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出血型烟雾病(MMD)患者的预后及脑血流重建手术的疗效,减少出血型MMD的再出血率。方法经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出血型MMD患者82例,其中合并动脉瘤10例(12.2%),脑内出血为(ICH)18例(21.9%),脑室出血(IVH)20例(24.4%),脑内出血破入脑室38例(46.3%),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7.3%)。联合血流重建手术(直接血管重建术结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出血型MMD 48例,保守治疗34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效果及再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随访0.6~12年(平均7.8年),其中恢复优良56例(68.3%)、良好8例(9.8%)、差4例(4.9%)。14例患者(17.1%)发生再出血,再出血间隔0.3~10年,其中12例患者(85.7%)因再出血死亡。结论 MMD最重要的死亡原因是脑出血,再出血是出血型MMD预后不良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血流重建手术治疗降低了患者再出血的危险性,血流重建手术治疗患者的长期预后好于保守治疗者。  相似文献   
62.
[目的]基于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信号通路探究西黄丸抗乳腺癌作用及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西黄丸低剂量组(5 g/L)、西黄丸中剂量组(7.5 g/L)、西黄丸高剂量组(15 g/L)、SIRT1激活剂(SRT 1720)组(6μmol/L)、西黄丸高剂量+SRT 1720组(15 g/L+6μmol/L);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SIRT1、SOX2蛋白表达;体内移植瘤实验检测各组裸鼠肿瘤体积、质量及PCNA、MMP-2、MMP-9、SIRT1、SOX2蛋白表达。[结果]西黄丸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SIRT1激活剂SRT 1720促进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高剂量西黄丸加SIRT1激活剂组可以减弱高剂量西黄丸对MDA-MB-...  相似文献   
63.
总结汪栋材运用银翘马勃散合升降散加味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汪栋材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在上焦,病机核心为新感时邪引动内伏湿热之邪,两邪相合,蕴结于颈,临床辨证以颈部及咽喉肿痛不适为主症,治法为清热除湿,透邪消瘿,方选银翘马勃散合升降散加味,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双乳晕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的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2019-07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双乳晕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双乳晕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20~180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术后未发生出血、声嘶、呛咳、皮下积气(液),以及术区感染等并发症。引流管均于术后72 h内拔除,术后第5~7天痊愈出院。3例患者术后48 h内血清钙明显下降(<2.0 mmol/L),均予以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4~48 h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4个月,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症状、体征均于6个月内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双乳晕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是安全、有效而且美容效果好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5.
66.
67.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组507例,外科组493例。按发病一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h),早期组(7~24h)和晚期组(〉24h)共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3)超早期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早期组再出血率下降;(4)晚期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68.
"肝病实脾"的思想长期以来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文章从该思想的理论渊源、肝病传脾的生理病理基础及临床表现进行了论述,进而给出了答案一肝病皆需实脾.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封堵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60例胸外科手术治疗需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手术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封堵导管手术通气治疗。记录插管时间、定位时间、肺隔离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和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与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手术通气组比较,支气管封堵导管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并且在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定位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导管手术治疗单肺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且手术后患者的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对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法复制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模型。将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栀黄注射液组(YI组)、熊去氧胆酸组(UDCA组),每组7只。造模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法检测肝组织法尼酯X受体(FXR)m 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肝脏病理损害,血清ALT、AST、ALP、TB水平,肝组织MDA活性、FXR 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SOD活性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YI组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血清ALT、AST、ALP、TB水平及肝组织MDA活性均显著下降,FXR m RNA表达水平及肝组织SOD活性上升(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进FXR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