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胸骨下段小切口先心病矫治术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心脏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小、美观、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越来越为患者和医生所接受。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2月 ,我院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 18例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中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3~ 15岁 ;体重 14.5~ 42 kg。其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13例 (单纯膜部 10例、干下型 2例、嵴下型 1例 )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5例 ,均为继发孔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查体、心脏超声、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 ,皮肤切口上端起自胸骨角…  相似文献   
22.
双孔二尖瓣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1994年以来我们手术治疗 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 1 男 ,5岁。胸骨左缘 3、4肋间闻及 3 VI级收缩期杂音 ,心尖区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P2 亢进。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 :双孔二尖瓣狭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中见二尖瓣孔有左右两个 ,两孔上方有狭窄隔膜 ,切除隔膜后 ,见左孔直径 1 2cm ,右孔直径 1 8cm ,无关闭不全 ;修补直径 1 5cm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 2d病儿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尸检发现 ,二尖瓣大小两孔呈前内、后外排列 ,中间隔以宽 0 8cm的纤维肌…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术前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27例,应用Swan Ganz导管动态监测术后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出量(CO)、氧合指数(PO2/FIO2 )等。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4?μg/(kg•min),分别于在吸入硝酸甘油前(基础值)、吸入后5、10、30?min和1?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雾化吸入硝酸甘油5、10、30?min、1?h后MPAP、PVR均较吸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CO和PO2/FIO2则较吸入前明显增加(P<0.05),而HR、MAP、CVP、PAWP与吸入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而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手术前后尾加压素Ⅱ(UⅡ)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 52例左向右分流型CHD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3组。分别测定各组手术前后UⅡ及NO含量,并比较两者的变化;分析两者与肺动脉压力(PAP)的关系。结果 ①术前UⅡ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UⅡ与PAP无关(P=0.0937)。②术前NO含量随PAP增高而减低,与PAP呈负相关(r=-0.7348,P=0.0271)。③术后各组UⅡ无明显改变(P均〉0.05)。④术后各组NO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无和轻度PH组术后7dNO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中重度组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61)。结论 UⅡ含量与PH程度无明显关系;NO含量随PH程度加重而降低,在PH的形成和血管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自 1 994年 8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采用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径路 ,在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374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74例中 ,男 2 0 0例、女 1 74例 ,年龄 1~ 55岁 ,体重 1 0~ 74kg。其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 81例 (上腔型 1 7例 ,中央型 1 2 2例 ,下腔型 42例 ) ,合并部分型右肺静脉异位引流 1 2例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裂 1例 ;室间隔缺损 1 92例 ,均为膜周部缺损。1 .2 手术方法 麻醉后患者平卧 ,右胸抬高 45°,右上肢屈肘悬吊于手术台支加上。取右胸前外侧切口 ,女性…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人肺微血管细胞 (HPMEC)为模型 ,观察 (CPB)因素诱导内皮细胞 ICAM- 1的表达 ,并评价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酶对内皮细胞 ICAM- 1表达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HPMEC培养及鉴定 参照 Chen氏[1] 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取 2 4周左右引产胎儿肺边缘组织 ,采用贴块法以 DMEM培养液 (2 0 % FCS,50μg/ml ECGF,50μg/ml肝素 ,青霉素 1 0 0 U/ml,链霉素 1 0 0 μg/ml)培养 HPMEC。细胞传至第三代 , 因子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鉴定 ,内皮细胞纯度 >98%。第三代至第五代细胞用于实验。1 .2  CPB患者血浆的…  相似文献   
27.
William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1991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们手术治疗 2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病例 1,男 ,1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查体 :主动脉瓣区闻及IV Ⅵ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左室肥厚 ;X线检查大致正常 ;心脏彩超报告 ,主动脉瓣上重度狭窄 (跨瓣压差 10 2mmHg)。病例 2 ,男 ,16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查体 :主动脉瓣区闻及IV Ⅵ杂音 ,伴震颤。辅助检查 :心电图、胸片大致正常 ;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上局限性环型狭窄 ,跨环压差 92mmHg(1mmHg =0 133kPa…  相似文献   
28.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参与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1-2].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AM共同调节基础状态下的血管紧张度,引起血管的自主收缩及扩张.有关影响AM和ET-1分泌的因素很多,但心外科冠脉搭桥术对其影响尚未见报道,我们探讨体外和非体外循环两种冠脉搭桥方式对血浆AM及ET-1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本研究对牛心包瓣膜生物材料戊二醛鞣制与阳离子油复合鞣制方法进行了对比,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材料鞣制方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对牛心包生物材料进行组织学、超微结构和机械抗张强度测试。对比阳离子油复合鞣制牛心包和戊二醛鞣制牛心包组织的钙含量;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羧基含量;对牛心包生物瓣膜进行体外模拟疲劳实验台加速检测。结果:阳离子油复合鞣制牛心包瓣10年后扫描电镜观察,组织胶原纤维结构排列致密、整齐,细胞结构完整、牢固,钙化不明显。阳离子油复合鞣制组牛心包钙含量(2.87±0.32)μg/mg,戊二醛组牛心包钙含量(9.82±4.45)μg/m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离子油复合鞣制组,收缩温度在86~90?℃时,牛心包生物材料最柔软,抗张强度19.9~25.8?N/mm2、撕裂强度92.3~112.7?N/mm2、延伸率43.4%~46.0%。阳离子油复合鞣制组,红外光谱图显示羧基(COOH-1)峰明显降低,而戊二醛鞣制组仍含有相当多的羧基。体外模拟加速疲劳实验台测试,牛心包瓣膜为3.8亿次,从受力疲劳方面能经受住大约10年的寿命。结论:应用阳离子油复合鞣制牛心包生物瓣膜,克服了戊二醛鞣制使生物组织变硬变脆及钙化缺陷,提高了生物组织的柔软度和强度,且有防钙化作用,能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0.
中性粒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CD11/CD18家族和内皮细胞表达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与体外循环有关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乌司他汀(Ulinastatin,UT)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CD11b/CD18和ICAM-1的影响作用,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黏附分子的变化,为体外循环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寻求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