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48例肺癌患者血浆的五项纤溶指标进行了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癌组血浆纤溶激活活性(FAA)显著增高(P<0.001),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明显降低(分别P<0.05,p<0.01),这种变化在晚期肺癌更加明显,表明肺癌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增强,可能有利于肿瘤的浸润生长与转移。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DRB1等位基因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42例ITP患儿进行了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同时用改良的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检测了其中36例ITP患儿血清中的抗GPⅡb/Ⅲa和抗GPIb/Ⅰx自身抗体.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ITP患儿HLA-DRB1*17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0.05,RR=2.76,EF=0.1064),而HLA-DRB1*1202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0.025,RR=0.20,PF=0.7616);慢性难治性ITP患儿与非难治性患儿相比,HLA-DRB1*11基因频率显著升高(χ2=6.091,P<0.025),且具有DRB1*11的患儿主要(5/6)为女性年长患儿;抗GPⅡb/Ⅲa及抗GPIb/Ⅰx自身抗体的阳性率都与HLA-DRB1*02(15/16)基因显著相关(P分别为0.02和0.01),但难治性和非难治性ITP患儿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1).结论 DRB1*17可能与儿童ITP的易感性有关,而DRB1*1202则可能对儿童ITP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具有DRB1*11基因的患儿易发展为慢性难治性ITP;血小板自身抗体与抗原表位的反应可能受DRB1*02限制,但自身抗体阳性与否并不能提示ITP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妊高征组和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浆中VWF和PAI 1水平。结果 :(1)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妊高征组血浆VW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妊娠与中、重度妊高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和P <0 .0 1) ;(2 )正常妊娠组血浆PAI 1水平与轻度妊高征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妊娠组与中、重度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和P <0 .0 1) ;(3)中、重度妊高征组血浆VWF与PAI 1水平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r =0 .70 1,P <0 .0 5 ;r =0 .783,P <0 .0 5 )。结论 :孕妇血浆VWF、PAI 1水平有望成为检测妊高征病情进展的指标 ,VWF、PAI 1水平变化对指导妊高征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对4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是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对ADP和胶原的聚集反应升高,抗凝血酶Ⅲ抗原、α2巨球蛋白和蛋白C抗原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活性和纤溶抑制活性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显著缩短,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5.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血浆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血浆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测定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和TPO水平的调控机理,我们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91例不同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浆TPO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血小板数量及...  相似文献   
86.
87.
异烟肼(INH)为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物,一次大剂量口服发生急性中毒反应的屡见报导。我科自1990年以来救治大剂量INH中毒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例中男2例,女2例,最大年龄32岁.最小年龄15岁。服药至就诊时间最长达32小时,最短3小时。4例均有意识不清.口吐白沫,双眼凝视,反复发作的癫痛样全身性强直性痉挛。1.2防床表现:见附表2治疗2.1洗胃,导泻、2例以清水洗胃,1例以含碳酸氢钠洗胃液洗胃。l例因就诊时间达32小时无洗胃必要。2.2抗癫痫。4例均包先静注安定10mg,后以40mg安定针加到5%葡萄糖200ml维持静点。…  相似文献   
88.
侯明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4):492-492
扁平疣,中医称之为“扁瘊”,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良性皮肤赘生物。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颜面和手背部,容易自身接种,也可传染他人。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效果均不理想。作者运用自拟消疣汤内服兼肌内注射免疫调节剂斯奇康治疗扁平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
1990年1月~1992年9月我院收治了创伤性杷连枷胸共54例,其中以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者6例,现就本病的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24岁,伤因5例为车撞伤,1例为高空坠落,受伤至就诊时间均<12小时,6例入院时均有呼吸窘迫,呼吸频率均>28次/分,心率≥130次/分,5例呈休克状态,Bp<12/8kPa,四肢湿冷。1.2 影像学资料:胸部及其它部位X线摄片证实,6例均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其中,5例≥6根,1例5根,外侧型木连枷胸…  相似文献   
90.
流式细胞术在血小板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疾病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和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往常用的检测方法如ELISA法、RIA法以及MAIPA法等,不易与其它血液成分分离,容易破坏和激活血小板,而且重复性和敏感性较差,样本量大,费时费力。随着流式细胞术(FCM)的发展,人们开始用FCM检测血小板表面标记物,对血小板疾病进行诊断并对血小板功能进行评估。现对FCM在血小板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