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295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关系。方法对4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的含量改变。同时,通过比较颅脑损伤患者连续头颅CT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及PIH与非PIH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研究的498例患者中,139人(27.91%)发生PIH。PT、Fg、TT、PLT、D-D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正常者PIH的发生率(P〈0.05)。其中PIH患者在伤后早期血浆PT、D-D含量比非PIH患者明显升高,而血浆Fg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浆PT、D-D、Fg含量的变化,可作为PIH发生的预测因素,对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者,应早期连续复查头颅CT,以使PIH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治。  相似文献   
102.
吉承玲  张育  何斌 《医药世界》2009,11(5):109-110
目的:观察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治疗炎症性关节病的不良反应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31例炎症性关节病患者使用益赛普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随访观察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31例共进行720次注射,发生不良反应7例,其中注射局部红肿3例,皮疹2例,转氨酶升高1例,发热1例。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早期采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益赛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最终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调查本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的高变区(HVR)基因分型,分析HVR基因型与MRSA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80株MRSA,采用PCR方法扩增MRSA的HVR,并根据扩增片段大小进行基因分型.同时统计各MRSA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并分析基因型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80株MRSA被分为A、B、C、D、E 5种基因型,其中以D和E型多见,分别占61.25%和21.25%,A(3.75%)、B(5.00%)、C(8.75%)型少见.各基因型MRSA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61.5%~100%.结论 MRSA的HVR基因分型是一种快速、简单、可靠的分型方法,适用于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利于抗菌药物的选用.  相似文献   
104.
腹直肌形态与肌内神经分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腹直肌形态学、神经入肌点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研究,为腹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和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结果:(1)腹直肌肌重(47.80±12.89)g,肌长(33.18±3.38)cm,肌宽(4.55±1.87)cm,肌厚(0.55±0.24)cm,腱划长(1.06±0.32)cm.(2)腹白:肌神经入肌点在肌深面肌宽的中、外1/3交界处,自上而下呈线形排列.(3)腹直肌受第7~12胸神终前支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呈节段性、重替性分布.神经主干和分支在肌内走行不受腱划分隔的影响.结论:腹直肌由多神经节段性重叠性支配,神经在肌内的行程不受腱划影响.腹直肌的神经入肌点在肌深面肌宽的中、外1/3交界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钙与骨化三醇对中老年骨量减少男性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在本院体检的中老年骨量减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剂(钙尔奇-D,每片含元素钙600 mg,含维生素D125 u)治疗组加服骨化三醇(盖三醇0.25 mg).连续治疗12个月.在治疗前,后12个月分别测量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异构肽(B-CTX)、血钙、磷、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腰椎侧位BMD,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均增高并有差异(P<0.05);血清BGP无差异(P>0.05);β-CTX下降明显(P<0.01)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钙、磷两组间均无差异.[结论]钙加活性维生素D(盖三醇)可预防骨量的进一步下降.而单纯补钙及少量维生素D并不能防治骨量减少患者进一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胺碘酮在体外直流同步电复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中的作用.方法 165例瓣膜置换术后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电复律前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试验组除常规药物外,加用胺碘酮.两组比较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的成功率及复律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试验终点为电复律后第12个月.结果 体外同步电复律后两组比较,试验组转复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70%),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复律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试验组(74.11%)大于对照组(51.2%),有显著差异.结论 胺碘酮能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的成功率及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  相似文献   
107.
采用碘标记单克隆抗体O_(C125)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30例子宫肌瘤、30例子宫腺肌症、15例子宫肉瘤患者血清C_(A125)水平。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_(A125)均值差无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症患者血清C_(A125)含量术前明显高于术后(P<0.05)。子宫肉瘤患者术前血清C_(A125)值均大于35u/ml。本文初步探讨了血清C_(A125)含量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肉瘤患者的辅助诊断,症情监测及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随着鼻窦内窥镜及激光、射频的问世,鼻部手术从广度及深度得到了一个飞跃的发展。使鼻部患者得到了福音。既降低了病员的痛苦又达到了根治的目的。随着手术增多,另类病发症——鼻腔粘连也随之增多,已成为鼻部手术非常棘手的问题,笔者采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又名痔疮宁栓)治疗鼻腔粘连,收到良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报道49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及无水酒精栓塞共计74次,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临床分期,Ⅱ期11例,Ⅲ期18例,Ⅳ期15例,肺转移癌5例。近期有效率为93.9%。并对灌注的方法,提高插管成功率,与化疗效果有关的诸因素及预防并发症等问题,作了具体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0.
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 ,特别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临床上相对少见但致残率较高。自 1997年 5月~ 2 0 0 1年 7月采取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2 9例 ,现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 2 1例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4例 ;年龄 18~ 5 7岁 ,平均 31 4岁 ;右侧 13例 ,左侧 8例 ;致伤原因 :直接暴力击伤 2例 ,高处坠落伤 5例 ,摔伤 14例。合并肩关节脱位 1例 ,Collies骨折 1例 ,桡神经损伤 1例 ,尺神经损伤 3例。按AO分型 :C1型 6例 ,C2 型 11例 ,C3 型 4例。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