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5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血清PCT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检测,CRP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并比较65例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 PCT 与 CRP 的水平。结果PCT、CRP结果在细菌感染性急性胆囊炎与非细菌感染性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中,PC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测定均可用于急性胆囊炎的辅助诊断,PCT 能够很好地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急性胆囊炎且对预测其严重程度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和儿童加强免疫效果。方法筛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阴性的学龄前儿童及大学生,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4种疫苗,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种不同种类基因乙肝疫苗都能获得较理想的免疫效果,平均抗-HBs阳性率在95.00%以上,平均GMC1336.58 mIU/mL。对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且目前HBV感染指标阴性的儿童分别加强接种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抗-HBs阳性率均在96.00%以上,平均GMC为966.50 mIU/mL。结论接种4种不同的乙肝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3.
84.
探索核内胞质性自噬体的结构和性能,从肝组织内选择17例肝细胞癌和患有其他疾病的肝细胞。核内胞质会被核膜隔离和降解,被破坏的胞质会损伤自身胞膜和除核膜以外的周围核组织,导致特殊性核溶解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85.
叶明  李涛  李承晏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0):703-704
目的报道一例临床上少见的多发性肌炎同时合并间质性肺炎、肾脏受累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通过一例确诊的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肾脏受累的病例分析,结合文献,对多发性肌炎同时合并间质性肺炎、肾脏受累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和肾脏受损常先有多发性肌炎,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肺炎和肾脏受损的临床表现。皮质激素治疗往往不能阻止疾病进展,需要几种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才能缓解症状。结论多发性肌炎同时合并间质性肺炎、肾脏病变的发病率很低,但需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肺隔离症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后数据重组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观察血管情况及肿块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结果 13例肺隔离症患者12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左肺下叶后基底段10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3例。囊性肿块6例,囊实质性肿块4例,实质性肿块2例,局部肺气肿、肺血管增多紊乱1例。13例患者共发现14支供血动脉,均发自胸主动脉(10支)、腹主动脉上段(2支)、腹腔干(1支)及肺动脉(1支),静脉引流均为肺静脉。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肺隔离症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资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 Ki67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0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皮肤增殖期血管瘤标本20例和软组织血管畸形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GLUT1、VEGF、Ki67蛋白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结果GLUT1和 Ki67在增殖期血管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较强,Ki67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仅见个别细胞表达,GLUT1在血管畸形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GLUTl 和 Ki67在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血管畸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 在增殖期血管瘤中的表达也高于血管畸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LUT1、VEGF 和 Ki67在血管瘤中高表达,在血管畸形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可能有助于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鉴别,其表达情况也为临床治疗血管病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CAVSD患儿142例,手术年龄2个月~6岁,平均(12.5)个月,中位年龄7个月,年龄<6个月65例,6~12个月43例,12个月以上34例.体质量3.5 ~ 19 kg,平均(7.1±3.3)kg.采用改良单片法105例(73.9%),37例室间隔缺损高度超过缺损宽度50%以上的患儿采用双片法(26.1%).结果:全组手术早期病死率4.9% (7/142),分别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3例,败血症2例.不同手术年龄的三组病例手术病死率分别为4.6%、4.7%和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改良单片法和双片法分组手术病死率分别为3.8% (4/105)和8.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改良单片法组明显低于双片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二尖瓣反流在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VSD应该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3~6个月月龄是适宜的手术时机,改良单片法可适用于大部分病例,有效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瓣膜修复效果于双片法相仿.  相似文献   
89.
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测定3种雷公藤单体对胶质瘤细胞株SHG44、C6、U251的体外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SHG44胶质瘤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雷公藤二萜类单体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雷公藤三萜类单体雷公藤红素的抑制作用次之。两者均使SHG44细胞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结论: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0.
脑出血后再出血,又称血肿扩大,临床表现为患者意识,语言和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认为,颅脑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是HE发生的首要原因。白细胞介素(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等)通过介导炎症级联反应,产生神经毒性物质,改变血流动力学,破坏血管结构,诱发脑出血后再出血,但其神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故本综述在此探讨白细胞介素在脑出血后再出血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