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研究冠盖藤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冠盖藤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定出冠盖藤根茎挥发性化学成分35种,叶的挥发性成分53种。根茎中化合物类型主要为烷烃(20.96%)、有机酸类(5.06%)、酯(4.46%)、醇(3.28%);叶中化合物类型主要为酯(15.11%)、醇(13.92%)、有机酸(9.85%)以及酰胺(6.29%)、异丁基异硫氰酸盐(5.46%)、甲基-2-氧-苯甲酰-d-呋喃糖苷(5.91%)、酮(5.11%)。结论采用GC-MS对冠盖藤不同部位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苗药冠盖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苦杏仁酶水解栀子苷制备栀子苷元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产物得率为指标,通过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考察缓冲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酶加入量4个主要因素对工艺的影响,得出苦杏仁酶水解栀子苷的最合适工艺条件;采用理化性质及NMR谱鉴定产物结构,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检测产物纯度。结果 酶加入量、缓冲液pH值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得率有显著影响,所确定的最合适工艺条件为缓冲液pH值5.25,反应温度50.5 ℃,反应时间90 min,酶加入量1∶10;产物栀子苷元得率>34.5%,质量分数为99.6%。结论 用苦杏仁酶水解栀子苷制备栀子苷元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本实验通过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对成年大鼠海马NeuroD表达的影响,探讨慢性复合应激与海马神经发生的关系。将成年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慢性复合应激组(简称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应激组动物每天不规律交替暴露于四种复合应激原中,共持续6周。然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和RT-PCR技术分别观察海马内NeuroD阳性神经元数量、NeuroD蛋白水平和核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慢性复合应激组动物海马齿状回NeuroD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0.05);海马NeuroD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海马NeuroD 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5)。表明慢性复合应激可引起海马NeuroD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和NeuroD表达水平升高,提示慢性复合应激可能促进大鼠海马的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34.
伤速康涂膜液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5.
36.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松科植物,又名海松、新罗松、果松、红果松、朝鲜五叶松、柏子木等,为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m。树皮灰褐色,鳞片裂开。小枝暗褐色,密生锈褐色茸毛,新枝棕黄色,密被茸毛。叶针形,5针一束,粗硬,三菱形,长8~12cm,外侧暗绿色,内侧具5~7排白色气孔绒,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在使用GC-MS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研究云南产黄水枝根、茎、叶3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以黄水枝根部位为例详细介绍了HELP的解析过程,应用总体积积分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3个不同部位(根、茎、叶)提取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8、37、38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2.48%、99.16%、93.51%。结论黄水枝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利用GC-MS分析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比单独使用GC-MS法结果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在中医药独立学院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的运行模式与意义。方法:通过问题提出、场景设计、案例编制、具体实施、反馈评价实施PBL教学模式。结果:摸索了PBL教学模在独立学院化学实验中的运行方式与评价方案。结论:PBL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化学实验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应型医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湘葛一号总黄酮与气候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灰色关联法筛选出影响湘葛一号总黄酮含量的气候主导因子。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湘葛一号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湘葛一号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期总黄酮含量有较大区别。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降水量、日照时数6个气候因子与湘葛一号根、茎、叶中总黄酮含量关系密切,灰色关联系数均达到0.50以上。其中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与根、茎、叶的灰色关联系数达到0.75以上。结论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是影响湘葛一号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主导因素,实验结果可为湘葛一号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