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由老年病诱发的老年人心理问题成为医务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例证的方式阐述了疾病导致老年人抑郁症的存在状态,说明了老年人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7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其临床表现、病原菌、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为11.52%(57/495)。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2.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长时间应用静脉营养、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机械通气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1.299、1.347、1.268。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长时间应用静脉营养、留置PICC及机械通气为高危因素。可通过缩短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减少有创操作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沈永  刘雪婷  刘爱娟  孟强  万敏 《中国药事》2023,(12):1445-1450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医用退热贴、退热凝胶、冷敷贴中的薄荷脑及其他中药成分进行定性识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采用HP-INNOWAX(30 m×0.25mm,0.25μm)色谱柱,柱温为程序升温(80℃保持2 min,以20℃·min-1的速率升温至240℃,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5∶1,采集类型Scan,扫描范围(m/z)50~500。样品浸提方式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中的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检测样品中薄荷脑、樟脑、冰片的含量。结果:薄荷脑质量浓度在0.2~2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平均加标回收率(n=6)为90.6%~101.2%。利用该方法对收集到的3种共24批医用退热贴敷类产品进行检测,9批医用退热贴中有5批检出薄荷脑,其含量为0.14~1.07 mg·片-1;6批医用退热凝胶均检出薄荷脑,其含量为0.05~3.80 mg·g-1;9批医用冷敷贴中有5批检出薄荷脑,含量为0.79~78...  相似文献   
14.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由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于1980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现役官兵、退伍官兵、集中营幸存者、战俘等在经历战争后的一系列应激症状[1].PTSD定义现扩展为机体在遭受战场环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严重创伤等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事件后,引发的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高危产妇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永安市小陶中心卫生院妇产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管理的92例高危经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n=46),研究组(n=46),两组产妇分别实施妇产科常规护理和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各项指标。结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在接受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出现产后出血、妊高征以及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降低,而顺产人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1±1.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45±1.20)分,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也出现明显降低,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总满意率高达93.48%(P <0.05)。结论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高危产妇护理效果较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也能让产妇对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具有更高的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及治疗手段疗效评估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对小鼠鼻腔灌洗以及鼻黏膜的获取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提高小鼠鼻腔灌洗以及鼻黏膜获取的效率与质量。方法 经后鼻道的鼻腔灌洗方法,并将它与经气管插管的鼻腔灌洗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灌洗液回收率以及操作耗时,以确定两种方法的优劣。另外本研究还提出了两种小鼠鼻黏膜获取方法:即从鼻骨和上颚两个开放的窗口获取鼻黏膜,以及分部位获取鼻黏膜的方法,并通过图片的形式对过程予以了展示。结果 经过简单培训的实验员用后鼻道鼻腔灌洗法收集的灌洗液量要显著高于颇有经验的实验员用气管插管鼻腔灌洗法获取的灌洗液量,平均回收率达93%,而且操作耗时明显缩短。通过从鼻骨和上颚两个开放的窗口获取鼻黏膜,以及分部位获取鼻黏膜的方法,可以分别实现最大化的获取小鼠鼻黏膜。结论 经后鼻道的鼻腔灌洗,从鼻骨和上颚两个开放的窗口获取鼻黏膜,以及分部位获取鼻黏膜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容易掌握,将会为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研究的取材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3.0T RESOLVE-DWI)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75例行术前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扫描的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病例,分析MRI影像中肿瘤浸润深度(T),并测量肿瘤及周围淋巴结(N)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术后病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评估T分期的准确性,ADC值与肿瘤T、N分期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MRI从T1到T4期的诊断准确性在未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中分别为0%、38.1%、72%、14.3%(κ=0.200),在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中分别为50%、33%、75%、0%(κ=0.270)。肿瘤ADC值与T分期(F=0.074,P=0.929;F=0.737,P=0.496)、肿瘤分化程度(F=1.889,P=0.783;F=4.385,P=0.627)在两组均无显著相关性。在未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淋巴结ADC值在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组高于淋巴结阴性组(F=0.073,P=0.012),而在新辅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5,P=0.793)。 结论直肠癌高分辨薄层MRI新序列对T3期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高,整体准确率较低;新序列ADC值对于直肠癌N分期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8.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等重要生理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P253R是Apert综合症中发现的一种突变,可使FGFR2IIIc与FGF2亲和力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过度自分泌和旁分泌活性,引起骨骼发育异常。从人胎盘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得到野生型FGFR2IIIc胞外段基因片段(wsFGFR2);再利用重叠延伸法以wsFGFR2基因片段为模板扩增得到P253R突变型FGFR2IIIc胞外段基因片段(msFGFR2,P253R是Apert综合征中发现的一种突变,可使FGFR2与FGF2亲和力大大增加)。msFGFR2基因克隆到pET3c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经凝胶层析复性和肝素亲和层析纯化得到复性成功的活性蛋白,复性率为12%,纯度大于95%。MTT结果表明,msFGFR2能显著抑制FGF2促NIH3T3细胞增殖能力,并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提示msFGFR2能有效阻断FGFs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及其出生胎龄、性别、产次、分娩方式、出生季节、出生体质量;母亲的年龄以及妊娠期并发症等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早产儿325例,平均胎龄(33.41±2.29)周,男女之比为1.32:1,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7.34±16.17)nmol/L。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7.8%和41.8%。夏秋季节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冬春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可能是影响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发生率较高,影响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小麦过敏原Tri a Bd 27k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及三维结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了解小麦过敏原Tri a Bd 27k的结构特征,为小麦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在Uniprot数据库中获得Tri a Bd 27k蛋白序列,通过DNAStar预测B细胞抗原表位,NetMHCⅡ和Syfpeithi预测T细胞抗原表位;使用Swiss-Model软件预测其三维结构并用Ramachandran进行稳定性评估.在Uniport 数据库搜索Tria Bd 27k的同源蛋白,应用Clustalx 1.83及Mega 3.1构建同源进化树.结果 小麦过敏原Tri a Bd 27k的B/T细胞共同抗原表位优势区域为34-42、102-117,Ramachandran软件预测结果显示小麦Tri a Bd 27k蛋白的空间构象稳定.结论 通过对小麦过敏原Tria Bd 27k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该过敏原优势区域及三维结构模型,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小麦过敏原Tri a Bd 27k的结构功能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