒脑静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术后药物剂量加倍注射1次。观察3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CAM-1水平显著高于醒脑静组(P<0.01),醒脑静组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NF-α水平与ICAM-1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麝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麝香组21例,采用麝香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患者入院时、病程第7天、14天时的血单核细胞CD54分子(MC-CD54)的表达、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临床治疗结果,并与21名健康人比较。结果 两组急性期患者MC-CD54表达率、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第7天呈现峰水平,第14天时显著回落,且两项指标在第14天以麝香组为低(P〈0.01);MC-CD54表达率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评分以麝香组改善明显(P〈0.05);显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注射液对脑梗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并通过这种作用,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54.
水蛭微粉对早期脑梗死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水蛭微粉对早期脑梗死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作为试验对象 ,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粗粉组和细粉组等 5组 ,造模后 ,检测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内皮素 (ET)水平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PAR)。结果 急性脑缺血大鼠自由基反应加强 ,血管内皮损伤严重 ,血小板活性加强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水蛭预处理对上述损伤有抑制作用 ,水蛭微粉优于水蛭粗粉 (P <0 .0 5、P <0 .0 1)。结论 两种水蛭制剂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各项损伤指标均有改善 ,且以超微粉碎水蛭更为明显 ,水蛭微粉较水蛭粗粉更能有效地改善脑缺血梗死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肯定了水蛭微粉临床应用的价值 ,进一步深化了水蛭的药理内容 ,证实了超微粉碎技术的实用价值 ,为优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5.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炎症反应及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醒脑静组,每组25只,模型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ml/Kg·体重),醒脑静组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4ml/Kg·体重),均为每天2次,共5d。然后对模型组及醒脑静组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术后药物剂量加倍注射1次。观察三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a(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脑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CAM-1水平、脑含水量显著高于醒脑静组和对照组(P均<0.01);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可见,模型组损伤最明显,醒脑静组次之,对照组损伤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NF-α水平与ICAM-1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血清TNF-α、ICAM-1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程度、减轻病理损伤,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6.
吴玉生 《中国肿瘤》2000,9(8):359-360
广东省中医肿瘤治疗中心成立于1998年,其实体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研究所,前身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科、肿瘤研究室。现有专科病床60张,并设有专科门诊、专家门诊、特诊。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等中级人员11人。设有各专业实验室、微波治疗室、激光治疗室、介入治疗室等,逐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肿瘤临床、科研、教学基地。1临床实践 该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广东地处南方,气候潮湿,痰瘀凝结为肺癌的主要病机,中药治疗上应采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法,除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用常规方法治疗;醒脑静组20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病程第3、10、15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54分子表达情况,并与20例健康组作比较,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第3日PBMCCD+54分子处于高水平表达状态(与健康组比较,P<0.001);第10日时,醒脑静组降至健康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至第15日时才达健康组水平(P>0.05);且醒脑静组愈显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χ2=4.91,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治疗脑梗死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观察益气除痰散结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基因检测结果,将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Ⅰ组)、分子靶向治疗组(Ⅱ组)及最佳支持治疗组(Ⅲ组),每组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本的支持、对症处理,Ⅰ组患者同时给予益气除痰散结法为基础的金福安汤辨证加减治疗,Ⅱ组患者同时给予吉非替尼片或/和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Ⅲ组患者仅给予基本的支持、对症处理,不再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各组均治疗3个周期(84 d),比较各组肿瘤大小、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远处转移情况以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1)在改善咳嗽、气短、乏力方面Ⅰ组和Ⅱ组优于Ⅲ组(P0.05),在改善血痰、胸痛方面Ⅱ组和Ⅲ组优于Ⅰ组(P0.05),在改善发热方面Ⅰ组和Ⅲ组优于Ⅱ组(P0.05)。(2)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Ⅰ组和Ⅱ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而Ⅲ组患者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组和Ⅱ组患者对KPS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Ⅲ组(P0.05)。(3)在稳定瘤体方面,Ⅱ组的有效率最高,达65.0%,明显优于Ⅰ组和Ⅲ组(P0.05),且Ⅰ组也优于Ⅲ组(P0.05);在稳定率方面,Ⅰ组和Ⅱ组均优于Ⅲ组(P0.05),而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方面,Ⅰ组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5)在控制远处转移方面,Ⅰ组和Ⅱ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Ⅲ组(P0.05),而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除痰散结法能够缓解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稳定瘤体,控制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6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合并脑出血是出血热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差.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少尿期、移行期和多尿期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