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38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细胞,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功能特性。FoxP3是其特异性表达的转录因子,FoxP3突变或各种原因引起Treg表达FoxP3减少及/或功能下降均会导致Treg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MG)的发生。研究发现,大部分MG患者体内均在FoxP3表达减少或有Treg功能障碍,而这些都与MG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MG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其治疗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82.
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生格林巴利综合征30例,总有效率达80%,而西药对照组为53%,二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血免疫球蛋白无明显改变。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能有效地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3.
白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是原因不明的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0.686kPa)时产生,以具有低颅压特点的体位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早由Schahenbrand于1938年报道了2例患者,并对其发病机制提出三种假说。包括①脑脊液的产生减少;②脑脊液的吸收过快;③骶腰端神经根袖撕裂,脑脊液漏出。由于一般无严重后果,往往临床重视不够,但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放射性核素造影、脑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尤其MRI增强扫描等技术的应用,对SIH有了不少新的认识。现报告2例SI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合文献复习,对S1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探讨,以提高对SIH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的不同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7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1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5组,每组32只.①缺血前30min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lmL生理盐水,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液1mL,6h后重复给药一次;假手术组不给药。②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栓塞动脉。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在再灌注12h断头处死测脑组织含水量;其余大鼠在再灌注24h断头处死取脑,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比、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 结果:1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体积比:葡萄籽原花青素100,200mg/kg组显著低于模型组(0.3077&;#177;0.0206,0.2972&;#177;0.0248.0.4594&;#177;0.0399,P〈0.01)。②脑含水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79.97&;#177;0.76)%,(79.63&;#177;0.92)%,(79.67&;#177;0.51)%.(81.41&;#177;1.28)%,P〈0.01]。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高于模型组[(64.35&;#177;2.29),(64.52&;#177;2.20),(64.43&;#177;2.38).(39.72&;#177;6.94)NU/mg,P〈0.01]。④丙二醛含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1.15&;#177;0.07),(1.11&;#177;0.16),(1.01&;#177;0.13).(1.42&;#177;0.23)μmol/g,P〈0.011。 结论:①葡萄籽原花青素≥100mg/kg时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发挥有效的脑保护作用。②≥50mg/kg时即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的不同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7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1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5组,每组32只。①缺血前30min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液1mL,6h后重复给药一次;假手术组不给药。②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栓塞动脉。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在再灌注12h断头处死测脑组织含水量;其余大鼠在再灌注24h断头处死取脑,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比、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1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体积比:葡萄籽原花青素100,200mg/kg组显著低于模型组(0.3077±0.0206,0.2972±0.0248,0.4594±0.0399,P<0.01)。②脑含水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79.97±0.76)%,(79.63±0.92)%,(79.67±0.51)%,(81.41±1.28)%,P<0.01]。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高于模型组[(64.35±2.29),(64.52±2.20),(64.43±2.38),(39.72±6.94)NU/mg,P<0.01]。④丙二醛含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1.15±0.07),(1.11±0.16),(1.01±0.13),(1.42±0.23)μmol/g,P<0.01]。结论:①葡萄籽原花青素≥100mg/kg时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发挥有效的脑保护作用。②≥50mg/kg时即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对高糖条件下大鼠施万细胞(RSC96)增殖、凋亡及3-硝基酪氨酸(3-NT)含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RSC96细胞,建立高糖条件下D-葡萄糖100 mmol/L RSC96细胞模型,予以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抑制剂尿酸1 μmol/L及西格列汀1 μmol/L刺激48 h后,应用CCK-8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尿酸及西格列汀对高糖条件下RSC96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ELISA法检测尿酸及西格列汀对RSC96细胞内3-N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胞内3-NT蛋白表达(P<0.05);尿酸及西格列汀可促进高糖条件下RSC96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及胞内3-NT蛋白表达(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亚硝基化应激,从而增加高糖条件下RSC96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减轻高浓度葡萄糖对RSC96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87.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与MRI的特点。方法对41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史。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相对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假性球麻痹、尿失禁等。MRI以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结论VP的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MRI主要为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  相似文献   
88.
江艳  任明山 《安徽医药》2009,13(6):585-58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分裂,血管形成及血管通透性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除了其血管形成作用外,VEGF同样具有重要的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等作用。本文对VEGF的生物学行为及VEGF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5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艳  任明山 《安徽医学》2009,30(4):421-423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别分析其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根据TOAST病因分类,将患者分为5组(ATR,CEMB,LAC,OTH,UND)。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除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外同时存在其他不同危险因素,2种以上危险因素并存者20例。根据TOAST病因分类ATR10例(17.2%),CEMB12例(20.6%),LAC19例(32.7%),OTH14例(24.1%),UND3例(5.1%)。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有其临床特殊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量表筛查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应用价值,并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比较。方法:选取非认知功能障碍(NCI)组76例,VCIND组66例。由2名神经科医生进行MoCA及MMSE量表评估。结果:MoCA总平均分为(22.61±4.722)分,MMSE为(27.35±2.615)分,总分相关分析r=0.765,P=0.000。排除受教育程度影响因素后,受教育年限≤9年者:MoCA除命名分项外,其余各分项在两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年限〉9年者:MoCA除命名、计算力和定向力分项外,其余各分项在两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及约登指数最大值初步确定MoCA用于识别VCIND与NCI组最佳分界值为24/25分,其筛查VCIN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29%和79.31%,优于MMSE(灵敏度61.67%,特异度6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CA筛查VCIND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是一种有效的筛查VCIND量表,但应用于中国人群尚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