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2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26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645篇
内科学   489篇
皮肤病学   127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2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82篇
综合类   1331篇
预防医学   621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509篇
  2篇
中国医学   930篇
肿瘤学   19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寻常型天疱疮(PV)是天疱疮中最常见而又较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一型[1,2].现将我科采用中等剂量皮质类固醇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PV的完整资料及长期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尖锐湿疣 (CA)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由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近年来关于其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较多 ,证实尖锐湿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 ,但对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我们对 4 5例CA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4 5例CA患者来自本院皮肤性病科及妇科门诊 ,按 1996年卫生防疫司制订的CA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 32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4 3岁 ,病程平均 3 5月(5天~ 1年 )。初发 10例 ,复发 35例。皮损 4~ 2 0个…  相似文献   
993.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多点取材法直接镜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PF)为临床常见疾病 ,尤以夏季多发。由于该菌为体表及毛囊内正常腐生菌群 ,因此其培养在诊断上无明确意义。确诊该病主要依靠典型临床特征、真菌镜检及组织病理。真菌镜检因缺乏稳定与可靠的结果而在诊断中的作用难以确定。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采取同一病人多点取材的方法对PF皮损内容物的直接镜检结果进行系统观察 ,发现了简便而可靠的真菌学确诊依据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门诊就诊的PF患者 45例。男 2 9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32 .6岁。所有病人均具备典型的临床表现 ,其中 9例经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994.
<正>临床资料:男19例,女18例,50岁以上14例,51岁以上23例;高血压31例。主要表现:头痛15例,呕吐16例(其中为咖啡样物5例)。嗜睡5例,昏迷9例。失语15例,面瘫12例,肢体瘫28例。CT检查显示出血灶部位:基底节区13例,丘脑12例,外囊5例,其他7例。血液破入脑室8例。治愈16例,好转15例,死亡6例。  相似文献   
995.
低剂量受照射人员照后22~31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小剂量低剂量率辐射效应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以往曾对受照者通过多项生物学终点进行了观察。动物实验表明,急性照射后早期可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13]。但人员受到小剂量照射后远期SOD活性的变化报道尚少。为此,我们观察了25名低剂量受照人员照后22~31年血清SOD活性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观察对象:事故中受到外照射或内污染的25名男性,年龄43~62岁。其中5人于1966年受到外照射,根据胶片或玻璃剂量计确定剂量。其余20名1971年受到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剂量是根据整体测量后估算的。2分组…  相似文献   
996.
硫唑嘌呤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近几年以硫唑嘌呤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 2 2例 ,现报告如下。  对象 :2 2例均为我科 1995年 6月至1997年 12月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年龄在 5~ 14岁 ,平均 7 4岁 ,男16例 ,女 6例。其中 10例频繁复发 ,8例激素依赖 ,4例激素耐药。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肾病 14例、肾炎性肾病 8例。经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为 :微小病变(MCNS) 8例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 11例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 3例。全部病例符合 1981年儿科肾脏病科研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频繁复发型和激素依赖型 :入院后采用激素 [2mg…  相似文献   
997.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青春  陈成伟 《肝脏》2000,5(3):165-167
慢性HBV感染的治疗策略主要是在出现不可逆性肝损害前抑制HBV复制。近 5年已有许多新的抗病毒药和免疫调节疗法进入临床试验 ,其中拉米夫定已被许多国家批准使用。一、抗病毒药和cccDNA在HBV持续感染中的作用许多新的抗病毒药可迅速降低血清HBVDNA水平 ,但短期 (3~ 6个月 )治疗后的HBeAg清除率很低 ,其原因是肝细胞核中存在共价闭合环状HBVDNA(cccDNA) ,它是前基因RNA和HBVmRNA的转录模板 ,由于大多数抗病毒药对cccDNA不起作用 ,所以停药后血清HBVDNA很快复现。理论上 ,药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 (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 ,MCAO)模型 ,分别采用Zausinger分级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观测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结果 :醒脑静处理大鼠脑缺血 3h和 6h ,Zausinger分级评分与模型组比较 ,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缺血 2 4h ,脑梗死体积的差别也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醒脑静处理大鼠直肠温度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 )。结论 :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