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384篇
内科学   20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322篇
综合类   737篇
预防医学   288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357篇
  4篇
中国医学   352篇
肿瘤学   12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目的:阐明醛固酮对重要器官组织细胞内信号分子-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活化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取雄性W istar大白鼠21只,分成醛固酮(A ld)组以A ld 18mg/d腹腔内注射4周,螺内酯组以A ld处理同时予螺内酯20 mg.kg-1.d-1灌胃4周及正常对照组。以放免法测得血A ld、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内皮素(ET)浓度;以硝酸盐法测定血NO浓度;以改良底物发色法测得心、脑、脾、肝、肺、肾和主动脉组织CaN活性。结果:醛固酮处理后,大鼠重要脏器的组织CaN活性均升高,分别为心147%、肺95%、脾65%和脑43%,与对照组比较,心、肺、脾和脑组织CaN活化达到统计学意义;血醛固酮浓度较对照组上升了1.62倍;血NO3-浓度明显下降;血中A ld/NO3-上升了2.95倍,ET/NO3-和AngII/NO3-分别上升了0.32倍和0.25倍。以螺内酯干预后,心、肺、脾、脑、肝组织CaN活化程度明显减轻;对大鼠血醛固酮浓度无显著影响,但血AngⅡ浓度下降、NO3-浓度明显升高;A ld/NO3-、ET/NO3-、AngII/NO3-均明显下降。结论:外源性醛固酮可明显升高血中A ld/NO3-浓度比,并显著活化心、肺、脾、脑组织CaN。螺内酯则可全面维护内皮活性因子稳态,下调血A ld/NO3-、AngII/NO3-和ET/NO3-比值,减轻组织CaN的活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2.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女性多见[1].早期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以及术后进行化疗或放疗.为了解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放疗效果,作者对黑龙江省医院肿瘤放疗科近5年收治的48例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3.
闭合性胸外伤致心脏破裂治疗七例报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刘宁,高克柔,范晋明,张晓膺,王中林,蒋南青我院在1988年6月至1993年4月期间,收治7例外伤性闭合性心脏破裂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2~55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FOS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FOS蛋白在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技术降低FOS表达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周期的改变;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FOS下游功能蛋白的变化.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FOS的表达随着级别的增高而增高;抑制FOS的表达后,U87和U251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生长阻滞在G1期且细胞侵袭能力下降,下游的功能蛋白CyclinD1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FOS在胶质瘤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可以下调功能蛋白CyclinD1和MMP9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心衰Ⅰ号治疗气阴两虚、水湿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129例气阴两虚、水湿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1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衰Ⅰ号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每搏量(SV)、6 min步行距离以及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px)、丙二醛(MDA)、脑钠肽(BNP)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LVEF、CO、CI、SV、6 min步行距离、SOD、GSH-px、MDA、BN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衰Ⅰ号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气阴两虚、水湿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邓博  刘宁  杨琳 《护理学报》2021,28(13):40-45
目的 全面收集国内外用于评估项目持续性的工具,比较其内涵、开发过程、特点以及应用情况,为临床医护人员持续开展循证护理实践选择持续性评估工具,促进循证临床实践项目科学、有效地持续性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用于评估项目实践持续性的工具,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0年12月。提取各工具的条目数、信效度、评分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信息,对其进行描述。 结果 最终纳入7个持续性评估工具,共18篇全文文献,10篇关于评估工具的开发,8篇关于评估工具的运用。 结论 护理人员应根据我国国情与目前的医疗卫生资源来选择恰当的持续性评估工具,以促进基于最佳证据的循证实践项目持续进行,给患者带来最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7.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的MR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SCIWORAMRI特征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4月-2011年10月我院诊断为SCIWORA的10例患儿的临床及脊柱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儿均于外伤后(车祸碾压腰腹部1例,外力打击腰部2例,舞蹈练习下腰7例),立即至3天后出现下肢无力、疼痛等脊髓损伤症状,10min~3d(中位时间3.5h)后症状达高峰,出现下肢瘫痪,症状稳定不再进展。伤后2~10d行首次脊柱MRI检查,病变累及全脊髓的1例,累及下颈段、胸段、腰段1例,累及胸段者2例,累及胸、腰段的6例。MRI显示脊髓水肿4例,呈长T2长T1信号;脊髓水肿伴出血6例,出血呈短T1信号。11~18d复查者10例,病变范围减小1例,范围增大2例,范围无变化7例。复查时出血者3例。伤后32~42d复查者4例,均发现脊髓萎缩。本组合并非神经性软组织损伤1例,可见前纵韧带损伤。结论:全脊柱MRI检查是用于诊断儿童SCIWORA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可进行脊髓损伤的神经影像学评估,还可显示脊柱X线及CT无法直接显示的脊柱韧带、椎间盘、终板及骨髓等非神经性软组织损伤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总结520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总结TBI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不同时间段的主要死亡原因。运用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讨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血压、脉搏、受伤至到达医院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20例颅脑创伤患者中有44例(8.46%,44/520)合并失血性休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26±9.25)岁。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68.18%,30/4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16例,6~8分17例,8~12分11例。随访1个月25例(56.82%)患者死亡,其中24h内死亡10例,24h后15例。结论颅脑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较为少见,但死亡率高。早期和后期主要死亡原因存在差异。早期(24h内)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后期(72h后)主要为颅脑损伤,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早发现、早治疗,以争取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2个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家系致病基因COL7A1基因突变位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COL7A1基因分析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全基因捕获新一代测序(NGS)对2013年10月和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个DEB家系中2例先证者COL7A1基因进行全基因突变检测,获得变异序列后,针对所检出变异序列进行PCR扩增后Sanger双向测序对2个DEB家系中2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和100名健康个体的COL7A1基因序列进行突变验证分析,确定致病突变后,对其中1个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孕早期产前诊断.结果 共发现4种COL7A1基因突变:c.5230G >T (p.E1744X)、c.5932C >T (p.R1978X)、c.5605-10 T>G(IVS66-10 T>G)、c.8305-1G>A(IVS110-1G>A).其中p.E1744X、IVS66-10 T>G和IVS110-1G>A为国际首次报道的突变.家系1中先证者携带COL7A1基因p.E1744X和p.R1978X无义突变,父母分别为杂合突变携带者;家系2中先证者携带COL7A1基因IVS66-10T>G和IVS110-1G >A剪接区突变,父母分别为杂合突变携带者;100名健康个体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家系1中产前诊断胎儿携带与其先证者相同的突变为受累胎儿,胎儿父母选择治疗性引产术后,取胎儿标本行基因诊断,结果与产前诊断相同.结论 COL7A1基因突变是该2个DEB家系的致病原因,NGS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进行该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究机体烧伤感染后免疫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烧伤患者,分别于烧伤后第3、7、14天检测观察外周血补体C3、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创面感染率升高;烧伤后患者补体C3和IL‐10的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感染患者体内的补体C3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烧伤后脓毒血症患者机体补体C3和IL‐10水平均高于单独创面感染患者。结论烧伤后感染可影响患者血清补体C3和 IL‐10水平的改变,可通过对相应免疫因子水平的调节进行治疗以维持患者体内免疫反应平衡,防止感染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