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4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13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592篇
内科学   278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2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69篇
综合类   1120篇
预防医学   50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96篇
  2篇
中国医学   378篇
肿瘤学   16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60具成人尸体喉标本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发现半数标本的双侧声带稍不对称,声带并非总是固定于尸状位.通过对声带、小角软骨和构状软骨及其相互关系的形态学分析,认为小角结节可能为声门运动的缓冲袋置,单侧小角结节病变,可引起两侧声带不在同一平面上闭合,双侧小结结节病变,可能导致喉接触性渍疡和声门闭合时后端出现三角形缝隙.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转基因小鼠高表达的FasL对Sertoli细胞在睾丸局部感染时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溶脲脲原体 (UU)分别注入FasL转基因及野生型小鼠膀胱 ,模拟上行性感染的途径。分别在感染后 1、2和 3wk处死小鼠 ,分离睾丸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 ,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UU感染前后 ,Ser toli细胞上FasL和TGF β、IL 1α、IL 6的表达及分泌格局的差异。从野生型小鼠睾丸组织中分离高纯度的Sertoli细胞 ,与未感染UU的对照组相比 ,观察UU感染后FasL Sertoli细胞介导Fas Jurkat细胞的凋亡能力的变化。结果 :UU感染组的转基因小鼠 ,睾丸组织发生的病理改变比野生型更为明显 ;两种小鼠感染后Sertoli细胞分泌的调节因子变化格局不同 ;感染后Sertoli细胞对Jurkat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结论 :在抗感染免疫中 ,转基因表达的FasL可影响Sertoli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格局 ,进而影响睾丸局部的免疫平衡。过高表达的FasL对机体的抗感染应答并非一定有利。  相似文献   
73.
ST2作为Th2细胞亚群标志以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自主要分泌IFN γ和IL 4的Th1和Th2亚群 ,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何从表面标志上加以区分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ST2是近年来提出的Th2细胞的稳定标志物。本工作在体外成功地诱导人脐带血T细胞向Th1或Th2分化的基础上 ,应用逆转录PCR分析了ST2mRNA的表达特点。证实ST2在人Th2细胞上的选择性表达。为了探索ST2、Th2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本工作进一步检测了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β actin、ST2以及IFN γ和IL 4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 :支气管哮喘患者ST2mRNA水平升高 ,IL 4水平也明显升高 ,但IFN γ无变化。这提示ST2作为Th2细胞的标志物 ,有可能成为Th2极化性疾病如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个参考性标志 ,至于ST2是否有可能作为治疗的靶分子 ,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学的建立与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建立技术平台。方法人单染色体供体细胞通过微核化、出核、融合步骤将随机标记有耐药neo基因的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系C5F中,对微细胞杂交克隆进行药物筛选和单细胞克隆,并填序列标签位点-PCR和全染色体涂染荧光原位杂交方法验证人染色体转移的结果。结果获得具有G418和HAT双重抗性的微细胞杂交细胞,通过单细胞分离克隆方法获得15个具有双重抗性的微细胞杂交克隆,序列标签位点-PCR结果发现导入染色体的随机片段丢失,全染色体涂染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发现导入的人8号染色体与大鼠染色体发生了稳定的重组。结论成功建立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5.
下腔静脉的变异并不罕见,文献已有很多报道,但左位下腔静脉的变异极少出现,其发生率仅为0.2%~0.5%,且经常合并出现其它静脉和器官的变异。在临床工作中,后腹壁区域的手术、介入治疗及心导管检查术等经常涉及下腔静脉,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术中损伤这些变异的血管,除了术前通过田、B超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外,临床工作者还必须对已发现的不同变异有所了解。本文将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的一例左位下腔静脉并双侧睾丸静脉变异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相关科室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6.
个体化下肢小腿假肢接受腔设计的生物力学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传递体重、固定假肢的部件 ,接受腔对于小腿假肢使用的舒适性和方便程度有决定性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有限元应力分析的小腿假肢生物力学评价技术平台 ,实现了小腿残端 /接受腔 3D几何建模与信息交互、三维有限元自动建模及应力分析。 3D模型与信息交互的实现基于得到广泛支持的OpenGL技术 ,有限元模型的构建采用了专门针对小腿残端 /接受腔结构特点的自动建模方法 ,通过构建档案数据库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操作平台。该技术平台可与现有的CAD/CAM系统相结合 ,为接受腔的个体化设计提供生物力学定量化依据。其临床应用将改善传统的设计流程 ,提高设计效率。同时 ,它也是未来构建接受腔设计专家 /智能系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7.
采用SEREX法筛选了自行构建的中国人卵巢癌cDNA表达文库 ,得到 2 7个阳性克隆 ,其中 3个为全长c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所获得的 2 7个克隆分属于分化抗原、细胞结构蛋白及功能未知三类。选择其中一个全长cDNAMY OVA 13(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MAD2 )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克隆、表达和纯化得到目的蛋白 ,采用点杂交方法检测了MY OVA 13目的蛋白与正常人和肿瘤患者中的血清学反应。MY OVA 13抗体只在肿瘤组中检测到 (5 / 74 ) ,在正常组中均为阴性 ;间接ELISA测定结果显示 ,MY OVA 13抗体的水平在肿瘤组中均高于正常组 ,其中肝癌和前列腺癌组与正常组相比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P值分别 <0 0 1和 <0 0 5。我们的初步结果表明MY OVA 13及其抗体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 ,有可能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初步评价FDG SPECT/CT符合线路同机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治疗后怀疑复发或残留的患者53例(治疗前诊断8例、治疗后疑复发45例).经SPECT/CT同机联合扫描行FDG显像检查,用二次迭代法加衰减校正进行影像重建,与同期CT或(和)MR检查相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诊断组中,8例恶性肿瘤患者FDG显像均呈阳性,CT(MR)亦全部发现病灶,但不能对病灶进行有效定性;在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后疑复发的45例患者中FDG与CT(MR)的假阳性、假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分别为0,4,32,9和3,7,29,6;FDG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100%、100%、69.2%;而CT或(和)MR分别为80.6%、66.7%、90.6%、46.2%.同机融合由CT提供的详细解剖资料能准确定位恶性病灶.结论带有X线CT的符合线路的SPECT/CT同机融合FDG显像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核医学显像方法,尤其是对治疗后残余或复发的肿瘤,较CT(MR)及其它功能性检查图像等更具有较特异的定性和准确性定位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脑发育成熟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代谢酶 11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Ⅰ型 (11β HSD1)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杂交的方法。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 ,11β HSD1分布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的各个层次 ,但以Ⅱ层 (外颗粒层 )含量为最高、Ⅲ (锥体细胞层 )、Ⅳ (内颗粒层 )层 11β HSD1的含量次之。海马的各个区域和齿状回也均有 11β HSD1的分布。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表明 ,新生鼠顶叶皮层、海马和下丘脑 11β HSD1的表达在出生后 2周内表达一直比较高 ,第 15d时其表达开始下降。 结论 提示新生鼠大脑 11β HSD1的表达可能与糖皮质激素促进脑组织的发育和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80.
王炜  肖保国 《现代免疫学》1997,17(6):376-377
<正>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以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为其主要的致病性抗体。目前认为该抗体的产生依赖于T淋巴细胞,T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诱导和发病过程。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分别由Th1和 Th2亚型细胞所分泌,在机体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检测了早期发病的MG手术病人的骨髓、胸腺及外周血中IFN-γ和IL-4分泌细胞数,以期了解是否Th1及Th2均参与了MG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