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沁雨  常越  张文  张青  卢诚震  李海 《武警医学》2020,31(4):317-323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浓度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否发展为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就诊的CHB患者107名,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同时参考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考虑,将入组患者分为慢性乙肝组(59例)和乙肝肝硬化组(48例),此为实验队列。同时选取2018年8-11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CHB患者133例,分为慢性乙肝组(97例)和慢性乙肝肝硬化组(36例),此为验证队列。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并收集患者血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GP73浓度,计算无创血清学诊断方法GPR得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采用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间选择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血清GP73浓度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与是否发生肝硬化的相关性。建立ROC曲线,计算血清GP73含量在诊断肝硬化中的cut-off值。结果 两队列中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年龄(P1=0.012,P2=0.000)、总胆红素(P1=0.015,P2=0.000)、碱性磷酸酶(P1=0.013,P2=0.000)、血小板计数(P1=0.012,P2=0.001)、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P1=0.000,P2=0.000)、GPR(P1=0.000,P2=0.000)、GP73(P1=0.000,P2=0.026)数值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73浓度与谷丙转氨酶(P1=0.012,P2=0.010)、谷草转氨酶(P1=0.000,P2=0.000)、总胆红素(P1=0.000,P2=0.000)具有相关性,与是否发生肝硬化密切相关(r1=0.846,P1=0.000;r2=0.591,P2=0.000)。ROC曲线显示三种无创指标诊断乙肝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LSM(AUC1=0.844,AUC2=0.730)、GPR(AUC1=0.922,AUC2=0.724)、GP73(AUC1=0.991,AUC2=0.870),相较而言GP73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血清中GP73浓度与抗病毒治疗CHB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具有提示肝硬化发生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Ⅰ型干扰素受体之一IFNAR1启动子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干扰素(IFN)α抗HCV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治疗,根据抗病毒疗效将73例患者分为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并对其IFNAR1启动子基因进行扩增及测序。结果 73例患者中应答组47例,无应答组26例,在-568、-408、-77、-3位点发现基因多态性,共10种基因单体型,其中单体型-568C/-408C/-77(GT)5/-3C和-568C/-408T/-77(GT)5/-3T出现频率最高。非-568C/-408C/-77(GT)5/-3C者的抗病毒应答率77.1%高于-568C/-408C/-77(GT)5/-3C者52.6%,(χ2=4.773,P=0.029),-568C/-408T/-77(GT)5/-3T者的抗病毒应答率90.9%高于非-568C/-408T/-77(GT)5/-3T者59.7%,(χ2=3.92,P=0.048)。结论 CHC患者IFNAR1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IFNα抗HCV治疗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DA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SVR)后的预后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的...  相似文献   
14.
地榆升白片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减少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的药物.但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常造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常因此而延续或中断治疗,从而不能完成疗程,使疗效大大降低。重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骨髓造血虽然效果较好,但因其价格昂贵,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应用地榆升白片预防和治疗慢性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42例慢性肝病患者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GADA,分析血清GADA阳性率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肝病严重程度、血糖及血清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的关系.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GAD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组高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组(P<0.05),肝源性糖尿病组高于肝病血糖正常组,肝硬化组高于肝炎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慢性肝病合并自身抗体阳性者血清GADA阳性率更高,可能预示着更高的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病死率已经降至3%以下[1],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高达11%~65%[2-3].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愈合不良、胰瘘、胃排空延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PH)相对少见,但危险性较大.由于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临床很难确定完善的诊断和治疗常规,迫切需要标准化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中PPH的临床特点、发展过程及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成功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三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相似文献   
18.
高敏  卢诚震 《肝脏》2011,16(5):420-423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HBV和HCV慢性感染者分别超过3.5亿和1.7亿。由于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所以HBV和HCV重叠感染现象的发生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两种病毒都流行的地区,可达1%~15%。2004年东欧一项研究显示,在随机选择的2200健康个体中发现HBV/HCV重叠感染率为0.68%。  相似文献   
19.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腹膜炎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3月-2008年7月收入天津传染病医院肝病1科目的85例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对照组按照原发性腹膜炎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血必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用10d.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目的疗效比较,并发症发生及抗生素疗程.[结果] 治疗组抗生素使用疗程较短,并发症目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血必净结合西医治疗能够凋节患者目的免疫功能,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目的病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对32例(CHB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α-IFN)抗病毒治疗。结果 接受联合抗病毒治疗的32例患者6个月内HBV DNA全部转阴,12个月内无反跳病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ALT复常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IFN治疗CHB近期疗效较好,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