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7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甲状旁腺激素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大鼠系膜细胞合成与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1)分别以10^-12,10^-11,10^-10,10^-9,10^-8mol/l的hPTH1-34刺激大鼠系膜细胞6,12,24,48h后,ELISA方法测定上清中TGF-β1的浓度;(2)分别以10^-12,10^-11,10^-10,10^-9,10^-8mol/L的hPTH1-34刺激大鼠系细胞48h,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3)以10^-8mol/L的hPTH1-34分别刺激大鼠系膜细胞6,12,24,48h,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1)ELISA结果显示,hPTH1-34促进大鼠系膜细胞合成与分泌TGF-β1分泌作用达高峰(P<0.01),(2)半定量RT-PCR方法结果显示,hPTH1-34促进大鼠系膜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并具有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特点(各组与对照组间P<0.05),结论:hPTH1-34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显著促进系膜细胞TGF-β1的合成与分泌,且呈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特点。  相似文献   
52.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2 3岁 ,因夜尿增多 2个月于 2 0 0 1年 1月 7日入院。 2 0 0 0年 11月上旬始夜尿增多 ,尿糖 5 .5mm ol/L,2 4 h尿蛋白 0 .2 4 8g,血肌酐 (Cr) 16 2 μm ol/L,12月中旬时血 Cr193μm ol/L。患者曾于 1998年 1月因左肾结石持续服用排石冲剂 (主要成分为钱连草、盐水炒车前子、徐长卿、石韦、忍冬藤等 ) 15 g,3次 /d。 1998年 3月血 Cr 77μm ol/L,1998年 6月 B超示仍有左肾结石 ,体外震波碎石后继续服用排石冲剂至入院时。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及同事中未见类似病例者。入院后 2 4 h尿量 95 0~ 130 0 ml,夜尿 70 0 …  相似文献   
53.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2岁 ,学生。因“反复发热、关节痛和下肢水肿 6年 ,反复头痛 1年余”于 1999年 3月入我院。患者于 1993年 6月因发热、关节痛、面部红斑和下肢水肿入我院 ,查血清抗核抗体和Sm抗体均阳性 ,2 4h尿蛋白 3.9g ,肾活检示“系膜增殖型狼疮性肾炎” ,根据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 ,诊断为“SLE、狼疮性肾炎” ,予口服强的松 6 0mg/d ,病情好转 ,激素逐渐减量过程中尿蛋白又增多 ,于 1994年 7月~ 1995年 8月共予环磷酰胺 (CTX)静脉冲击治疗 8次 (每次 1g) ,后因白细胞降低停用 ,其间病情基本稳定。 1996年…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及残余肾功能(RRF)对尿毒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清除的影响.方法:留取22例CAPD患者24 h的透出液及尿液,同日取血标本,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血清、透出液的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常规检测血、透出液和尿液的尿素氮、肌酐值;计算总尿素清除指数(Kt/V)、RRF、腹膜tHcy清除率和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结果:CAPD患者的血tHcy平均浓度高于正常人[(15.95±3.77) vs (8.87±2.43) μmol/L,P<0.05],平均每日tHcy清除量为(15.24±4.52) μmol.RRF与血tHcy浓度无关,与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呈负相关;Kt/V与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呈正相关,与血tHcy浓度无关.结论:CAPD患者血tHcy水平较正常人升高;RRF及Kt/V对CAPD患者血tHcy浓度的降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应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技术 ,探讨其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合并急性肾衰 (ARF)患者体内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6例SIRS合并ARF患者经右侧股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 ,使用DiapactCRRT机行高容量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HV -CVVH)模式治疗。治疗上除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外 ,主要包括原发病的处理和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的支持或维护。于CVVH治疗前和治疗后 2、4、6h以及停止CVVH后 6h ,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电解质、肾功能和有关细胞因子 ,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其中采用ELISA法测定有关细胞因子。结果  16例患者CVVH后血清BUN、Scr、K+ 均逐渐地呈明显下降趋势 (P均 <0 0 5或 0 0 1) ,血浆TNF -α、IL - 1β、IL - 2、IL - 2R以及IL - 8水平均逐渐降低 ,血浆IL - 6、IL - 4、IL - 10水平在CBP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CBP能清除SIRS合并ARF患者血浆多种致炎细胞因子 ,并可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肾功能及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内生酐清除(Ccr)水平将232例非透析CKD患者分为Ccr≤25ml/min组,25ml/min〈Ccr(=50ml/min组和Ccr≥50ml/min组,比较各组肿瘤标记物水平,对其中的男性患者亦接上述方法分组,比较各组PSA和fPSA水平。结果,CEA和CA199水平在不同Ccr组间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其血清水平均与Ccr呈负相关,而CA125、AFP、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肾功能减退严重的CKD患者中,根据血清CEA、CA199和CA125水平诊断相应肿瘤时,其假阳性率较肾功能正常及轻度损害者增高,而AFP、PSA和fPSA的特异性与正常人群相同。  相似文献   
57.
1流行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所致慢性缺血性肾病(chronic ischemic renal disease,CIRD)是老年人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ARAS的诊断手段相对复杂,难以在普通人群中对该病进行普查,其确切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8.
柯萨奇病毒感染病情轻重不一,隐性感染者无症状,轻者类似感冒,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脑膜炎、肺炎、溶血性贫血、肝炎等多种病变,甚至多脏器损害,病死率甚高。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则比较少见,我们于2004年12月诊冶了1例慢性肾衰竭合并柯萨奇病毒感染致横纹肌溶解症和肾功能急剧减退患者。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槲皮素改善糖尿病肾病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的关系。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 )模型 ,分为DM +Qu组 ( 6只 )及DM组 ( 6只 ) ,分别给予槲皮素 10 0mg·kg-1·d-1及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8周 ;对照组 (正常大鼠 6只 )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 8周。采用蛋白印迹 (Western杂交 )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 p2 7蛋白水平 ,采用EL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 (ECM )蛋白 (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 )和尿白蛋白。结果 DM组大鼠肾小球 p2 7水平为 18.5± 4.3 ,尿白蛋白排泄为 ( 3 9.62± 3 .68) μg/ 2 4h ,肾重 /体重比例为 ( 14.87± 2 .0 2 )× 10 -3,均较其他 2组明显增加 ,ECM蛋白水平也较其他 2组明显增加。与DM组相比 ,DM +Qu组肾小球 p2 7水平 ( 10 .6± 3 .1)、ECM蛋白水平、尿白蛋白排泄 [( 17.62± 3 .0 2 ) μg/ 2 4h]及大鼠肾重 /体重比例 [( 11.3 5± 1.76)× 10 -3]均明显降低 (P <0 .0 1) ;DM +Qu组的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槲皮素可能通过降低肾小球 p2 7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60.
了解铁负荷与急性肾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给铁负荷组大鼠连续5日每日腹腔内注射次氮基三乙酸亚铁,对照组予等量次氮基三乙酸或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第7天,铁负荷组肾脏铁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了72%,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则明显下降,但无显著肾脏形态或功能改变。肾脏缺血40分钟并再灌注1小时后,铁负荷组肾脏菊糖清除率为0.22±0.10ml/min,显著低于两对照组。再灌流24小时后,铁负荷组肾脏组织形态学半定量积分高于后两组。仅铁负荷组大鼠肾再灌注15分钟时皮质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结论早期小剂量铁负荷增加肾脏对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易感性,其机理与加强肾脏自身氧化及损伤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